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竹园
第430章竹园
楚炎衡拱手恭敬地向他行了一礼,“正是,学生见过院长。”因为刚才听到守卫喊老者院长,楚炎衡也跟着称呼起来。 “你们跟我来吧!”老者点点头,直接上前走了。
林荻楚炎衡跟上,差不多走了一会儿,来到一个竹园,为何说是竹园呢,因为在林荻看来,自从进了学院之后,见到的都是一所精致的房子,而跟随老者进了这个竹园,里面的竹子多不胜数,另外连房子都是竹子所建,她自己便在从中给了个竹园的称呼。
“坐吧!这里是我的住处,不必紧张。”宋院长直接招呼两姐弟坐下。
楚炎衡赶紧奉上礼物,宋院长接下放在桌上,并没多说。而是再次打开苏夫子的信,捏了捏他的白胡子,笑着问道:“那老头,在西栏城还好吗?”
楚炎衡认真答到:“苏夫子很好!自从他到了西栏城,办起墨香书院,培养了不少学子,学生四年前有幸入学,是三生有幸,今日能得到苏夫子的推荐信来到皇家学院,也是苏夫子对学生的厚爱。”
宋院长点点头道:“那就好!”然后又看了看着那封信,足足过了半晌才道:“楚公子准备何时进学院?有苏老头这封推荐信,我可以免去你的入学考试。”
“敢问宋院长,这入学考试要考什么?”楚炎衡好奇问道。
宋院长有些诧异,“刚才不是说了嘛,有这封推荐信,你可以免去入学考试,为何要多此一问,难不成是想来一场入学考试?”
“学生不才,自小在小地方长大,之前常听苏夫子说,天下最好的学院在帝都皇家学院,一直充满敬仰之情,此次有机会来到帝都,学生想通过入学考试,看看自己的学识是否能通过这次考试,也不枉费苏夫子劳心劳力教导学生多年!”
宋院长听了楚炎衡这番话,不禁感叹这孩子的还真是随了那苏老头,是个有个性的,对待学业如此较真。
“既然你想参加入学考试,现在就准备准备,两刻钟之后,便开始,我可不会看在你是苏老头推荐而来的学子,便降低试题难度,你可想清楚了?”
宋院长认真问道。
“学生确定,要参加入学考试!”
听到楚炎衡肯定回答,宋院长让她们姐弟在这里小做,他则去出试卷。
“小衡,紧张吗?”林荻见宋院长离开,便问道。
“有一点儿,不过姐姐不必担心,如果真的连入学考试都考不过,那还有什么脸面留在皇家学院呢,又怎么对得起苏夫子给我写的推荐信呢!不管结果,我总要试试,看看自己与皇家学院的学生到底差在什么地方!”
楚炎衡再次对林荻说出心中所想。
林荻拍拍他的肩膀,“加油!姐姐相信你,一个入学考试肯定难不倒你的!”
说实话,林荻并不是很担心,依着楚炎衡这份聪明和勤奋度,要说连个入学的考试都不过,那只可能有两个原因,第一便是,皇家学院已经比前世的哈哈佛牛津还牛逼,二是这个宋院长故意出题刁难他。
可她瞧着,这个宋院长一身正气,满腹诗书之气,应该不会做这等小人之事儿。
再着,小衡在西栏县这么多年,可是得苏夫子倾囊相授,苏夫子在帝都的学识可是不差的,要不然如何与宋院长这样学识渊博之人成为至交好友,所以说,这场考试应该难度系数不大。
这样干坐着,林荻觉着有些无聊,便起身到院子里走走,看着一棵棵直挺挺的竹子,密而多,一看就是极爱竹之人才舍不得砍去。
顺着小路走去,只见弯弯曲曲的小径之后,是个竹亭,里面有一套竹制桌椅,上面摆放着一套茶具,还有笔墨纸砚,其中还有一副画,上面画的是水墨竹图,竹子亭亭玉立,婆娑有致,不难看出画竹人在于对竹枝叶的取舍、概括,用笔自然、一气呵成。
这让林荻突然想起一首诗来,正应此图,灵机一动,提起一旁墨汁未干的笔来,
寒飞千尺玉,清洒一林霜。
纵是尘心重,相看亦顿忘。
矫矫凌云姿,风生龙夜吼。
霜雪不知年,真吾岁寒友。
霜干寒如玉,风枝响似琴。
潇湘一夜雨,滴碎客中心。
叶落根偏固,心虚节更高。
一林寒吹发,清夜伴松涛。
淇澳春云碧,潇湘夜雨寒。
虚窗人静听,飒飒响琅玕。
“拍拍!”
“好一个叶落根偏固,滴碎客中心!”
林荻刚一落笔,拍掌的声音响起,随后一声耳熟的声音响起。
惊得正专心的林荻一跳,抬头向声源处看过去,这不是正在出试卷的宋院长嘛!怎么一声不吭的就出现了,要不是自己不信鬼神之说,她都以为这宋院长是不是竹精幻化成的!
林荻尴尬一笑,“宋院长,不好意思,刚才看到这幅画,将竹子着实画得惟妙惟肖,小女子一时没忍住,瞎写起来,还望您老见谅!别同小女子一般见识!”
“怎么会是瞎写呢!我瞧着楚姑娘不仅写得一手好字,还题了一手如此好的诗,竹子不惧艰辛,中通外直,宁折不屈的品格,透过这诗句,表现得淋漓尽致,真是让老夫大开眼界啊!好诗好诗!”
宋院长又再次夸奖道,边看边点头,“不知道楚姑娘是出身雍州的哪个贵府,你这等心性才学可是京中贵女们难以达到的!”
“宋院长,我不是出生大户人家,我只是雍州昆林郡竖平县乡下的一名女子,早些年拜了个师父,教我学过几个字,另外,我与楚炎衡只是异性兄妹,我叫林荻。”
林荻想到这首诗并不是自己所做,而是明代一位叫憨山德清的诗人所写,她不过是觉得与这幅图相配,才写下的,随后大大方方承认道,“今日您老的夸赞我实在不敢当这首诗其实并不是我作的,而是一个叫憨山德清的人所做,一次外出做生意,买一幅这位先生的字画,多读了几遍,今日才能写出来,说来惭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