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232研究生开考顺利通过交待和安排
接风宴上的那场风波,如同夏日里骤然而至的雷阵雨,来得猛烈,去得也快。尽管在家人心中留下了湿渌渌的痕迹,但终究被温暖的亲情所驱散。
接下来的几天,阳家的所有人都努力维持着平静的氛围。
张秀英和阳永康绝口不再提阳香梅离婚的事,把所有的关注和疼爱都倾注在阳香梅和罗晓雯身上。
张秀英变着法子做好吃的,鸡鸭鱼肉轮番上阵,恨不得将女儿和外孙女在东北缺了的油水,一口气全补回来。
阳永康话不多,但每天下班,那双略显粗糙的大手里总会变戏法似的多出点东西,有时是几块油亮酥香的桃酥,有时是一包咸鲜耐嚼的五香豆,或者几颗难得的水果糖,默默地塞到晓雯的小手里,看着外孙女怯生生又掩不住欢喜的模样,他眼角的皱纹便舒展开来。
林见月作为同样即将踏入复旦大学的校友,和阳香梅最有共同语言。
她把自己打听到的关于复旦大学的一些情况,课程设置,还有需要提前预习的书籍,都一一告诉阳香梅。
两个女人常常坐在午后的天井里,一边做着针线活,或是择着晚上要吃的菜,一边低声交流着对大学生活的憧憬和一点点隐秘的紧张。
“听说大学里的图书馆特别大,书多得看不完,好多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禁书都能借到了。”林见月眼神里闪着光,手里纳着给致远做的小鞋底,针脚细密匀称。
“真盼着早点开学。在东北的时候,除了教材,想找本课外书都难,像在沙漠里找水喝。”阳香梅点头,手里熟练地剥着毛豆,“以后好了,可以看个够。就是这化学专业,我心里有点没底。”
“不怕,二姐你基础好,又肯下功夫,肯定能跟上。”林见月安慰道,又压低声音,“孩子你放心,爸妈都说了会帮着照看,晓雯懂事,静姝和致远也乖,我们都能安心上学。”
她们也会聊起孩子。
林见月的静姝和致远还小,离不开人,好在阳永康和张秀英承诺会全力帮衬,加上阳光明毫无保留的支持,她才能压下那份母亲的本能的牵挂,决心去追逐自己的梦想。
阳香梅的晓雯四岁了,她已经趁着空档,跑了好几家附近的保育院,打听入学条件、费用,希望能尽快把女儿安顿好,这样她才能心无旁骛地投入到久违的学习中去。
在全家人的关爱和忙碌中,罗晓雯也以孩子特有的强大适应能力,渐渐融入了这个热闹的大家庭。
她不再总是紧紧抓着妈妈的衣角,像个小影子。
开始跟着小表妹静姝在弄堂里摇摇晃晃地跑动,会好奇地蹲在一旁看壮壮哥哥和一群男孩子趴在地上玩弹珠,大眼睛随着那七彩的玻璃球骨碌碌转。
也会在外婆分糖果时,腼腆地伸出小手,接过那甜滋滋的宝贝,然后迅速躲到妈妈身后,小心翼翼地舔着,脸上洋溢着满足。
她脸上天真烂漫的笑容多了起来,那声带着点儿东北腔的“外婆”、“外公”也叫得越来越顺溜,越来越响亮,甜进了老两口的心坎里。
时间悄然滑入三月中旬,春天的气息愈发浓郁。
弄堂口的梧桐树抽出了嫩绿的新芽,毛茸茸的,在阳光下几乎透明。
阳光也变得温暖和煦,晒在人身上暖洋洋的。
大学报到的日子临近了。
林见月、阳光耀、岳心蕾,以及阳香梅,都开始着手准备行装。
被褥、脸盆、热水瓶、饭盒、毛巾……一样样生活必需品被仔细清点、打包。
阳光明利用休息时间,跑了几个百货公司和文具店,精挑细选,给林见月和阳香梅各买了一个新的军绿色帆布书包,厚实、结实耐用。
“到了学校,踏踏实实学习就好,家里不用担心,有我。”他把书包递给林见月时,语气平静却充满力量,目光沉稳如山。
林见月接过书包,手指摩挲着厚实粗糙的帆布面料,重重点头:“家里有你,我放心。”
她知道,丈夫肩上的担子不轻。他要工作,要照顾年幼的孩子,还要准备他自己那个更重要的目标——研究生考试。
她能做的,就是尽量不让他分心,同时打理好自己的一切。
三月中旬的一个清晨,阳家的四名大学生,即将奔赴各自的校园。
林见月考取的是复旦大学中文系,办了走读,每天可以回家。
阳光耀和岳心蕾双双考取魔都交通大学,阳光耀是机械工程专业,岳心蕾是电子工程专业。
交大离石库门有些距离,两人商量后,决定平时住校,周末再回家,也能更专心地投入学习。
阳香梅同样考取了复旦大学,是化学专业。她带着孩子,无法住校,好在复旦大学离家里也不算太远,她打算每天骑着那辆二手的自行车往返,辛苦些,但能天天见到女儿。
这天一大早,阳家石库门里热闹非凡。
张秀英天没亮就起来,她煮了一大锅茶叶蛋,酱色的汤汁浸透了蛋壳,还特意烙了几张油汪汪的葱花饼,非要让入学报到的孩子们带上。
“学校里伙食要是不好,就自己垫补点。饿了肚子,哪有力气读书?”她一边不由分说地往每个人的包里塞鸡蛋和葱花饼,一边不放心地叮嘱着,眼圈底下带着熬夜的青黑,精神却异常亢奋。
阳永康则默默检查着孩子们的行李捆绑得是否结实,自行车链条上了油没有,轮胎气足不足。
他用力按了按阳光耀自行车后座上捆得严严实实的铺盖卷,确认不会半路散开,才微微点头。
“爸,妈,我们走了!”阳光耀推着自行车,车后座上驮着沉重的行李,精神抖擞,声音洪亮,岳心蕾站在他身边,笑容温婉。
“路上小心,骑车慢点,看着点车!”张秀英追到门口,看着二儿子二儿媳,又看看二女儿和小儿媳,眼圈忍不住又红了,用手背擦了擦。
“知道了妈,您快回去吧,外面有风。”岳心蕾挽着婆婆的胳膊,柔声安慰。
“周末我们就回来!”阳光耀大声保证,用力踩下脚蹬,自行车稳稳地驶出弄堂。
林见月和阳香梅也各自推着自行车,准备出发。
阳光明抱着小儿子致远,牵着大女儿静姝,站在天井里送行。致远咿咿呀呀地挥舞着小手,静姝则眼巴巴地看着妈妈。
“赶紧走吧,不用担心家里。”他对林见月和阳香梅说道,声音不高,却分量十足。
“那我们走了,你们也回去吧。”林见月回望阳光明。
一行人在弄堂邻居们羡慕和祝福的目光中,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车轮碾过青石板路,发出辘辘的声响,载着希望和梦想,驶向不同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