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认错古董
没猜错的话,姜心渝大概是想闹大这件事。
如果全城轰动,那她就会成为让秦家沦为笑柄的“罪魁祸首”。
她被秦家赶出去,以姜文山的性格,一定不会让她回姜家,这样一来,姜家便只会剩下姜心渝一个小姐。
姜心渝的目的无非就是这样,独占姜父姜母的爱,认为她是最大的绊脚石。
其实她压根不在意姜父姜母疼爱谁,那样自私的爱,有与没有并无区别。
她有手艺,不需要依靠姜家才能活下去。
姜心渝做不到,才会那么重视姜家对她的看法。
可悲又可恨。
既然知道姜心渝想做什么,那她就不可能坐以待毙。
不如将计就计,让姜心渝自食恶果。
姜苒挑唇,不动声色地睨着姜心渝的方向。
为了增加寿宴的趣味性,每年寿宴都会增加私人古董拍卖环节,所拍卖的文物都是可以私人收藏的。
过来参加寿宴的大人物们,一是跟秦家交流关系,二是奔着收藏古董来的。
其中有些人是真的喜欢玩古董文物,懂得比较多,但有些滥竽充数不懂装懂,都是为了跟大人物们套近乎攀关系。
第一样文物展出,陈叔拿起小锤子:“这样文物是否有人认识呢?”
与公开拍卖会不同,秦家举办的私人拍卖会更随意,如果有人能为大家做出文物背景的讲解,说不定秦老爷一开心就把文物送出去了。
往年能讲出一二地,也就秦老爷那一辈的长辈,年轻人几乎全军覆没。
让这些少爷小姐背文物历史,相当于念书时让他们啃课本那样困难。
现场鸦雀无声,陈叔举起锤子准备直接开始拍卖。
忽然人群中举起一只纤细的手,他越过人群看去,略有吃惊:“姜二小姐请讲。”
众人目光汇聚,有欣赏有崇拜有嫉妒的,姜文山欣慰又骄傲。
高高抬起的下巴丝毫不掩藏自己的傲气。
姜心渝面带微笑,双手交叠放在身前十分端庄:“其实我也只是略知一二,展品为龙泉窑,宋朝时期发展最为鼎盛。
釉色以粉青为主,胎体较粗厚,装饰以刻花、划花为主。宋朝因此开创的‘多次施釉’技术是现代无法复刻的。”
众人听得一愣一愣,淅淅沥沥的掌声响起。
“姜董,你这个女儿真是优秀啊,连这些都知道。”
“哈哈哈!”姜文山笑成眯眯眼:“她一直都对这些历史、古董感兴趣,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研究,还说要把我们华国的文化传遍全世界呢哈哈。”
唐芳华也自豪地补充:“其实心渝也是普通人啦,没那么夸张,只是正常地展示自己所学,没想到就火了,真是惭愧呢。不过这样也好,凭心渝的能力一定能带着华国的深厚文化走遍海外,让咱们的文物影响全球。”
旁边人附和的笑笑,收藏古董的大人物们沉默不语。
刚才那段介绍错处多到两只手都数不过来,就这还吹嘘要带着文物走出国门?
简直是笑话。
但不了解的人听起来,就觉得姜心渝很厉害,纷纷吹捧。
姜心渝高傲地抬着头,享受着备受瞩目的时刻。
“她说错了。”
掌声戛然而止,众人寻声投去目光,落在秦亦旁边的姜苒身上。
姜心渝皱着脸。
死贱人又要干什么?
还想怎么针对她害她?
这次她可是有备而来,不可能让姜苒得逞!
姜苒神色淡然,悠然开口:“龙泉窑始于三国两晋时期,大规模生产于北宋,鼎盛时期是南宋。刚才妹妹所说的釉色以粉青为主没错,但这是北宋的特色,到了南宋时期则转为葱青,釉色青翠娇艳。
至于‘多次施釉’技术创于北宋,只讲宋朝,恐怕是妹妹不太严谨,学艺不精了解得不够透彻。说错了北宋和南宋釉色的区别,更是不应该,随意科普是对文物的不认真,态度不对。”
全场鸦雀无声。
不知道到底谁说得对。
忽然,中气十足的笑声传来,秦绍浦频频点头:“好,小苒你说得非常正确,龙泉窑在两宋确实是有区别的,不应该一概而论。当然,也感谢姜二小姐的积极参与,希望下次别再出如此大的差错。
记错实属正常,但随便科普那就是逞能了。”
他的声音不大不小,听起来像在喊人吃饭,却令人不敢反驳半句。
姜心渝脸色涨红,讪讪应声便赶紧坐下了。
刚才引以为傲的姜家夫妻尴尬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姜文山瞪着姜苒。
“多事!”根本没什么太大区别,非要当众拆妹妹的台。
唐芳华对姜苒也愈发不满,小声跟丈夫抱怨:“咱们真不该认回这个女儿,姜家迟早被她拖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