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三章飒沓(五)
“你是朕的儿子。”完颜旻继续说话,额前珠帘微微颤抖,珍珠轻微地摇晃着。
他是在同完颜稽康说话,但又像是在努力劝说自己:“你是朕的长子,是天定的,朕百年之后的继承人,雄鹰部归属于你,金国归属于你,此间亿万子民,皆是你的奴仆!”
“你的身份何等尊贵,你该有多大的智慧才够掌控这个国家?掌控这亿万子民?然而你却不思进取,骄狂放肆!”
“内臣几句谗言,一丁点儿蝇头小利,便让你利令智昏,让你敢领着千余人翻过徒太山脉,进入别国境内为非作歹!!”
“那时你可知你乃是金国谙班勃极烈,可知你是朕的皇位的继承人?”
“父皇——”完颜稽康被完颜旻这一番话吓破了胆子,不断叩首,一个劲口呼父皇——这一刻他预感到了今天父皇会如何处置自己,他在之前并没有想到,这个事情真的有可能发生。
自己可是嫡长子!
嫡长子!
“纵然如此,纵然你被昭国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白身抓住,纵然你令朕颜面大失,令雄鹰部蒙羞,朕都未起废了你的谙班勃极烈之位的心思……”完颜旻紧紧盯着完颜稽康的面孔,看那张脸上的惊慌、痛苦、不知所措,唯独没有从那张脸上看到有一丝悔意。
他更加失望:“但是,今时你却回来了,被一众野兵护卫着,回到了王都。”
“你亲眼见到你的弟弟死在沙场之上,你无动于衷。”
“你亲眼见到昭国使臣将你的兄弟五花大绑,如驱赶猪羊般赶走,你亦无动于衷。”
“皇族蒙羞,国体蒙羞,你同样无动于衷。”
“你一心只想着你自己,你到了王都,你终于逃出来,你的生活要好起来了……焉有一丝!焉有一丝身为本国太子的自觉?!”
“倘若朕传位于你,焉知你能否在国难当头之际,敢于挺身而出,为社稷而死?!”
“你不能!”
一通咆哮之后,完颜旻坐回龙椅,气息渐渐趋于平稳。
所有人都低着头,大气都不敢出。
完颜稽康失魂落魄,他觉得自己未做错什么——是那几个弟弟要致自己于死地,莫非自己还要转过头来,为几个致自己于死地的人,同救助自己的人拼命不成?
其实,这个时候不论完颜稽康做什么都是错。
他必须都是错误的,不如此不足以平息父皇痛失两个儿子的悲与怒!
“丞相,替朕拟旨。”
完颜旻微微闭着眼睛,但众臣丝毫不敢以为他是睡着了,而放松自己的表情。
这位金国开国皇帝,身边没有一个太监或宫女服侍,一直以来皆事必躬亲,唯独今日,似乎真的有些累了,着国相帮他草拟圣旨。
“完颜稽康,身为谙班勃极烈,不修私德,以致朝野批判不止,难以服众。”
“更视国家大事如儿戏,潜入别国被人所捕,令国体蒙羞,辱没雄鹰部骁勇之名!”
“因此,朕决定废黜完颜稽康谙班勃极烈之位,此旨着六勃极烈与文武百官商议。”
完颜旻说完之后,睁开眼睛,看着阶下文武百官,目光重点扫过百官前列的六大勃极烈,沉声道:“你等对此事可有异议?”
“臣等附议!”
文武百官轰然跪倒一片。
庙堂俨然是完颜旻乾纲独断。
“好。”
完颜旻点了点头,接着道:“文武百官会同六勃极烈,皆已附议。因此,废黜完颜稽康谙班勃极烈之位,着其待在城东王府面壁思过,平日无事不得出门!”
“儿臣……遵旨。”完颜宪吉颤抖着声音,领受了来自完颜旻的惩罚。
尽管完颜稽康最初只想从杨立手中逃脱,回归王都,做一个富贵闲王,甚至是五个弟弟对他的围攻,更加深了完颜稽康不参与庙堂争斗,平安平淡走完这一生的想法,但是后来,他又眼看着那些要抢去自己的谙班勃极烈之位的弟弟们,一个接一个栽在杨立手中——心中那个不敢触碰的想法在此时,如火苗般熊熊燃烧了起来。
五个弟弟里面,有四个折在杨立手里,自己的皇位争夺之路上,只有六弟这一个敌人,而六弟在完颜稽康的印象里,又恰恰非常不起眼!
于是,完颜稽康便动了心思,想要再拼一把,他不愿放弃谙班勃极烈之位,任由它从自己手中流失——但现实与希望的差距巨大,父皇终究还是找了个理由,夺去了本属于他的谙班勃极烈之位。
而今,谙班勃极烈之位空悬,完颜旻没有立刻将之转送给其他人的打算。
他对完颜稽康是一番狂风暴雨般的斥责,对待完颜烈,便要平和许多——与其说是平和,倒不如说是完颜旻的眼睛里,根本没有自己这个儿子:“完颜烈,虽未在此事之中犯下大错,但小错却并非没有。便令你在自己王府之中思过。”
“儿臣遵命。”一直在旁当了许久陪衬的完颜烈终于有了说话的机会,然而却仅仅只能吐出这四个字,便再不能言语其他。
他心中是何想法,会有什么情绪,所有人都无法知悉。
没人能从完颜烈的表情上,看出他的内心想法。
“你们两个,先下去吧。”完颜旻对完颜稽康兄弟二人挥了挥手,目视两人离开大殿,手掌轻轻揉着额头,引得冕旒之上的珍珠不断晃动。
大殿内又一次安静下来。
金国庙堂,文武百官皆为完颜旻一人之意志而运转,这里完全可以说是完颜旻的一言堂。
完颜旻亦承受得住如此巨大的权力加身。
他是千百年来第一个将女真、将雄鹰部推上台前,由数个游猎部落合并整合成一个强大的国家,并最终覆灭契丹的政权,建立了一个足以与汉家王朝分庭抗礼的帝国的人。
他的权势、威严皆来自于一场场战争的胜利,来自于一个个子民衷心的臣服。
昭国皇帝与之相比,都未有其如此盛隆之权势——以一人之力完全支配庙堂,所有朝臣皆为顺遂其心意而活!
在昭国庙堂之上,开国皇帝赵毅还要受到来自宰辅、六部、五姓七宗等豪阀的制衡与束缚,可做不到言出法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