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秋 - 碎玉行舟 - 林下逢春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碎玉行舟 >

惊秋

惊秋

春考结束后所有考中的学子被统一安排在期集所,等候调遣和派任。这无疑又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

可能也是他能做的最后一件事。

而一点他比任何人都清楚。

所以和任命名单一起递交的,还有一份言辞恳切的辞呈。

这天晚上,周玦将这份已经誊抄好的辞呈放在书房的桌案上,有意留给林琅看。

他本以为林琅看到了会与他争论,不愿意让他轻易放弃。可没想到的是,在窗棂除,他瞥见林琅只是轻轻地叹了口气,随后小心翼翼地把信件放回原处。

枝桠被他不小心踩到,循着声音望去,正正好与她对视上。

脸上还留着些许慌乱的神色,不过瞬而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向温润的笑容。

“我原以为你会找我大闹一场。”周玦轻轻踱步上前,与她并肩道。

林琅轻笑了一声,回道:“我为何会闹?”

“辞官,不是小事。我未同你商量,有我的情由和考量,也不愿娘子为难。”

林琅点了点头,知道他是在解释,而且已经下定决心不会再回头。

可他不知道,这个结局有多好。

曾经历史上的他,被帝王贬黜,以刚愎自用毁朝灭代之名流传于世,一直被后来的文人拿出来鞭打。

主动辞官,是最体面的选择。

“我明白,这对于你,对于官家来说,都是最好的结果。”

说罢,她从自己的袖口中抽出一封信件,上面也赫然写着“辞呈”二字。

“我原想着,我来辞官,说不定还能保下你的官职。”林琅对着他粲然一笑道:“现在想来,一起退居,倒也不错。”

周玦脸上微愣,有些拒绝地嘟囔道:“不可……”

“你的官职是你好不容易才得到的,是为天下女官之表率,不可轻易辞官。”

“可若没了你,我要这官职如何?”

林琅的反问让他猝不及防;是啊,留她一个女子一人独自立于朝廷该是多么艰难。况且现在朝局波云诡谲,暗潮涌动,早早抽身才是上上之策。

于是隔日上朝之前,周玦便委派李公公为自己把奏折递交到官家处。

李公公原是不愿意的,毕竟之前还跟官家进言过要废相。不过当他看到奏折之下的信笺上赫然写着的“辞呈”二字,还是微愣在原地。

他没想过,周玦会主动辞官:亦或者说,没有人会想到。

这让他心中不由得升起一阵热烈的崇敬来,躬身道:“愿听周相差遣。”

大内消息传得快,纵使奏折已经被送到官家身边,不一会便有其他小太监听说了此事,纷纷跟自己的主子报告了情况。

永乐宫内,消息传得还更快些。

宴文思那时正在逗猫,听到消息整个人都顿住了,放任小猫从自己的琉璃榻上跑了下去。

“这消息可当真?”

来报的小太监邀功一般地弯着腰谄媚道:“娘娘,可是我亲眼所见李公公把东西送进去的,这会官家怕是都阅完了。”

宴文思缓了一会才反应过来这一切,屏退左右,只留下贴身侍婢,起身看窗外的猫儿正在逗弄着花上飞舞的蝴蝶,怅然道:

“周大人,是个好官。可惜了。”

可惜他们是对手,利益相悖,注定不能成为朋友。

蝴蝶在宫中自由飞翔,路过宫墙留下处处风景,也飞过泰安殿的檀香木门上。赵砚在自己的寝殿内看着周玦留下的秋闱入围名单,和一旁并着摊开的辞呈,良久没有说话。

辞呈的最后是他在这次春考中举荐的学子名单,是他为朝堂做的最后一件事。

“臣本碎玉,难堪大任。唯愿官家选贤举能,以保吏治长久清明。去留任意,但凭君便。”

好一个,去留任意,但凭君便。

*

其年冬,官家正式下令,将左丞相周玦左迁至宁州任知府,携其族人永居宁州。

宁州于他们也是有缘之所,赵砚将周氏一族送迁于此,也算是天家最后的恩赐。毕竟宁州富庶丰饶,四季温暖,算是极好的所在。

宁州百姓大多受过官印法的恩惠,十分敬重周玦和林琅,平日里也常有些蔬果送至周府以聊表谢意,日子过得比在京中快活。

两年后林琅在秋天生下了一个女孩,生下来时哭声嘹亮响彻周府,取名周惊秋,也是周玦一生唯一的孩子,是而十分疼爱。

惊秋五岁时,陈文川离京办差,恰好途径宁州,特来探望。时年两人皆不复少年,相视一笑泯却恩仇,摸着胡须把酒话人生。

是日周玦有感而发,留《宁州遇文川有感书》一篇,流传后世。

“永宁十四年春,吾左迁至宁州,偏安一隅,离君王、远朝堂,不可追也。

余曾为从龙而兴盛,也为天子一怒而贬黜。余为官之时,有志于民,夫日渐不暇于政,计之为乡里,深知非圣贤之道所求。自请退居,幸而颇得圣恩,安然处之事也。

念故去,有故交二三,然世间多重嶂,高不可攀,险不能越,自留之而不得矣。朝堂风云易变,惟吾草木孤花,僻立于小径。

草木无力,孤花易折。臣本愿做苍土为吾朝筑基,奈何入仕二十余载茫茫事切,运命多失,摧吾高志,不可逆也。韫山不才,再无亘远之志,杳及太白散发之狂,早年却生绝物之意。以作此书,聊表明净之心。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