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小组作业
第124章小组作业
六月的阳光透过图书馆的玻璃窗洒进来,在木质桌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余晖坐在靠窗的位置,面前摊开着厚厚的《戏剧理论导论》,旁边还摞着几本参考书。大一即将结束,考试季的紧张气氛笼罩着整个校园。
他揉了揉发酸的眼睛,把视线从书本上移开。窗外,几个学生正匆匆走过,怀里抱着各种道具和服装——期末排演作业的截止日期快到了。
余晖看了看手表,合上书本,给秦阮发了条消息:“排练室见。”
这门课的作业是经典电影片段演绎,他们小组总共四个人,除了他和秦阮,另外两人分别是之前介绍广告给余晖的室友林佐,还有秦软的室友王欢欢。
上京戏剧学院的排练室总是供不应求。余晖到的时候,秦阮他们已经占好了一间小教室,正对着镜子练习表情管理,王欢欢坐在一边用平板看原版电影。
“来了?”从镜子里见到余晖进来,秦阮头也不回地说,“林佐去买咖啡了,我们等会儿先读剧本吧。”她指了指桌上堆着的剧本。
剧本封面印着上京戏剧学院的logo和《蝴蝶与未完成的诗(片段)》。
余晖拿起一本,把剧本举到秦阮面前,嘚瑟:“我跟我哥就是有缘分!亲手抽到他演过的戏!”
分好组之后老师让小组派代表上台抽签,余晖直接抓到了夏扶光的那部经典爱情片。
秦阮挑了挑眉,敷衍:“嗯嗯嗯有缘分。”
正说着,林佐拎着咖啡推门而入。众人把地方布置好,坐在一起围读剧本。
片段并不长,整个儿演完也就二十分钟,所以围读起来也没有很久。只是毕竟是民国背景,讲话半古半白,很是别扭,这几人都没怎么演过民国戏,第一次读台词还有些磕绊。
角色是早就分好的,已经出道的两人平日里很忙,所以演男女主的反而是没出道的林佐和王欢欢,而余晖和秦阮则饰演男二、女二。
但他们把剧本整个捋了一遍,大家表现都算不上好,角色适配度不高,尤其是男主角,角色设定是留洋回来的文学家,台词很难念。
林佐有点沮丧,犹豫着提出:“余晖,能请夏老师来指导一下吗?就...就点拨几句也行!”
空气突然安静了一瞬。余晖的笑容僵在脸上,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剧本边缘。
猛然提起这茬,有些突兀,但娱乐圈嘛,不积极拓展人脉也就是不上进,有那个机会,林佐还是主动提了。
不过余晖有些纠结。
如果是他个人的作业,他当然很愿意拿着去打扰、去麻烦夏扶光,对方也肯定会好好帮他的。可是这是集体作业,他就很犹豫了。
别看夏扶光退休在家,连戏都不拍,其实每天过得满满登登,除了要为余晖准备饮食,每周固定去两次番茄地,还抽出时间整了本关于番茄种植的书,现在正在认真校验。
见他面色为难,倒是秦阮先开口拒绝:“我们先自己做吧,排出点东西来,时间紧任务重,抓紧抓紧。如果可以的话,拍了视频拿给夏老师看看就很感谢了。”说罢,悄悄对余晖眨了眨眼睛。
余晖挠了挠头,说:“看视频的事情我可以问一问,但他最近很忙。”
夏扶光向来尊重余晖,余晖便也有样学样,不会越过他直接给他做决定。
他短暂的人生中遇见的最好的、最优秀的人就是夏扶光,撇开爱人的身份,即使站在客观角度看,他也十分崇拜和憧憬对方,不知不觉间,便下意识地学着对方的行事作风。
他倒是没感觉,但有时候陈玫会感叹,说他俩越来越像了——余晖虽然性子活泼,喜欢对着夏扶光撒娇耍赖,但行事倒是愈发沉稳;而原本对什么都淡淡的夏扶光,也开始变得鲜活。
这种感叹当然是让余晖更加高兴。如果是他自己的作业,他当然会毫不犹豫地去找夏扶光帮忙。但这是集体作业.…..他不想利用私人关系给夏扶光添麻烦。
更何况……还得保持秦阮离夏扶光八十丈开外呢!
——————
排练持续到傍晚。
余晖回到家时,夏扶光恰好把锅里的干煸茶树菇盛起来,香得没边儿。
余晖把剧本随手放在茶几上,蹦蹦跳跳地跑进厨房,从背后抱住夏扶光的腰,把脸贴在他背上蹭了蹭:“好香!”
茶树菇裹了薄薄的面糊,煸得香香脆脆,当零嘴吃都能空口吃半盘,所以夏扶光索性单独拨了半盘子,想吃零食就进空气炸锅打一下。
除了茶树菇,还有丝瓜蛏子汤、清炒绿豆芽、和一盘沙葱炒鸡蛋。
之前余晖是坚持回来搭把手帮忙的,还跟着学做了不少菜,虽然没夏扶光做的好吃。但最近要考试,他经常有加课,有时候还会像今天一样临时加排练,所以夏扶光索性就不等他,每天掐着点做好饭。
余晖感动的稀里哗啦,捧着他脸一边亲一边“哥哥,宝宝”喊个不停。
晚饭后,夏扶光很自然地看到了那个带着校徽的剧本,猜到是什么作业,多看了一眼。
余晖见状,咽下嘴里的食物,叽里咕噜道:“这是表演课的期末作业,从十二个电影里抽,我正好抽到这个,嘿嘿,缘分!”
夏扶光挑眉:“那你演哪个角色?”
“程行舟,”余晖的语气有一点点委屈,“我时间不多,所以演不了你演的角色。”
不是因为演不了主角、没有高光而委屈,而是因为抽到了夏扶光演的剧本,却没发演他演过的角色而委屈,但是没有办法。
除了活动多外,他也好、秦阮也好,因为平日里活动多,课业本身就耽误了一部分,为了把这部分补过去,自然要更用功,时间就更少了,没办法在一个学分不多的期末作业上花大精力。
“程行舟……”夏扶光花了点精力想了想,才道,“弃医从文的进步人士,这种热血青年正适合你,只是台词比较难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