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番外篇(24)史诗级愿望达成
陈捷华说的是当年的事实,说的又很真诚,带着回忆,土肥圆不得不信,他也确实信了。
“原来如此。”
在土肥原的思维里,至少他还是青木青玄,不是民国的间谍。
舰队回到鹿儿岛的时候,海军军令部的众位大佬都已经等在了码头,加藤宽治因为生病住院没来。
见到消瘦而且混身带伤的青木青玄,众位大佬的思维从感情上再次偏向了青木青玄。
这次审判和对峙,由海军军令部主持,内阁、陆军参谋本部以及武藤家族都派来了代表。
内阁的代表是尾崎秀实。
陆军参谋本部的代表是宫崎周一。
武藤家族过来的代表,居然是武藤信义的女婿,加藤孝治,加藤宽治的儿子。
对峙和审判现场,首先展示的是海军调查组提供的,在“429鹿儿岛爆炸事件”之前,土肥原贤二发到南洋群岛的电报以及从天津机关发到神户的电报,这些是老资料,已经验证过真实性,先展示出来只是一个引子。
第二份资料就是青木青玄“拼死保护”的,经过多年调查获得的,当年参与事件行动的美利坚海军水手的笔录以及录音。
从接到电报,到双方谋划,再到一步步执行,最后撤离,时间、地点场景,与当年的调查结果完全吻合匹配。
“429鹿儿岛爆炸事件”调查结果一锤定音,就是土肥圆机关策划的,与美利坚海军的一次联合行动,旨在破坏大和号的建造,打击青木青玄的声望和地位。
“土肥原君,你可认罪?”
“证据已经做到了这里,认罪还是不认罪,有什么区别吗?”
陈捷华最后在船舱里的攻心术起了作用,自从确认青木青玄还是那个青木青玄,土肥原贤二的心气似乎整个的泄掉了。
“认罪就好。”
到了这里,其他的都只是辅助。
接下来展示的是特高课上海特别课传来的证据,关押青木青玄的房子,是清水三郎七个多月之前购买的,上海房屋交易局有明确的记录。
现场被海军炮弹炸死的浪人,确认就是清水三郎,另一个东宫铁男,是被挣脱的青木青玄偷袭,扭断脖子死的。
这两人都是土肥原贤二的追随者,有人证有物证。
据青木青玄描述,当时抓捕他的还有一个川岛浪速,但目前川岛不知所踪。
“我还有一个问题,是关于关东军司令官武藤信义将军的死因,我想问问土肥原师兄,是不是你的谋略?”
“我为什么要杀武藤将军?武藤家族是土肥原的主家,将军一直是贤二最敬重的人。”
“青玄认为这里面有蹊跷。武藤将军是土肥原师兄敬重的人不假,但武藤将军和海军加藤将军两家联姻,而加藤将军和青玄祖父是发小,这不是秘密,我想土肥原师兄也是知晓的。”
“所以武藤将军提出要调和你我矛盾的时候,你慌了,你害怕,你害怕武藤将军不再全心全意的站在你那边!”
“我没有。” “你有!你带枪参加会议怎么解释?你为什么会不顾一切的杀那个少佐?他都要说出是谁指使的,明眼人都知道,你是在灭口。”
“所以青玄认为,武藤将军的死,是土肥圆的谋略!可惜他没有在方糖或者水里下毒,否则可以连青玄一起送走。”
“谁有本事在方糖里下毒呢?武藤将军已经够谨慎。水里?更不可能。”
“土肥原,你看看,说明你还是想过的。”
“随你怎么说,我不再解释。”
“审判庭最终意见,证据不足,判土肥原贤二无罪释放。”
“青木青玄反对,这么明显的证据。”
“大战在即,帝国需要他活着。”
——
8月,整个东方战场明暗双线打的如火如荼,陈捷华总不能在鹿儿岛一直闲着。
从中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开始,青木青玄和特务处在华北的合作就已经停止,华北没有了土肥原,合作的基础也就不存在了。
另外,吉尹奉文的舰队和戴春风的合作也停了,舰队挂着日本国旗是进不了长江的,主要太危险。
吉尹奉文的开阳舰队只能在高雄港和宁德港,与周永素的天枢舰队进行物资交换,由天枢舰队进长江。
青木青玄带着舰队去了一趟宜兰,停留了三天,安抚了一下老藤原公爵和陈美绪,接着继续向南,在高雄港跟随天枢舰队抵达宁德港。
经过一个多月的建设,闽浙赣秘密基地已经初具规模,陈捷华和老周抵达的时候,高运鹏正在里面带着大家训练。
“老于,可以啊,就一个月时间,咱们这基地都基本完工了。”
“青玄,老周,外面怎么样了?上次奉文过来就说上海又打起来了,现在如何了。”
“现在不但上海打起来了,整个华北也打起来了,鬼子已经占领了天津和北平。最新消息,鬼子第五师团和第11混成旅团已经占领张家口。”
“日军第二十师团沿平汉路南下,前锋已经逼近保定。福叔的第五十三军已经和日军对上了。”
“青玄,福叔带着兄弟们都在杀鬼子,回到东北的兄弟们也在杀鬼子,现在我们反而躲在这山窝窝里,兄弟们的情绪很大。”
“老于,你看你,撒谎都不会,是你情绪很大吧,福叔带着五十三军的兄弟们也只是刚和日军对上,这里的兄弟们可都不知道。”
“现在我于学中知道了,等于兄弟们都知道了,我不可能瞒着他们,每天晚上的晚课,我都会通报每天的情报和外面的消息。”
“老于,你的心情我能理解。咱们不是刚杀完鬼子下来吗。你要知道,咱们那次炸的那么多飞机和装甲车,可以说已经从侧面帮助了福叔他们,鬼子就算紧急从本土调拨轰炸机过去也来不及。”
“不过老于你也别急躁,青玄这次来,就是要带你们出去,去安徽。”老周在边上打起了圆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