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太子丹的老师 - 在下荆轲 - 柴门犬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在下荆轲 >

第198章太子丹的老师

燕国,蓟城,太子宫。

北风萧萧,鹅毛大雪纷纷而落,太子姬丹披着厚重的熊裘在门口搓手等人。

不多时,太傅鞠武的马车在门前缓缓停下。

姬丹当即上前恭迎:“见过老师。”

年迈的鞠武被侍从搀扶着出了车门,一步一顿地迈下车踏,颤颤巍巍拱手:“老臣见过太子。”

天寒地冻,话不多说,姬丹亲自扶着鞠武进屋,帮他脱裘倒水。

杯到口边,鞠武叹了口气,落杯问道:“合纵之事如何了?”

姬丹遗憾地摇了摇头:“暂无进展。”

鞠武:“苏子的弟子们可有找到?”

“只找到三位,但他们皆不愿出山,说天下大局已定,六国回天乏术。”

“都是作壁上观的袖手之辈,”鞠武冷哼,“此事终究不能指望他人,还得另谋别路。”

姬丹:“眼下合纵是抵抗秦国东进的唯一方法,韩国已经不行了,只有赵、魏、楚、齐四国可以结盟,这四国兵力加之足有百万,只要众志成城,效法十几年前的信陵君合纵、联手将秦国赶回函谷关也不无可能。”

鞠武眉头紧锁,担忧甚重:“若是能游说成功,那自然可以,但这四国之君皆是庸碌之辈,齐王更是昏昏老朽、偏安一隅,还沉浸在当年远交近攻的错觉中。

“哼,要让这些君主重整旗鼓,除非张仪苏秦同时复生,再加上一个范睢,也许还能有说服的机会,合纵,难矣。”

姬丹想了想:“赵国与秦国抗衡已近两年,虽然赵王昏庸无能、宠幸奸佞,但大将李牧实力雄厚、有胜无败,是秦军的心头大患,如果我们能越过赵王直接与他联合,朝赵国南部出兵——

鞠武立即摇头:“不可,李牧只是将,也得听从赵王的命令,我们擅自派兵与其联合,只会令他们君臣失和,要是被临场换将,就没人再能为赵国挡住秦军,赵国一亡,燕国不远,太子切不可鲁莽。”

姬丹揪心难耐,捶案叹息:“列国颓唐,就真的无药可救了么?”

“那倒不然,”鞠武心生一计,“除了中原列国,北方草原仍有强兵。”

“老师的意思是……东胡?”

“不,匈奴。”

姬丹恍然地点点头:“匈奴与秦赵皆有接壤,交界边境时常摩擦,如果能从秦国后方牵制,那定然能缓解他们东进的势头,太傅好计。

“可惜……匈奴太远,与我燕国相邻的东胡又不近秦土,语言也不相通,想法是好,可实在难办,需要时间,且不知能否成功。

“我听闻匈奴不比东胡,东胡尚与燕国有商贸来往,而匈奴人则完全与中原不通,凶残成性、行为蛮鲁,还过着茹毛饮血的上古生活。

“向他们借兵,只怕困难重重,要是再谈不妥,那岂不是浪费时间和精力?此事稍缓吧。”

鞠武也意识到了这点,想法只是一个想法,可行性就要另外考虑。

二人随后又谈了一些朝中事,无奈地连连叹气。

燕王无能,大臣无为,整个朝堂无精打采懒洋洋。

这样的国家别说复兴,就说能多活几年都是妄想。

接着又聊到那个从秦国逃来的叛将,樊於期。

“老臣听说,太子为樊将军在易水河畔建了一处大宅,还取了名字,叫樊馆?”

姬丹点头:“是,刚刚建成,亭台楼阁一应俱全,老师可有意趣前往一览?”

鞠武满脸难色:“请容老臣直言,太子这样实在不妥,樊於期原为秦将桓龄,在战场畏罪而逃,是来燕国避难的。

“太子明知樊公的真实身份,收留他已是与秦为敌,就更该低调隐蔽不能让外人知晓。可太子如今不仅将他奉为上宾,高调宣扬。

“现在竟还为这个叛将建起一座不合其身份的豪宅,无异于玩火,这等于是把肉丢到路上给老虎捡食,给秦国送去了一个攻击我燕的借口啊。依老臣看来,太子应尽快将樊於期送往匈奴,以此来消除这个借口。”

而姬丹在这件事情上表现的非常坚定,他不赞同老师的说法。

“当今诸国畏秦,无一处敢收留樊将军,他走投无路来燕国求生,我们绝不屈服于强秦的胁迫,秦国的敌人就是我们的朋友,朋友有难,我不能见死不救。”

鞠武有些怒急,语速也加快:“为了结交一个朋友而不顾国家安危,这便是资怨助祸。燕国现在如同一根轻飘飘的鸿毛,而秦国是熊熊燃烧的炭火,把鸿毛放在炭炉上,自然很快就会被烧光的,还请太子以大局为重。”

姬丹摇了摇头:“我意已决,樊将军必须留下,其他的容后再议吧。”

鞠武长叹一口气,他很清楚,姬丹哪里是真把樊於期当朋友?不过都是扬名的工具罢了。

……

……

易水畔,樊馆。

早在城中时,荆轲就听说了这间恢弘壮阔的豪宅,是太子丹专门为樊於期建造的,建成之日很多人都去围观。

人们议论纷纷,对樊於期的真实身份颇有揣测。

大家只知他是秦国跑来的将军,却不知他本名桓龄。

而正因为是秦国来的,姬丹就偏要收留,跟秦国对着干,还如此高调地奉他为上宾。

简直是找死。

荆轲在一个隆冬的三九天里,怀着上坟的心情来到樊馆拜访。

同时还带来了吕仅。

樊馆大门紧闭,清冽的易水从门前潇潇流过。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