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使者
很快,他就明白了。
读完儿子的信件,又看了包裹里面的东西,火急火燎的带着信和包裹出了门。
国舅府。
方闻珩听到下人说裴安澈拜访下意识拒绝,想了想又道,“等下,请他进来吧。”
裴家在长安算不得望族,小有势力,裴安澈也是方闻珩一派的,只是裴安澈官职太低,平时都凑不到国舅爷兼户部尚书面前。
裴安澈在耳房焦急的等待,害怕方闻珩不愿意见,又觉得自己这样贸贸然的上门很唐突,但是事关重大,他一刻也不想等。
很快,下人告知老爷愿意见他,裴安澈小心地跟在下人后面。
大厅里,方闻珩坐在高座上,看到裴安澈进来,笑道,“裴侍郎怎么想着来找本官?”
裴安澈上前行礼,“见过方尚书,事情紧急,小的有重要事情禀告,还请尚书大人屏退左右。”
方闻珩闻言,挥了挥手,下人有序退了出去。
裴安澈见人走了,打开包裹,将信递给方闻珩,“尚书大人请看。”
方闻珩疑惑地接过信,翻阅起来,没一会,猛地抬头看过去。
裴安澈适时的揭开包裹,露出里面的红薯。
方闻珩呼吸都重了,上前拿起一个红薯,仔细看了起来。
“这是你儿子从锦西城送来的?”
裴安澈忙道,“是的,这是刚收到的,送信的人说,从出发到现在用了三天半,犬子信上说,那位姑娘说时间不等人,催促要早去。”
方闻珩又看了一眼信,信上确实说了,那位姑娘说这个红薯又要栽下一季了,迟了怕收成不好。
这下子,方闻珩也急了起来,红薯这个东西,大夏国确实没有呀,而且自己又亲眼所见,一根小小的藤长了五六个红薯,这个产量,甚是惊人。
方闻珩再次仔细看了一遍信件,当即决定进宫,这事非同小可,需得马上禀告皇上。
方闻珩带着裴安澈急匆匆进了宫,身为国舅,是不需要递帖子的,当皇上收到消息国舅来了的时候,两人已经快到了。
大夏国国姓李,当今圣上叫李煜承,正值壮年,正在批折子。
方闻珩和裴安澈进来行了个礼,让侍从退了出去之后,就迫不及待地将信件和包裹递了上去。
李煜承不解地看着舅舅这举动,待大监递上信件的时候,才理解舅舅为什么要这么做。
“好,好,很好。”李煜承激动地站起身,看向桌子上的包裹,满脸笑容。
“舅舅,这个红薯,来的真是时候。”
方闻珩捋了一下胡子,“是啊,皇上,有了这个红薯,能解决边境战士的粮草问题,也能让百姓多个解决温饱的食物。”
李煜承不嫌脏的摸着带着泥土的红薯,运输的时候比较小心,挂在藤上的红薯还没断,李煜承小心地拿起来,双眼就没离开过。
方闻珩提醒道,“陛下,那位姑娘说了,要看的话要尽早过去,迟了影响下一季的收成。”
李煜承点点头,“是要派人过去,还有,把那位姑娘也带回来,朕要见见她,问问她,怎么发现这个红薯的。”
方闻珩点头,“是,只是,派谁去好,陛下,尽早做决定。”
李煜承想了一下,这事肯定得派心腹,而且在红薯还没推广之前,这个东西得把握在自己手上才安全,那位姑娘也得保护好。
“派宥临去吧,他有底子在,急行军去。”
李宥临是禁军大统领,又是皇室旁支,对皇帝忠心耿耿,信得过,方闻珩也赞同。
“那就他吧。”
决定了人选,李煜承当即召见他,李宥临连家都没回,带着一队人急行军出了长安。
长安的许多达官显贵猜测着他要去干什么,都私底下打听。
可惜皇帝屏退了左右,没人打听出来。
回到当下。
李煜承安排好人出去之后,对信上说的吃法起了兴趣。
吩咐了人拿了几个煮了,等待的时间里,李煜承问了裴安澈,朕记得你儿子叫裴江宁是吧。”
裴安澈激动地跪下来,回答道,“回陛下,是的,犬子是元安年间的进士。”
李煜承:“朕记得他,天子门生,裴侍郎怎么允许他去了锦西城?”
要知道,这些官家子弟,大部分都是蒙荫,留在长安挂个官职,混个日子。
做实事的不说没有,不多。
“是犬子自己要去的,至于为什么去了锦西城,也是机缘巧合,刚好那边没人选。”
李煜承和方闻珩听懂了,裴江宁这是被排挤到那边的。
朝歌郡偏僻贫困,一般人都不会选,只有一些迫于无奈的人或者初入职场没有背景的才会去。
而裴家虽是方系一派,但是职位低,顶头的大人物也不会关注这些小事。
“等过些时候,朕会调遣他回京的,裴侍郎放心。”
裴安澈现在反而不想让儿子回来,只要跟着那位姑娘,儿子不愁没有升迁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