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13迁户口参观四合院过户交接 - 诸天火红年代,冰箱每日刷新 - 暗石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77章13迁户口参观四合院过户交接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阳光明便独自一人踏上了返回冀省应县老家的火车。

火车在午后时分抵达了略显破旧的应县小站。

阳光明提着简单的行李,随着人流走下火车。站台上熙熙攘攘,熟悉的乡音灌入耳中,带着一种亲切而又即将远离的不舍。

他没有丝毫耽搁,出了站,便径直朝着二舅田玉柱家走去。

田玉柱正在村支部忙着整理计划报表,见到外甥风尘仆仆地突然回来,很是意外,连忙放下手中的钢笔,起身招呼:“光明?咋这么快就回来了?京都那边都安顿好了?”

他一边问,一边拿起暖水瓶给外甥倒水。

阳光明接过粗瓷大碗,喝了一大口温热的白开水,抹了把嘴,将京都的情况简单说了一遍,然后道明来意:

“二舅,这次回来主要是办户口迁移。京都那边准迁证已经开好了,得抓紧时间把这边的手续办利索。”

田玉柱一听是正事,而且是关乎大姐一家在京都立足的大事,立刻重视起来:“这是大事,耽误不得。走,二舅这就陪你去办!”

他说着,便跟同办公室的会计打了声招呼,推上那辆破旧的自行车,陪着外甥出了门。

有田玉柱这位在本地颇有面子的村支书亲自陪同,再加上阳光明手续齐全,迁移户口的过程异常顺利。

他们先去了公社,找到负责户籍的干事。那干事与田玉柱相熟,验看了京都的准迁证和相关材料,又听田玉柱说明了情况,很爽快地便在迁移证上盖了公章,嘴里还念道着:“玉柱,你外甥这是出息了,要去首都当城里人了啊!”

离开公社,两人又骑车赶往县城的相关部门。

或许是田玉柱提前打过了招呼,加上这事本身合乎政策规定,县里的办事人员也没有任何为难,只是例行公事地检查了材料,询问了几个问题,便一路绿灯地办完了所有手续。

当那张薄薄的、盖着几个鲜红印章的户口迁移证交到阳光明手中时,他总算松了口气。

这张纸,轻飘飘的,却象征着一家子与原籍这片土地在法律上的正式分离。

他的心中难免泛起一丝复杂的感慨,这里有他成长的足迹,有熟悉的乡亲,有童年的记忆,但更多的,是一种奔向新生活的决然。

从县城部门出来,日头已经偏西。田玉柱拍了拍阳光明的肩膀:“光明,事情办完了,今晚就住二舅家吧,你二妗子正好蒸了棒子面窝头,炒个鸡蛋,咱爷俩喝点?”

阳光明摇摇头,婉拒道:“二舅,谢谢您。不过,我还得回老屋一趟,还有些事情要处理。明天,还想请您和大舅,还有大姑、二姑他们过来一趟。”

田玉柱见外甥神色认真,知道还有安排,便不再强留:“成,那你先回去。明天一早,我去叫你大舅,再让你妗子去通知你两个姑姑。”

阳光明独自回到那座熟悉的砖瓦房老屋。推开略显沉重的木门,院子里静悄悄的,因为几天没人住,已经落了一层薄薄的灰尘。

堂屋、东屋、西屋……他逐一走过,手指拂过墙壁、门框,目光扫过那些熟悉的家具摆设,童年和少年时期的记忆碎片不断涌现。

自从觉醒胎中之谜,原身经历的一切,就是他自身的经历。

他在这里牙牙学语,在这里读书写字,在这里看着母亲为生计操劳,也在这里收到父亲为数不多的家信。这里承载了太多的悲欢,如今,即将空置。

他动手简单打扫了一遍,又烧了一锅开水,从冰箱空间里拿出几个包子熥上,算是解决了晚饭。

夜幕降临,乡村的夜晚格外寂静,只有偶尔传来的几声犬吠。

他躺在自己曾经的床铺上,枕着熟悉的硬枕头,却毫无睡意,脑海里反复思量着明天的安排。

第二天一大早,大舅田玉林、二舅田玉柱,以及得到消息匆匆赶来的大姑阳桂香、二姑阳兰香,相继来到了老屋。

堂屋里,阳光明已经将家里剩余的粮食都搬了出来。

主要是夏收分的几十斤小麦,还有他从空间里取出来,特意添置的大米、白面以及各种杂粮,林林总总,堆了一堆。

虽然总量不算特别多,算上他从空间里拿出来的粮食,全部加起来大概有两百斤的样子,但在这个粮食金贵的年代,这已经是田玉芬和秦兰英婆媳俩,省吃俭用才积攒下来的家底。

看着这些粮食,几位长辈都有些动容。田玉林叹了口气,田玉柱则默默掏出烟袋锅点上。两个姑姑的眼圈已经开始泛红。

阳光明清了清嗓子,语气诚恳地对四位长辈说道:“大舅,二舅,大姑,二姑,这些是家里攒下来的全部粮食。

我们这一大家子去了京都,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再回来。这些东西带不走,放在这里,时间长了也得糟蹋。我就做主,把它们分成了四份。”

他指着地上已经大致分好的四堆粮食:“东西不多,是我们家的一点心意。感谢你们这些年,在我们家遇到各种困难的时候,没少帮衬我娘、我奶奶还有我们兄妹。这份情,我们都记在心里。”

大舅田玉林走上前,看着地上的粮食,又看看已经长得比自己还高的外甥,重重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声音有些沙哑:

“光明,你这孩子,有心了!到了那头,好好照顾你娘,你奶奶,还有珊珊。有啥难处,就往村里写信,大舅没啥大本事,但能帮一定帮。”

田玉柱也接口道:“户口迁到京都,以后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要是有什么事需要家里帮忙,就像你大舅说的,给家里来封信,咱家里人多,大事办不成,但出人出力还是没问题的。”

两个姑姑更是拉着阳光明的手,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

大姑阳桂香哽咽着:“光明,这一走就这么远……你娘性子韧,但到底是个女人家,你在身边,多担待点。

你奶奶年纪大了,京都那地方人生地不熟的,你得多留心……”

二姑阳兰香也絮絮叨叨地嘱咐着,无非是些注意身体、照顾好家人、常回来看看的话。

阳光明一一应下,心中暖流涌动,又带着几分酸楚。他知道,这些朴素的叮嘱里,饱含着亲人最真挚的关怀。

分完粮食,接下来就是老屋的安排。

阳光明领着舅舅和姑姑们,里里外外又看了一遍这栋砖瓦房。

这房子是田玉芬当年咬牙,用阳建雄寄回来的大部分积蓄盖起来的。

在这个村里大多还是土坯房的年代,这青砖灰瓦的房子,曾让田玉芬挺直了腰杆,也给了阳光明和阳珊珊一个相对体面的家。

这里倾注了母亲无数的心血,也承载了一家人,尤其是他们兄妹太多成长的记忆。

阳光明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大舅,二舅,这房子,我娘肯定也舍不得卖。卖了,感觉根就断了。

而且,以后万一有个什么事,回来也得有个落脚的地方。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