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七章狙杀成功
木鱼声很快传入到耳中,傅官熙走进大殿,绕到了后堂,看到了一个佝偻的背影。和尚很老了,行将就木的样子,看起来连行走都有些困难,听到脚步声,也扭过头来,看到背着长枪的傅官熙,也有些错愕。
但他的目光很快变得犀利起来,站起来,怒气冲冲地指着傅官熙,含糊不清地斥责了几句。
他的口音有些重,但傅官熙听得出个大概。
傅官熙不是烧香拜佛的那种人,所以对这座明王寺并不了解,对里面的僧人就更是如此。
老和尚在斥责他,说什么佛门清净之地,不该携带武器进来之类的话。
傅官熙着实有些生气,因为他并不喜欢这些和尚,总觉得他们不劳动,靠着别人的香火钱来过日子。
也有人说过,道人乱世下山,盛世归隐,和尚乱世就躲起来修行,盛世就跑出来化缘,不过也有人说僧兵不也帮着俞大猷将军抗击过倭寇之类的话。
傅官熙并不想针对某个群体,或者歧视某个宗教,干涉别人的宗教信仰自由等等。
他只是单纯觉得这个老和尚有些顽固不化,这都什么时候了,日本鬼子都打到城门口了,为了守护家园,人人都在奉献和付出,这老和尚竟然还说出这样的话来。
傅官熙没有跟他讲道理,因为他已经足够老,该懂的道理都懂,跟老年人讲道理,完全就是自讨苦吃。
他都这么老了,能明白的话早就明白了,能觉悟也早就觉悟了,一大把年纪还是这个想法,想要说服他已经不太可能。
傅官熙没有理会他,走出后堂,找到一个小楼梯,便登上了钟楼。
钟楼上的视野果然非常的开阔,因为在城门口的右侧,所以从侧面观察到整个战场,加上瞄准镜的话,完全可以做到一目了然。
而且这钟楼上还有个古老的铜钟,能够给他提供掩护,简直就是完美的狙击点。
透过瞄准镜,傅官熙也能观察到敌军的动向,他们已经在整理队形,即将要发动第二波进攻了!
等到架枪的时候,傅官熙才发现一个美中不足,因为钟楼四周有半人高的围栏,所以没法用卧姿,采用半蹲的话还行,但架枪就不够稳定了。
傅官熙正在架枪观察战场,老和尚竟然跟了上来,他的手里拎着一根拐杖,气喘吁吁,见得傅官熙在架枪,也不好再往上爬,只是站在阶梯上,扶着栏杆,怒目而视。
“您先下去休息吧,等打完了仗,您再骂我。”
“当然了,如果我还活着的话……如果我被打死了,你嫌我弄脏了你的清静之地,可以朝我的尸体吐口水。”
傅官熙说完这句话,扭过头去,不再理会那老和尚,后者很是愕然,像个赌气的孩子,紧抿着嘴唇,竟是坐在了阶梯上。
此时敌人又开始发炮,炮弹破空而来,落入城中,爆炸四起,冲击波甚至撞得铜钟微微摇晃起来。
傅官熙屏息凝神,用瞄准镜搜索着目标。
巴可洛夫的计划目标非常明确,必须狙杀敌人的军官或者关键人物,这样才能够逼退他们的进攻,傅官熙对冲锋的炮灰并不感兴趣。
好几次他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地转移到城内,想要看看同志们的伤亡情况,各种杂念,各种声音不断涌上心头,甚至于会闪现出各种画面来。
他的心脏在狂跳,不少流弹打在寺庙的墙体上,甚至打在铜钟上,他只能闭上眼睛,稳住心神。
战场上的敌人纷纷倒下,他在想,许太白或许已经锁定了目标,或许他已经狙杀了好几个人,又或许他会像自己一样,正在选择正确的目标人物。
闭目了好一会儿,傅官熙才做到心无旁骛,再度睁开眼睛,锁定了敌人后方。
他没有看到若尾美子或者桥本早妃这样的人物,但却找到了他们的指挥所,一座疑似的大帐篷。
之所以这般确定,是因为普通士兵夜里拉起帐篷休息,甚至不用帐篷,但白天或者作战的时候,一定会收起帐篷。
而那种规模的大帐篷,只能是临时指挥所,更何况帐篷周围构筑了防御工事,后方还停了好几辆军车。
若尾美子和桥本早妃这样的人,应该会躲在更后方的地点,最不济也会躲在帐篷里,不可能抛头露面,傅官熙很快就将目光转移到了更前线有些的地方。
在他们的第二道防线后面,有个黄色军装的指挥官,虽然没有佩刀,但却时不时举起望远镜来,观察着战场。
他躲在防御工事的后面,只是偶尔探头,要不是望远镜的反光时不时闪耀一下,傅官熙还真就找不到他。
“就是他了!”
傅官熙深呼吸,等待着那军官再次探头瞭望,终于,十几分钟后,那军官又站起来,举起了望远镜。
这个书最近更新在##六@@九@@书@@吧!!更新!
傅官熙的食指紧绷起来,正要扣动扳机,但见那指挥官的后脑爆开一团血雾,他身后的副官溅了一脸一身的血迹和碎末!
是许太白“捷足先登”了!
这也说明自己的判断没错,或者说,许太白做出了跟他一样的判断。
工事后方的那些敌人纷纷趴下,指挥官的尸体也被拖了回去,但很快,他们的副官很快就召来了机枪手,似乎在寻找许太白的位置。
傅官熙没有任何犹豫,趁着那个副官露头指挥之时,扣动了扳机!
“砰!”
枪声乍起,那指挥官脑袋开花!
“中了!”
傅官熙心头激动万分,却没有因此而耽搁半分,而是将狙击枪收了回来,快速换弹,以免瞄准镜的反光暴露自己的位置。
透过围栏的缝隙,他微眯双眼,观察着对面的情况,但毕竟是肉眼,没法看得更清楚一些,只能看到人影转换,敌人的后方一片混乱。
或许他们根本就没想过,子龙山竟然会有狙击手,更没想到会有狙击步枪。
这么多天的围困,他们不断炮轰,城内却没有反击一枪,再加上他们对局势的判断,使得他们对守军的大体情况有了掌握。
或许也正因为这样,巴可洛夫才决定用狙击的法子来震慑他们。
没有指挥官在前线坐镇,那些冲锋的士兵或许短时间内没有察觉,但如果他们身后的那些士官也被狙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