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23三篇论文毕业分配
幸福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充实而安稳的日子仿佛被按下了快进键。
转眼间,烈日炎炎的七月、八月便悄然溜走,日历翻到了九月初,各大中小学开学的日子。
四合院里的生活,依旧沿着它固有的节奏缓缓流淌。
阳光明家购置了自行车和照相机这两大件,在院里引起了不小的哄动,但也正如他所预料的那样,随着时间推移,新的谈资逐渐取代了旧的热闹,生活重归表面的平静。
九月的第一个周一,北大校园再次恢复了往日的生机与喧嚣。阔别近两月的学子们从四面八方归来,带着家乡的风尘和故事,重新填满了宿舍、教室和林荫道。
欢声笑语、追逐打闹声取代了暑假的寂静,空气里弥漫着青春特有的躁动与活力。
阳光明也回到了学校。相比起离校时的赤贫与急切,此刻的他,心境已然大不相同。
兜里有充裕的现金,空间里有充足的物资,以及家中母亲工作稳定、奶奶身体尚好、妹妹快乐成长的现状,都让他卸下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能够以一种更为从容、甚至略带超然的心态,投入到新学期的学习中。
开学后的几天,他按部就班地上课、去图书馆,熟悉着新学期的课程安排。但他的心思,早已不在按部就班的课堂学习上。
融合了三世记忆,尤其是第二世在计算机领域的深厚积累,使得大学本科的课程内容对他而言,显得过于基础和缓慢。
他渴望更快地进入下一个阶段,拥有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去布局,去享受这一世他希望拥有的“轻松从容”的生活。
因此,在开学后的第一个周五晚上,吃过晚饭,夜幕初降,华灯初上之时,阳光明拿着在暑假期间就精心准备好的三篇论文稿,步履沉稳地敲响了常教授家的大门。
常教授住在燕南园一片相对僻静的教工宿舍区,独门小院,青砖灰瓦,透着学术的宁静与庄严。
常教授是国内数学界,尤其是纯粹数学领域的权威之一,治学严谨,要求极高,在北大乃至全国数学界都享有盛誉。阳光明选择他作为突破口,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谁呀?”门内传来一个温和而略显苍老的声音。
“常教授,您好,我是数学系大三的学生阳光明,有点学习上的问题想向您请教。”阳光明站在门外,语气恭敬地说道。
木门“吱呀”一声打开,常教授的身影出现在门口。
他年约六旬,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戴着一副黑框眼镜,身形清瘦,却自有一股不怒自威的学者气度。
他打量了一下门口的年轻人,对这个名字似乎有些印象。
阳光明在之前的数学分析和高等代数课程中表现突出,解题思路时常有出人意料之处,给几位任课老师都留下过印象。常教授对他也有一些印象,但印象不是很深。
“哦,阳光明同学,进来吧。”常教授侧身让开通道,语气平和。
阳光明道谢后,走进屋内。
客厅不大,陈设简朴,最大的特点便是书多。靠墙的几个大书架被塞得满满当当,沙发上、茶几上也散落着一些书籍和稿纸。
“坐。”常教授指了指一张藤椅,自己则在对面的旧沙发上坐下,“你说有学习上的问题?”
阳光明没有立刻坐下,而是双手将那份用牛皮纸信封装好的论文稿递了过去,态度谦逊:
“常教授,打扰您休息了。这是我在暑假期间尝试写的三篇小文章,是关于纯粹数学几个不同方向的一些浅见。
我自己反复修改了几遍,心里还是没底,冒昧想请您指点一下,看看是否有一点价值。”
他的说辞很委婉,没有直接要求发表,而是请教和指点,符合学生向老师求教的身份。
常教授接过信封,手感颇有些分量。他抽出里面的稿纸,厚厚一叠,字迹工整清晰,公式图表绘制得一丝不苟。光是这认真的态度,就让他先有了两分好感。
他目光扫过第一篇论文的标题:《关于算术级数中素数分布的若干问题》。
常教授扶了扶眼镜,眼神微微一凝。这个题目涉及到的领域,是解析数论的核心难点之一,可不是普通大三学生会轻易涉足的,更别说尝试写论文了。
他原本以为只是学生的一些读书笔记或习题拓展,没想到看起来颇为正式,而且选题极具分量。
“嗯,你坐,我先看看。”常教授指了指藤椅,随即低下头,沉浸到了手中的稿纸里。
阳光明安静地坐下,腰杆挺直,目光平静地等待着。
他并不担心常教授会看出什么破绽。这三篇论文,是他精心挑选的结果。
他利用空间硬盘里存储的历年数学期刊资料,结合当前六十年代初的数学发展水平,选择了三个在当时尚未完全解决,但又并非最顶尖世界难题的课题。
他确保论文的思路、方法和结论都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但又控制在“天才学生”可能达到的范围内,没有引入过于超前的理论或符号体系。
时间在寂静中缓缓流逝,只有常教授翻动稿纸的沙沙声,以及他偶尔因为思考而发出的轻微吸气声。
常教授看得很慢,很仔细。
起初,他的表情是惯常的严肃和审慎。但随着阅读的深入,他的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手指无意识地在稿纸边缘轻轻敲击。
看到精妙之处,他会停下来,拿起旁边的铅笔在草稿纸上快速演算几下,眼中偶尔会闪过一抹亮光。
特别是看到阳光明在论文中,对算术级数中素数分布误差项给出的一个新估计,其方法融合了筛法与复变函数技巧,思路精巧,结果也优于当时已知的一些结论,这让他感到十分惊讶。
阳光明默默观察着,心中安定。他知道,自己的“投石问路”,起了效果。
大约过了一个多小时,常教授终于看完了第一篇论文的大部分核心内容。
他长长吁了一口气,摘下眼镜,揉了揉有些发酸的鼻梁,再次抬眼看向阳光明时,目光已经截然不同。
那里面充满了惊讶、欣赏,以及一丝难以置信。
“阳光明同学。”常教授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这篇《关于算术级数中素数分布的若干问题》……你是独立完成的?这里面对误差项的估计方法,很见功力。”
“是的,常教授。”
阳光明坦然迎上他的目光,“暑假时间比较集中,我查阅了维诺格拉多夫、华罗庚先生等关于圆法和三角和估计的著作,也反复推敲了很久。
觉得或许可以尝试用另一种组合方式来优化,就做了一些演算。有些思路可能还不成熟,让您见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