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146二哥回家,满腹疑问,震惊与酸涩 - 诸天火红年代,冰箱每日刷新 - 暗石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47章146二哥回家,满腹疑问,震惊与酸涩

第147章146.二哥回家,满腹疑问,震惊与酸涩

十一月,魔都的空气里裹着湿冷的刀子。梧桐叶枯黄飘落,渐渐光秃的枝桠刺向灰蒙蒙的天。

街巷里弄,日头下难得地摆开了一颗颗青帮白叶的大白菜——这些是刚从北方调运来的稀罕物,并非本地菜。

本地没有冬储大白菜的习惯,也没有这个条件,本地的大白菜集中上市要等到来年的三到五月份。

因为是调运菜,供应紧俏得很,副食品店门口常排着长队,凭票购买,每家每户一次也只能买上三两颗。

“这点菜,腌点盐齑菜顶顶好,烧汤、过泡饭有点咸鲜味道。”

弄堂里的主妇们互相招呼着,交流着经验。

白菜数量有限,阵仗便不大。

墙角边、窗台下,摆开一只只洗刷干净的搪瓷盆或小号的陶坛。

女人们系着围裙,蹲坐在小竹凳上,手里菜刀“笃笃”地切着菜帮子。空气里飘着生白菜的青涩气和粗盐粒的咸腥。

切好的菜丝铺在竹匾里,摊在吝啬的冬日阳光下,等着收干些水汽,再仔细地一层菜一层盐,用力压进坛里。

这一小坛咸齑菜,就是普通人家对付漫长冬季汤水里的一点念想,分量不多,却也金贵。

阳光明也随了这个景。

筒子楼二零三室地方不大,他还是在床底下塞进了一只深棕色的粗陶坛。

自从搬到家属楼居住,他已经和家里分户,有了独立的户口本。

这样操作,分发票证和日常购物能多占些便宜。他自己不在意这些,但姆妈和大嫂却算得很清楚,绝对不会让家里吃亏。

起早排了队,凭票买了两颗定额的大白菜回来。

菜刀在案板上响了一阵,切好的菜丝堆了小半盆。他往坛子里铺了一层菜丝,撒了把盐,然后重复操作,腌了一坛子盐齑菜。

这坛子“盐齑菜”,于他而言,就是个应景的摆设,或是必要时拿出来证明自己“随大流”的道具。

那股子腌透了的齁咸味儿,他实在提不起兴致。

回望刚过去的整个十月,脚步匆匆,人情交织。

十月的第一个星期天是家人庆祝,第二个星期天是圈层聚会。

约定的时间刚到,楼道里就响起了脚步声和谈笑声。

章伟强打头,依旧是那件熨烫得一丝不苟的浅灰色“的卡”衬衫,领口紧扣,黑框眼镜后的目光温和带笑。

他身后跟着财务科刘金生,脸上带着和气生财般的笑容。

房管科韦鸿宇,肚子微腆,头发油亮,干部派头十足。

劳资科郎天瑞,人精瘦,眼神活络。

保卫科王卫东和采购科周解放,这两位转业军官出身的科长,腰板挺直,行动间带着军人的利落。

清花车间主任陈国强嗓门最大,风风火火。

后整车间主任李铁民则未语先笑,透着股油滑的热络。

“小阳,恭喜乔迁啊!新家蛮清爽!”章伟强笑着递上一个网兜,里面是两瓶贴着红色标签的“泸州老窖”特曲,瓶身上还系着红丝带。

“章主任太客气了,快请进。”阳光明接过酒,侧身让客。

其他人也纷纷递上带来的“心意”。

刘金生的“七宝大曲”,韦鸿宇更精致的“西凤”,郎天瑞的“竹叶青”加一大包高桥松饼,王卫东的牡丹烟和周解放送的“汾酒”,陈国强嗓门洪亮拍下的“古井贡”,李铁民则提着一兜子天津鸭梨和两包糕点。

小小的外厅顿时被酒香、烟味和水果的清香填满。

各式各样的酒瓶在八仙桌一角堆成了小山,西凤、泸州老窖、汾酒、古井贡、竹叶青……几乎囊括了当时市面上能叫得出名号的好酒,无声地诉说着来客的分量和这场聚会的“规格”。

阳光明脸上带着得体的笑容,心里却明白,这些“不轻的礼”,既是人情,也是对他这个新晋秘书的某种衡量和投资。

菜肴依然是阳光明“托朋友”弄来的硬菜唱主角。

金花火腿唱主角,芋艿炖火腿入口即化、油脂丰腴醇厚的口感,引得众人啧啧称奇。

陈国强连吃几块,大呼过瘾,借着酒意,嚷嚷着要和阳光明“切磋切磋”酒量。

阳光明不卑不亢,稳稳接住,一句“不能弱了我们赵厂长一向最看重的士气”,棉里藏针,既给了面子又亮明了立场,引得大家高声喝彩。

酒过三巡,气氛越发融洽,这场聚会,所有人都尽兴而归。

十月的最后一个周日,阳光明新家的热闹,换成了青春的面孔和纯粹的笑语。

他把经常聚会的同学们都请了过来:爽朗热心的邬宏涛、内向实在的蔺书楠、精明干练的采购员吴恺、帅气的高干子弟谢飞扬、落落大方的冯向红、还有纯净懵懂如清泉的林见月。发小严俊自然也早早到了。

筒子楼狭小的空间被年轻人的活力塞得满满当当。

大家都没空手。

邬宏涛带了中药店的梨膏糖和家里腌的雪里蕻;严俊带来了副食品店内部才能买到的鸡蛋糕和一小包芝麻酥。

吴恺贡献了厂里发的“万年青”饼干和山楂片;谢飞扬和冯向红带了“大白兔”奶糖和水果硬糖。

林见月则带了一小罐自家做的桂花糖藕,晶莹剔透,甜香扑鼻;蔺书楠也拿出了自己炒的南瓜籽。

阳光明依然是“大手笔”。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