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179再胜一局核查结果语言交锋病休调 - 诸天火红年代,冰箱每日刷新 - 暗石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80章179再胜一局核查结果语言交锋病休调

第180章179.再胜一局.核查结果.语言交锋.病休调离

接下来的一周,财务科表面呈现出一种异样的几乎令人窒息的平静。

大办公室里的算盘声噼啪作响,比以往更加密集、急促,仿佛每一颗算珠都在拼命追赶着什么,又像是在掩饰某种不安。

每个人似乎都深深埋首于自己的一方天地,低语和交谈变得极少,即便必要的交流,也压低了嗓音,简短急促,随后立刻恢复沉默。

那种小心翼翼的安静,那种刻意维持的过分紧绷的正常,再次如同无形的薄雾般笼罩了整个科室,连空气似乎都变得粘稠而难以流动。

阳光明每天依旧提前五分钟来到办公室,脚步沉稳,神态自若。

他不疾不徐地洗杯、取茶叶、冲入滚水,看着墨绿色的叶片在杯中舒展翻滚,泡上一杯浓酽的茶汤。

然后,他开始翻阅桌上送来的文件,逐字逐句地学习相关财务制度,处理日常事务签报。

他的动作从容不迫,仿佛窗外那看似凝滞的空气、科室里那异样的氛围,都与他无关。

殷永良变得异常低调,几乎成了财务科一个模糊的剪影。

他整天把自己关在副科长办公室里,那扇原本时常敞开的门如今紧闭着,隔绝了内外。

即使偶尔不得不出门,或是去洗手间,或是去厂办开会,也是脚步匆匆,目不斜视。

他尽量避免与任何人进行目光接触,更别提交流。

原先那种隐隐的矜持与权威感消失殆尽,脸色似乎比之前更加阴沉灰暗,仿佛笼罩着一层化不开的浓重阴霾,眼神深处藏着难以言说的惊疑和焦虑。

刘金生则恰恰相反。

他出现在大办公室的次数,似乎比往常还要频繁一些。

脸上依旧挂着那副惯常的和煦如春风般的笑容,时不时地走到某位老会计桌前,身子微微前倾,手自然地撑在桌沿,关心一下工作进度,或者聊两句家常,开一些无伤大雅、逗人发笑的小玩笑。

他的出现时而能短暂地打破那过分的沉寂,带来一丝看似轻松的气息。

然而,他的目光有时会看似无意地扫过周为民和吴爱华的工位,在那两个忙碌的身影上停留片刻,眼神深处掠过一丝难以捕捉的审度,然后又若无其事地移开,继续他温和的巡视。

周为民和吴爱华则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忙碌之中。

两人各自主持工作组内的工作,千头万绪,需要尽快熟悉全面业务,理顺各项流程,确保不出差错。

更重要的是,他们心里都像明镜一样,清晰无比地知道阳光明私下交代的那项秘密任务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那既是一份沉甸甸的投名状,也是一块检验他们能力和忠诚度的试金石。

周为民负责的五组,涉及专项资金,账目相对集中,但金额巨大,每一笔资金的流向、每一个项目的审批程序都需要仔细核查,不容有失。

他利用下班后和周末一切可能的时间,一头扎进厚厚的的账本与凭证堆里。鼻梁上那副黑框眼镜后的眼睛,锐利而专注,逐页逐行地仔细审阅,不放过任何一个数字、一个签名、一个模糊的印章。

他不时用笔在摊开的笔记本上记录下发现的疑点、时间、金额和关联方,字迹工整而紧凑。

他的动作小心谨慎,每次翻阅厚重的凭证册都尽量轻拿轻放,避免发出过大声响,尽量不引起组内其他同事,特别是那些与原组长赵卫国关系密切、资历颇深的老同志的过多注意。

他感到背后偶尔投来的目光,或好奇,或探究,或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冷淡,这让他背后的肌肉时常不自觉地绷紧。

吴爱华面临的挑战则更大。

四组的结算报销业务极其繁琐复杂,单据量巨大,涉及全厂各个部门、众多职工,历史遗留的账目更是浩如烟海,许多惯例和操作规范模糊不清。

她需要在不影响日常报销支付、不引起外界怀疑的前提下,悄无声息地梳理过去的操作习惯和可能存在问题的环节。

她展现出了惊人的干练和效率,重新合理分配工作,巧妙调动组内几位她认为可信赖、有冲劲的年轻同志分担压力,自己则专注于核心问题和历史遗留账目的排查。

她办公桌旁的凭证箱越堆越高,她翻阅的速度极快,手指熟练地划过一行行数字,眼神专注而锐利,偶尔停顿,用红笔在一旁的便签纸上做个记号。她走路的步伐变得更加急促,仿佛总是在追赶时间。

阳光明没有催促他们。

他保持着足够的耐心和定力,依旧每天埋首学习文件制度,翻阅报表,仿佛对背后悄然进行的暗流涌动,毫无察觉。

但他的观察从未停止,只是通过处理日常文件签报、听取零星汇报,敏锐地留意着各组的工作节奏,细致地观察着办公室里每个人的变化。

他注意到周为民的眼镜片后偶尔掠过的一丝难以掩饰的疲惫,注意到吴爱华端起茶杯时微微颤抖的手指和更加急促的步伐。

他也注意到,四五组里那几位颇有资历、人脉颇广的老科员,看向周为民和吴爱华忙碌背影的眼神中,偶尔会流露出一丝难以捉摸的复杂情绪——是观望,是疑惑,是一丝不易察觉的冷淡,甚至是一闪而逝的讥诮。

五天后的下午,临近下班时间,周为民敲响了阳光明办公室的木门。

他的手里拿着一个薄薄的文件夹,神色凝重,眉宇间带着一丝完成重大任务后的释然,但更多的是一种小心翼翼的谨慎。

“阳科长,您要的资料,我初步整理好了。”

周为民的声音压得很低,仿佛怕被门外的人听去,他将那个文件夹轻轻放在阳光明的办公桌上,动作略显郑重。

阳光明抬起头,目光从文件上移开,落在周为民脸上,点了点头,没有立刻去翻动那个文件夹:“辛苦了,效率很高。”他的语气平和,听不出什么情绪。

“应该的。”

周为民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镜片后的眼睛带着血丝,“组里近几年的大额专项资金项目,特别是……特别是赵组长亲自经手或重点关照过的,我都尽可能过了一遍。

可能存在疑问的操作环节、账目处理方式、还有资金的最终流向,都按项目列在了里面,后面附了相关的原始凭证编号和我的简要说明。”

他的汇报条理清晰,措辞谨慎,每一个用词都经过了斟酌,避免使用过于主观或尖锐的定性。

阳光明拿起文件夹,翻开第一页。

里面是周为民工整而清晰的字迹,用表格的形式列明了几个重点项目名称、发生时间、涉及金额、具体可疑点以及他的初步判断。

问题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超额拨付、验收程序存在明显瑕疵或缺失、以及与个别固定供应单位之间的资金往来略显模糊、缺乏足够支撑性文件等方面。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