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最受欢迎的人(求首订) - 在下荆轲 - 柴门犬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在下荆轲 >

第93章最受欢迎的人(求首订)

自从荆轲带着“大铁棍”去孟氏器行已经过了五六日。

他没想到就是那一趟简单的咨询,带来的结果几乎是要把段家大门门槛给踏破的门庭若市。

都是来问无刃剑的。

肯定是孟皓和董掌柜那两个大嘴巴到处说,搞得城里的贵族富商人尽皆知,连卫君府的张管事都上门来打听。

现在看来,荆轲庆幸自己留了个心眼。

那天他跟孟皓说是外地朋友请自己帮忙,而之后的一天,孟皓就亲自登门想要请荆轲找来朋友再看看那剑。

荆轲扯谎推托,说他昨天就带着剑走了。

走去哪?

没问。

荆轲最初不知道那叫无刃剑,还是孟皓简单介绍了些剑的来历和传说,他才稍有了解。

原来老爹留给自己的不是大铁棍,是一把春秋时期出自欧冶子之手的传世宝剑,一柄不在八剑之列的封山遗作,可能还混着欧冶子的身体组织。

不过也不能肯定这铁棍就是那剑,毕竟董掌柜只是根据颜色做了个猜测。

但七传八传之后,这事就真得不能再真。

甚至还出现了“乌黑粗糙的剑身会发出耀眼夺目的红光”这样的版本。

为了避免麻烦,荆轲把剑藏好,并且严正跟段然夫妇声明:“为了段家好,还请二位就当没有这把剑,也绝对不能说漏嘴,若是旁人问起,就说是我的事,你们也不太清楚。”

段然却傻呵呵的:“你可以把这剑挂在店里啊,就像韩子的“好吃”牌一样,可以吸引客人。”

荆轲顿觉一阵心累,扶了下额:“父亲啊,你也听过关于这把剑的传说吧,且不说那是不是真的,但既然剑是我阿爹给的,他又说他辜负了一个人而害了五国,你就不怕他身后有什么错综复杂的背景么?

“一旦让别人知道这把剑在我们家,知道我是他的儿子,段家保不齐会受到牵连,这年头,家破人亡易如反掌,所以千万谨慎,一定要把这事烂在肚子里,打死都不能说。”

段然夫妇这才明白事情的严重性,郑重答应绝不说漏。

然而,光是荆轲用朋友的名义来搪塞,就已经引得对这剑感兴趣的人们纷至沓来,还有外地来的官员、富商、剑客,生生把段宅给变成了来濮阳必须打卡的旅游景点。

段家头两天还接待一下,在门口答疑解惑。

后来根本应付不来,干脆大门紧闭,在门上挂了个木牌来作答,囊括了这段时间所有问题的答案。

牌牌上的内容大意:

一,那东西不一定是无刃剑,看着不像剑。

二,荆轲也不知道是什么,只是帮一个萍水相逢的客人去打听。

三,那人已经离开濮阳了,不知道去哪儿,不要再问了。

四,问荆轲也没用,对类似问题不作回答,敬请理解。

五,不许打扰家人和伙计,严重者报官处理。

六,欢迎来东市青禾轩用餐,卤蛋热卖中……

同样的牌子也在青禾轩挂了一份,只要有人提问,伙计们就会指指木牌让他们自己去看。

无疑,荆轲最近是濮阳城里最受欢迎的人。

如果说之前被各家盛情邀请是因为青禾的火爆复起,那么这一次来自孙仲的邀请就带着额外的目的。

依然是无刃剑。

孙仲不是普通商人,在濮阳被众人所知的身份是漆器商,实际是靠战争吃饭的人。

他手上握有发达的人脉网,与各国政商界都有长期固定的合作关系,孙氏是仅次于吕氏的第二大商。

孙仲是东边的陶邑人,陶邑是个很重要的地方,被司马迁称为“天下之中”。

它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四通诸国,又因为水运发达,成为战国时期不二的经贸中心,也成为各国必争的经济要地。

它更是一座风口浪尖上的城邑,一会儿归秦国,一会儿归魏国,几年前终于定了下来,归到秦国东郡。

孙仲在濮阳和陶邑都置了宅子,那边是老家,住着父母,这边住着妻妾儿女。

他本人来往于多地,时常不在濮阳,给妻子开了间布庄打发日子,自己则忙于别国的生意。

而无刃剑消息一传出,他就马不停蹄地往回赶。

这天下午在家里攒了个局子,请的都是濮阳城中排得上号的人物。

卫君的长公子,霍老和几位长辈,县令荀未,白马阁的吴均,孟氏器行的孟皓,城西几座大酒肆的东家,还有药商、酒商、米商,光主宾就有十几人。

每家都带了夫人,与男宾分堂聚会。

男子投壶酬酢,女子歌风颂雅,是级别相当高的宴会。

这样的宴会也该有吕氏出席,不用多说,他们在丧期,一年不能参宴。

孙仲本想请魏公子魏鸣的,被人提醒不合适,稍作解释后,孙仲便也了解到段家之前与他们发生的那些误会。

客人之间有过节的、有纠纷的、可能会出现尴尬的,在邀请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周全,思量取舍,魏鸣这个来投亲的落魄公子当然就被舍掉了。

坐席的主次、酬酢的顺序、车马停放的位置全都要根据身份地位来排先后。

荆轲订的马车还没做好,孙仲提前派车来接他跟段灵儿。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