第208章布局基层第一步
第208章布局基层第一步
秋日的风已带上了明显的凉意,卷起窗外几片早凋的枯叶,打着旋儿落在干燥微黄的草地上。
天高云淡,正是江淮九月末的光景,田间地头的大忙已近尾声,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忙碌过后的沉静,间或夹杂着远处营盘传来的操练号子。
一份墨迹犹新的呈文,静静躺在石山宽大的案头,标题赫然是《陈荣军社积弊四事疏》。
这封出自新任荣军社都事周闻道之手的报告,并非坐而论道的空谈。石山当初批给周闻道、卞元亨、花云半个月长假,本意是考虑到三人在外漂泊数月,让他们好好休整。
周闻道却是坐不住的性子,假期才几天,便扎进了荣军社对外营业的农庄、工坊、店铺之中。
或混迹于田间陇亩,查看农事稼穑;
或置身于嘈杂工坊,旁观匠人劳作;
或在喧闹市集中,细察店铺营生。
待到石山班师凯旋回到合肥,周闻道便求元帅提前销假,正式接掌荣军社,随即扑在第一线,亲身体验着荣军社庞大躯体的每一次脉搏跳动,每一处经络淤塞。
这份凝聚了大半个月时间实地观察与深切忧虑的万字长文,便是他出任荣军社都事后,向石元帅交出的第一份答卷。
石山此刻正逐字审阅,呈文开篇直指核心:
“卑职周闻道谨禀元帅麾下:窃查荣军社之弊,积重日久,非猛药不可救。今冒死沥陈四端,伏乞钧裁:
一曰:员额冗滥,负累沉重。
社内人等,总数已逾万众。其中多有老迈羸弱、稚龄幼童及身有残障者,本非壮健劳力。此辈人等,产能低下,甚或全无产出。
然社中非止需供养其口粮,更兼托育稚子、赡养孤老、抚恤残弱等诸般杂务,皆系于社中。钱粮开支浩繁,日积月累,已成不堪承受之重负。
二曰:门类芜杂,管理失序。
荣军社所营,上至农庄屯垦、土木营造,中涉纺纱织布、被服缝制、军粮加工,下及部分军械修缮、坊市店铺,林林总总,竟达一十七门之多。
然察其管事掌柜、工头班首,约莫七成之数,懵然不知成本核计为何物。诸般行事,唯知奉行上峰指令,刻板僵化,不晓变通。
物料虚耗、工时延宕、调度乖张之事比比皆是,致使百工之效,十不存五,糜费惊人。
三曰:训导匮乏,技艺粗疏。
社中执役人等,约六成有余,未得相应职司之教导传习。其技艺所得,纯赖经年累月之摸索体悟,或口耳相传之零碎经验。
此辈人等,或守旧法而不知革新,或遇新务则茫然无措,差讹频出,精良难期。
四曰:权责不清,赏罚不明。……”
石山的目光在这字字锥心的弊病上缓缓扫过,心中百念流转。
他成立荣军社的初衷再朴素不过:彼时红旗营初立,地盘仅一座小小的虹县,税赋几近于无。但李武带着楮兰站户赶来,他总得给自己的基本盘——这些已经毁家弃业追随自己的站户一条活路。
仓促之间,荣军社便如一个粗粝的大筐,将无业的军属、伤残的士卒一股脑儿装了进去,管吃管住,勉强维系。
至于精细的管理、长远的规划?
当时连能不能活过明天都是奢望,哪顾得上这许多!
但随着红旗营的不断壮大,这筐子也不断膨胀,吸纳的人员越来越多,摊子越铺越大,当初的权宜之计,如今已成了步履蹒跚百病缠身的庞然大物。
效率低下,浪费惊人,怨声渐起,改革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看着这份条理清晰,切中要害的呈文,石山疲惫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欣慰。
周闻道,这个从行商堆里摸爬滚打出来的干吏,果然没让他失望。
这份呈文,证明周闻道不仅肯下苦功深入一线,更有一双洞察问题的锐眼和梳理脉络的头脑。
此人,确是用对了地方。
石山合上那份沉甸甸的呈文,抬手揉了揉因长时间伏案而有些发胀的太阳穴,旋即就投入到下一份公文的批阅中。
案头的文书堆积如山,另一份来自军令司的《各部整编及人员安置方案》正等待元帅批复。
军令司近期的头等要务便是消化徐州大捷的成果——整编。
这不仅仅是数字游戏,更是一场精细入微的庞大手术,涉及数万战俘的分流,数千新兵的补入,以及一千多名伤退老兵的归宿。
楮兰遗址处,红旗营以铁血铸就胜利,俘获元军近三万之众。
因伤重不治者,两千六百余具尸体被草草掩埋;移交给徐州红巾军各部以充实力的,有八千人;被淮东豪强田丰遣使带着真金白银急切求赎的盐丁,还有两千一百余人。
最终,真正握在红旗营手中,需要彻底消化吸收的战俘,尚有一万七千余人。
其中约三千人,或是积年老兵油子,或是地痞无赖出身,恶习深重,屡教难改,却又罪不至死。
石山大笔一挥,将这些人发配至滁州、怀远两地的矿山,以劳役赎其罪责,同时也解决了红旗营扩编后,矿山劳力匮乏的问题。
另有约五千人,体质相对较差,不堪战阵,也难耐矿下苦役,便打散编为十个民屯营,撒入红旗营治下的各州县荒地,垦田自养,逐渐化兵为民。
剩下的约九千人,身体健康,在战俘营中表现尚可,经整训后,便是优质的兵源。
但如何补入红旗营各部,却大有学问。
此役,红旗营自身战损亦重,阵亡四千三百余将士,战后伤重不治而亡的,又有近八百条好汉。还有一千五百余名将士,虽侥幸从鬼门关捡回性命,却落下终身残疾,再也无法披坚执锐。
这些伤退者,必须妥善安置,绝不能再一股脑儿全塞给本就问题深重的荣军社。
各营卫的战损程度相差也很大,有的营作为先锋,十成去了四成;有的营负责侧翼掩护,几乎未损筋骨;更有不少将士在此役中冒死冲锋,斩将夺旗,立下赫赫战功,亟待擢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