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 徽梦 - 云津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徽梦 >

第19章

徽州府城与芜湖相距不足四百里,其中虽然有崇山峻岭之隔,但自古就有大道可通。

自芜湖乘小轮船到宣城,登岸南行,越崇山关,入绩溪以达歙县。

大舟之上,方四叔笑着同我道:

「远游多了,走这么一段路,胜似闲庭散步。」

我则看着渺渺无波的远方。

「四叔,我们要去芜湖镇吗?」

「正是,这是宣府一个小镇,却是重要的港口与商贸之地。

「『芜』字,意为草木繁茂,而『湖』则与其附近的湖泊和水道有关。」

徽州往四面去,北走芜湖,东走杭州,西走饶州。

「芜湖是商船必须靠岸纳税的港口,是远去经商的跳板,既可奔赴两淮坐贾,又可贩运于大江上下,故而商人辐聚。

「在此地,得志可远游万里,趋利四方;失利也便于返回家乡,不致困坐他乡。」

我望着远方,似有了悟:「纵然行商,也要择一块好地方周转。」

「正是。」方四叔笑着道,按了按我的发顶。

「恰好赶上端午,还可以逛一逛。」

下了船,便踏在了芜湖镇的水土上。

此地真是和歙县县城大有不同。

徽州多山,狭地之内便不能开辟多么大的府城。

芜湖却四通八达,土地平整,因而修建了许多建筑,连路都宽了许多。

街上,无分南北乡音、男女老少,人们交游于此,很是快活。

真可谓「客商辐辏,百货丛聚」。

我有些胆怯,方四叔却神态自若。

他将我推到最前面,自己走到后面。

我说:「这不合规矩。」

「规矩?在祠堂跟前讲讲便行了,在外头不兴这些。你在头前走,四叔给你托底。」

快到端午了,如今的芜湖渡口处处都是节庆的气氛。

家家户户门窗上悬挂着艾草与菖蒲,河上还停着龙舟。

路边有小贩在卖粽子,方四叔买了一个给我吃。

芜湖地区的粽子以糯米、红枣、腊肉、豆沙等为主要馅料,裹上竹叶或荷叶,用绳子绑紧后蒸熟,香气扑鼻,令人垂涎。

集市、码头前,各色小贩出售节令的粽子、香囊、艾草。

我若有所思。

问了人,这是日日都有的,并不因节日而热闹太多。

芜湖的确是比徽州要适宜商贾。

进了隔岸一个茶楼,老远就听见了哄笑声。

我皱了皱眉,方四叔却不动声色地揽住我,继续带我向前走。

进了雅间,却见几个读书人在里头作诗。

四叔说:「向各位世伯问好。」

我乖巧地行了礼:「各位世伯好。」

方四叔眉目舒展,朝他们道:「这是我族里的侄女。」

「阿呀呀,我竟以为是你的女儿,还纳闷你怎么生出这么大的孩子来,原来竟是侄女。乖侄女,快请坐!」

一个文人热情招揽道。

旁边却又有一个年纪稍长的不乐意:「你们徽州人自诩『东方邹鲁』,怎么带着女子出来抛头露面!」

方四叔微微一笑:「她今年不过六岁,男女七岁才不同席,趁年纪不大,带出来见见世面也好。再说了,我们家的女儿也有行商的本事。」

有人打圆场:「莫说这么多了,来者便是客,快请坐!」

方四叔从善如流地坐下,随意道:「谢各位海量,今日的席面,我方老四请了!」

「爽快!」有人赞道。

这些都是些文人,或为名医,或为鸿儒。

或精于诗书,或工于作画。

他们是收到资助来芜湖的,或依附于本地大姓,侨寓芜湖。

方四叔此行,便是为了结交这些文人。

待到宴席罢了,他才提了一句。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