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红薯
时间一晃而过,五年后。
书房之内,一位少女躺在摇椅上,以书覆面,肆意生长的花枝附在窗前,一阵风吹来,枝桠摇动。
关氏端着碗进来,看到这副场景,不禁莞尔一笑。
“意禾,累了吧?来喝点莲子羹。”
少女拿开书,灵动的双眼,眉目如画,盈盈一笑,“多谢师娘。”
关氏怜爱地摸了摸林书宜的脑袋,当年瘦瘦小小的孩子,如今已经初长开,这些年来朝夕相处,关氏早已把林书宜当成自己的孩子。
这五年来,林书宜除了休沐时间,大部分都是在何秀才家度过的。
何秀才书架上的书林书宜早已翻熟,三位师兄也寄了不少书籍过来,林书宜正看着大师兄寄过来的长安风土人情。
“意禾想去玩吗?”
关氏眼神扫过桌面上的书问道。
林书宜眼睛亮晶晶的看着关氏,想啊,当然想,做梦都想!
可是想到院子后面正在生长的番薯,又摇了摇头,“师娘,时机未到,师兄的书也很精彩,看这些书也不错。”
这几年,林书宜积极做任务,去年春天的时候,在系统里兑换番薯,种了一年多,终于繁植了半个院子,这可是大事,走不开。
关氏后院里的地给了一半她种,现在番薯苗葱葱郁郁的,长势喜人。
而且施肥法也全国推行了,所有农民都懂得这个方法,收成好多了,加上这些年风调雨顺的,大家的日子都过得不错。
关氏顺势坐了下来,“你是在担心你种的红薯?”
这些红薯种下来之后,林书宜没有一天不去看的,拔草施肥,关氏也是看在眼里,若是这个红薯当真可以食用,那这可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林书宜语气略显激动,“是啊师娘,等一位尊贵的客人来就可以收了,到时候就你知道了。”
她早就看过了,可能是因为是春季,收成不算很好,系统也说了,等收了之后,用红薯苗再种一季,收获会好很多。
关氏也笑道,“到时候,师娘帮你挖。”
窗外拂过一阵夏风,吹散了闷热。
聊了几句之后,关氏就退出了书房,林书宜继续练字,这些年,她的字已经写得比前世还好,这多亏了师兄们送来的字帖。
不得不说,这些搞文学的,字是真的好,林书宜跟着临摹,已经小有风骨。
...
锦西城,县衙。
裴江宁拿着刚收到的信件,疑惑不已,林意禾信上邀请他这些天有空去找她,有一个大政绩要给他。
两人相识于五年前,林书宜将沤肥法教给他之后,由云长生上报朝廷,云长生也因此更进一步,现在锦西城的知县是裴江宁。
沤肥法实施之后,云长生亲自过来见了林书宜,裴江宁和她也互通了书信。
长随看着裴江宁紧皱的眉头,询问道,“大人,发生了什么事?”
裴江宁将书信折好递给他,“我这位忘年交,说有好事,邀我过去,县衙最近没什么事,准备下多安排几个人,明天出发。”
长随领命下去准备,大人每次出行都是轻车从简,只带几个府丁,这次却要带多人,长随特意挑了些身手好的。
裴江宁背靠大族,却没有公子哥的派头,向来低调,一心只想做个好官,不然也不会来到这偏远府城做事。
第二天一早,裴江宁带着几个人往万秀村赶来。
五月的天,炽热的太阳烘烤着地面,路上行人稀少,几人在松风镇休整了一会,几匹快马往万秀村出发。
申时,终于到了。
林书宜这会正在上课,自从两年前,她就到了大班,大班是科举预备班,和那些准备科考的学生一起上课。
何元夜的严苛和何秀才不相上下,看到林书宜在发呆,起身走到他的面前,沉声提问。
“林意禾,你来说说,何以言为君子?”
林书宜回过神,想了想,答道,“君子慎独,不欺暗室,以言有物而行之有恒。”
“何解?”
“有修养的人,在独处的时候,也能够遵从内心的道德,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也要品行端正,君子要注重自己的言行,说话必有根据,行事必有章程,言而有信,知行合一。”
何元夜听完,满意的点点头,他原本是想等着林书宜回答不上来,再好好教育她一顿,不要以为自己有些天赋就心生懈怠。
没想到林意禾答了上来,老何这个人,收弟子的眼光还是不错的。
村口,裴江宁拉住了马,下马慢慢地走着,遇到热情的村民还会闲聊几句。
“老叔,今年收成怎么样?”
一位村民笑呵呵地回答,“老天爷赏饭吃,今年不错,可以得个温饱。”
裴江宁脸上平和,即使沤肥法出来之后,老百姓还只是混个温饱,这还是没有天灾的情况下。
“呵呵,这是好事啊,哟,这是你孙子吧?多大了?”
“七岁了。”
裴江宁点点头,七岁了,这个时候没有去学堂,这辈子基本上是不会去了,教化之路还得继续努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