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常委会前定调
新一周的市委例会刚结束,市委书记李文博却没有立刻离开小会议室,他端起茶杯,目光扫向正准备起身的市长陈国栋和市委秘书长章泽,语气平淡却不容置疑:“国栋同志,章泽同志,留一下,碰个头。”
章泽闻言,脚步一顿,心中微凛。这种小范围的临时碰头会,往往意味着有重要且敏感的人事或事项需要快速定调。他不动声色地坐回原位,目光低垂,静待指示。
李文博没有绕圈子,直接切入主题,目光看向陈国栋:“国栋市长,周芸同志那边,对陆摇的后续安排,是个什么意见?”
他的语气听不出喜怒,仿佛只是例行询问。
章泽心中一动,原来是讨论陆摇的去向。他立刻明白了李文博让他留下的用意——陆摇所在的政研室归市委办公厅管理,最终的组织谈话和通知需要由他这个秘书长去落实。书记这是要让他第一时间知晓决策,并做好执行准备。
陈国栋身体微微前倾,双手放在桌上,语气平稳地转述:“周芸同志的意见,是希望借此机会,给陆摇同志提一级,晋升四级调研员,并安排相应的副处级实职岗位。”
章泽眼皮微微一跳,心中暗惊。周芸这个提议,胃口不小!四级调研员(享受副处级待遇)加上副处实职,这等于连跳两级!陆摇才刚提了正科级(一级主任科员)没多久,目前担任副科长职务,这晋升速度已经堪称“坐火箭”了。
陆摇能有今天,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其博士学历的“硬条件”,前几年被压制的“补偿”,以及那份关于大龙县地质灾害的高质量报告带来的正面影响。
但干部晋升提拔,最讲究台阶和资历,岂能一而再、再而三地打破常规?那样的话,组织的严肃性和规矩何在?
李文博听完,脸上没有任何表情,目光转向章泽,看似随意地问道:“章泽同志,你怎么看?”
章泽心念电转,知道这是书记在征询意见,也是在统一思想。他略作沉吟,语气谨慎而客观:“书记,市长,周芸副市长的想法,可能是想借助三科裁撤这个契机,对陆摇进行一次‘外调升一级’的操作。这种做法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存在,但并非成文的硬性条例,我们可以参考,但不必完全遵循。”
他随即话锋一转,“考虑到陆摇同志刚刚获得晋升,我认为现阶段应该以稳定和锻炼为主,平级调动到一个更能发挥他作用的岗位,是更为稳妥和合理的安排。”
李文博微微颔首,对章泽的回应显然很满意。这正符合他的心思。陆摇这个人,有能力,更有主见,但不是他这条线上的人,更像个“不安定因素”。如果提拔过快,不仅难以掌控,将来也容易成为政敌攻击他“滥用职权”、“破格提拔亲信”的口实。必须压一压。
他看向陈国栋,语气带着最终拍板的意味:“国栋同志,我看章泽同志的意见很中肯。陆摇同志不宜再次破格提干,就平级调动。这个原则,你跟周芸同志沟通一下,让她理解并服从市委市政府的整体考量。”
陈国栋立刻点头:“明白,书记。我会和周芸同志沟通的。”
“那么,平调到哪里比较合适?”李文博继续问道,目光再次投向章泽。
章泽早已有所考虑,流畅地回答:“目前市直机关各局委办,暂时没有空余的正科级领导职数。国企方面,陆摇同志缺乏相关领域工作经验,突然派过去恐怕难以适应。我个人建议,可以考虑交流到基层乡镇,担任镇长或镇党委书记,这既能丰富他的基层经历,也能考验他的实际工作能力。”他顿了顿,补充了一个具体选项,“目前乡镇正科级岗位有空缺的,主要是大龙县的新竹镇。”
“新竹镇?”陈国栋听到这个名字,眼神骤然一凝,语气沉重起来,那个镇……刚刚发生了严重的泥石流灾害,出了人命,影响很坏。初步调查是因为矿渣坝溃决引发的,属于责任事故。原来的书记突发高血压在医院抢救,镇长已经被县纪委带走调查了。现在的局面一片混乱,由大龙县政府临时接管,急需派得力干部下去稳定局面、处理善后。
这个岗位,分明是个烫手山芋,一个弄不好,就是身败名裂的火坑。
李文博眼中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光芒。将陆摇放到这个风口浪尖上,既能满足“平调基层”的要求,又能用繁重棘手的事务拴住他,更能考验他到底是真金还是废铁。一举多得。
他当即拍板:“好!就让陆摇去新竹镇!暂时担任代理镇长,主持政府全面工作。等他妥善处理完灾后重建和维稳工作,再看情况考虑转正。至于镇党委书记一职,暂时由大龙县指派一名副县长兼任。”
“同意。”
“同意。”
陈国栋和章泽自然没有任何异议,立刻表示支持。
李文博最后看向章泽,下达了指令:“章秘书长,你尽快找陆摇同志谈一次话,正式征求他本人的意见。只要他没有强烈反对,后天常委会上,就把这个方案过一下。”
“好的,书记。我马上安排和陆摇同志谈话。”章泽恭敬应道。
陈国栋道:“我找组织部的同志处理一下程序上的问题。”
小范围的碰头会结束,三人各自起身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