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补明:明朝的特色——内阁篇(二)
第199章补明:明朝的特色——内阁篇(二)
李贤对于内阁的建立可以说是功劳不再三杨之下。
但无论三杨还是李贤,他们并不是说处心积虑就要从皇权手中夺走天下,或者说非要从皇帝手中夺取权利。
他们的确是有着各自的心情和目的,但谁也预测不到几十上百年之后的事情,这种事情不要去擅自联想,毕竟他们但凡有这种能耐。
也没有明朝后面那个朝代了。
就比如三杨将票拟和阁员举荐制两个东西弄出来之后,也没想过会出现李贤这么一个不听话的。
自从大明首辅这个职位出现之后,内阁才正式开始朝着庞然大物这个状态跑了过去。
毕竟在此之前内阁已经有了票拟等权利,但至于这个东西怎么写,这个事情怎么办,他最终还是要看大家商量着来的。
同时也是要看大家怎么弄才是!
这里面因为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他们的建议权还仅仅是一个建议,这也是为啥于谦能够不是内阁成员,还把内阁当孙子用的原因。
但有了首辅,那么就成为了,这最后的票拟怎么写,直接成为了首辅的权利。
加上他直接在于谦和景泰帝当政的时期直接弄到了大量的学霸级别的进士,这就让他们的权利更加的大了起来。
加上完整的晋升渠道更是直接直接将内阁变成了所有读书人梦寐以求的地方。
再之后经历了成化和弘治两个阶段,虽然我们要说出现了那汪直汪厂督的存在,还有成化皇帝后期的各种作孽。
但你们仍然不能反对,这两朝对于文臣方面那的确是十分的宽松仁厚。
加上为了给自家的前辈擦屁股,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了。
在他们互相依赖的这么一个过程之中,内阁那本就已经有些高大的地位,自然而然的也就再次高涨了起来。
这时候我们就又要说另一个问题了。
你看,他们依赖重用文臣,最后导致了那所谓的“文臣集团”尾大不掉,可以说毁掉了这个大明王朝了。
所以他们不是圣主明君,他们就是千古罪人。
我想很多人都听到过这种说法,甚至于还可能会产生赞同感。
这是一个什么情况呢,这就和觉得杨广是千古名君是一个道理。
为什么这么说?
除去那些所谓的不明真相人云亦云之外,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我们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上去看待某些事情。
打个比方,在我们大夏王朝走向世界的最初期,那个时候为了出口货物,打开市场,我们很委屈啊。
委屈到什么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