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226工农兵大学生四年变化再聚首
八月底的魔都,暑热依旧肆虐着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柏油马路被晒得发软,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闷得人透不过气来。
不过,早晚时分已经能察觉到一丝微弱的凉意,悄悄地从黄浦江上吹过来,预示着秋老虎的余威即将散尽。
阳光明不紧不慢地走进熟悉的弄堂口。
正是下班时分,弄堂里比平日更显嘈杂和拥挤。
他习惯性地朝着自家所在的石库门方向走去,还没走到那扇熟悉的黑漆大门前,一阵异常响亮、混杂着惊叹、欢笑和七嘴八舌议论的声浪,便从天井里传了出来,打破了弄堂傍晚的沉闷氛围。
阳光明不由得停下脚步,心中有些诧异。
这动静……不像是一两家人的寻常拌嘴或闲聊,倒像是整个天井的邻居都聚在了一起,仿佛有什么天大的喜事正在发生。
他加快了步子,伸手推开了那扇半开的黑漆大门。
门内的景象让他微微一怔。
平日里略显逼仄的天井,此刻竟熙熙攘攘地挤满了人。
左邻右舍,陈家阿婆、冯师母、何彩云,甚至连平日不太露面的晒台小两口,都聚在了这里,脸上都带着笑意,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人群的中心。
而被众人围在中间的,竟然是那个穿着朴素、身形却比记忆中挺拔结实了许多的熟悉身影——陈卫红!
陈卫红回来了?阳光明心中讶异更甚。
下乡四年,陈卫红还从来没有回来过,毕竟路途遥远,路费昂贵,一般人承担不起。
怎么这次突然就回来了?而且看这阵势,邻居们倾巢而出,绝非普通的探亲那么简单。
陈卫红显然也看到了刚进门的阳光明。
她原本正含笑听着邻居们七嘴八舌的问候和夸赞,脸上带着一种经过风霜雨雪洗礼后的沉静,以及不易察觉的、发自内心的喜悦。
此刻,她眼睛一亮,立刻从坐着的小竹椅上站起身,拨开人群,快步迎了上来。
几年不见,陈卫红的变化确实不小。
皮肤黑了不少,是那种长期在户外劳作形成的健康肤色,原本单薄的身子骨似乎也结实了些,脸颊上有了自然的红晕,不再是过去那种瘦弱的苍白。
那条标志性的乌黑油亮的麻花辫依旧规整地垂在胸前,但发梢不再像以前那样枯黄分叉,而是泛着健康的光泽。
她身上穿着一件半新的浅灰色格子衬衫,洗得发白,但干净整洁,下身是一条深蓝色的裤子,膝盖处磨得有些发毛,脚上一双洗刷得泛白的解放鞋。
虽然衣著依旧朴素,甚至带着明显的下乡知青的印记,但整个人精气神十足,眼神明亮而坚定,透着一股韧劲,不再是当年那个在天井里默默洗衣、眼神彷徨无助的怯懦少女。
“光明哥!”陈卫红的声音清脆了许多,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语气也比从前爽利大方,“你下班回来了?”
“卫红,我竟然没听说你要回来的消息。”阳光明脸上露出真诚的惊喜,“什么时候回来的?怎么也不提前说一声?这么热闹,是有什么喜事吗?”
他一连串的问题抛出来,目光扫过周围邻居们洋溢着笑容的脸庞,最后落在陈卫红身上,带着探询。
陈卫红有些不好意思地抿嘴笑了笑,还没来得及回答,旁边的母亲张秀英已经按捺不住满心的喜悦和一股与有荣焉的炫耀劲儿,抢着开始讲述,声音又高又亮,仿佛这荣耀是她自家的一般:
“光明!你还不知道吧?咱们卫红可出息了!天大的喜事!她考上大学了!现在是工农兵大学生!魔都工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都拿到了!她今天上午刚到的家!”
张秀英脸上的皱纹都笑成了绽放的菊花,每一个褶子里都洋溢着光彩。
“大学生?”阳光明着实吃了一惊,这个好消息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随即,涌上心头的便是由衷的欣慰和高兴。
他仔细打量着陈卫红,很快发现了一个细节,在她那双经历过艰苦劳作、略显粗糙的手里,紧紧捏着一个牛皮纸信封的一角,信封上隐约可见红色的大学名称和“录取通知书”字样。
“真的啊?卫红!恭喜你!这真是太好了!”阳光明的声音里充满了真诚的祝贺,“这可是最好的出路了!难怪大家都这么开心!”
他不由得想起陈卫红下乡前那个清晨,她站在湿漉漉的天井里,单薄得像风中摇曳的芦苇,眼神空洞而绝望。
自己当时偷偷塞给她的那五斤全国粮票和两斤核桃仁,不过是杯水车薪,只盼着能帮她熬过最初最艰难的时光。
没想到,四年过去,这个看似柔弱的姑娘,竟凭着自己的咬牙坚持,走出了这样一条令人刮目相看、足以改变命运的道路。
陈卫红被阳光明夸得脸颊微红,眼神中闪烁着感激的光芒:“谢谢光明哥!也要谢谢你……谢谢你当初……”
她顿了顿,似乎有些哽咽,但很快控制住情绪,声音清晰而诚恳,“刚下乡到地方那阵子,人生地不熟,农活又重,经常饿得前胸贴后背。
你给我的那包核桃仁,还有……还有那些粮票,真是帮了大忙了!让我撑过了最难熬的头几个月。这份情谊,我一直都记在心里。”
她的话说得真挚,目光坦然地望着阳光明,没有回避那段艰难岁月,也没有过分渲染其中的苦楚,只是平静地陈述事实,表达着沉淀已久的感激。
阳光明不在意地摆摆手,语气轻松:“哎,都是过去好久的事了,还提它做什么。主要还是你自己争气!能在那种环境下坚持下来,还能考上大学,太不容易了!真的非常不容易!”
他由衷地赞叹。
工农兵大学生的名额何其珍贵,推荐和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陈卫红一个女知青,能在偏远的他乡脱颖而出,其中付出的艰辛和努力,绝非三言两语所能概括。
周围的邻居们也纷纷附和,七嘴八舌地夸赞起来。
“卫红这孩子,从小就懂事、肯吃苦!”
“是啊,下乡插队多苦啊,她能坚持下来,还能考上大学,真是给咱们弄堂争光了!”
“工业大学的大学生啊!以后毕业了就是工程师,是国家的人才!了不得!”
陈卫红的父亲陈乐安,穿着那身似乎永远也洗不净油污的深蓝色工装,站在女儿身后,黝黑的脸上满是憨厚而又难以掩饰的骄傲笑容。
他搓着一双布满老茧的大手,激动得只是连连点头,嘴唇嚅动了几下,却没能说出什么完整的话来,但那咧开的嘴角和眼角的湿润,已说明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