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你也要去做主簿?
李恪真的是一个后知后觉的人,在尉迟宝环的设想之中,李恪应该是第一时间就能发现这本书的问题,也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这书上的字。可是李恪这个人,他竟然看着这本书,一直看了将近三分钟,这才后知后觉的反应了过来,这才看着尉迟宝环问道。
李恪惊奇地看着自己手中的书,看着这种装订很怪异的书,感觉到新奇而又好奇。
这是他第一次看到这样的书,看到这样的书,看到这样的纸张,看到这怪异书上的字。
“宝环兄,这书,这纸,这字?”李恪差不多拿着这本书摸索了将近一刻钟,确定了眼神之后,李恪这才对着尉迟宝环狐疑地问了这一句话。
看着李恪眼神之中充满的疑惑,看着李恪目光之中的不可思议,尉迟宝环心里面说道:
“这可是几百年后才会出现的东西,为了让你能够当上刺史,我也是拼了老命了!
现在大唐的纸张,所有的书,只能是折子,或者卷的形式存在,不过你要是看懂了我手中的这纸张,那你就知道了,书还能做成本子,被装订成本本子那样。”
尉迟宝环拿出来的书,直观的来说,就跟民国时期的账本一样。
差不多后世a5规格的纸张大小,看法就是跟后世的书从后往前看就差不多的形式。
“杨妃娘娘说了,让你尽快当上刺史大人,这是我为你准备的敲门砖。”
李恪闻言,沉默了。
这种纸,这种这么厚,而又这么白的纸,这种纸上的那种字,还有,还有这种装订成这样的书,拿到外面去,那肯定能够轰动大唐。
尉迟博阿欢说的没有错,他也没有吹牛,这东西,可以作为自己往州里面晋升的敲门砖。
可是,自己现在的水平,到了州里面,能够做一个独当一面的刺史嘛?
这李恪在自己的心里面不断地问自己,也不是李恪怀疑自己,而是……
而是他在清水县的这两年多,他真的体会到了作为一个没有资源的官员,那种无奈和辛酸。
在这个位置上面两年的时间,他才慢慢地适应了眼前的县令,现在就让他去做州里面的官员,李恪第一觉得有些个舍不得县令,第二觉得自己还有很多没有完成的事情……
“宝环兄,母妃让我去州里做什么官?”
“刺史!”
“啊,刺史嘛?”李恪一愣,随后噗嗤笑了一声:
“宝环兄,就我现在这个样子,你认为我到了州里,能不能做刺史呢?”
“不能!”尉迟宝环的回答,那叫一个干脆直接。
显然让李恪也没有反应过来,尉迟宝环会说的那么直接,那么干脆。
“既然这样,那你为何还要准备这些……”
“做不了刺史,你可以去做主簿!”
主簿,差不多就相当于秘书的这个职位。
现在的主簿,就是起草文书,管理档案,印章,是一种属于宰相门前三品官的位置。
主簿是一个地方一把手的助手,不管在那个朝代,这种看起来不大的官职,世界上不容小觑。
在后世,县里的主簿,经常去当镇长,一个州的主簿,时常去做副县长这样的职位。
这样的惯例很多,作为一把手的助理,他亲身经历了很多一把手应对各种事情的手段,学到的是经验,学会的是本事。
“主簿嘛?”李恪闻言,沉默一会,随后就懂了尉迟宝环的心思。
自己作为主簿,只要认真负责,把刺史手头的工作全部都过一遍,到时候肯定能够学会不少的东西。
只要自己跟着刺史干几年的时间,就能够完全弥补自己的那些个经验不足的缺点。
自己从主簿的位置上,再次升到县丞的位置上面,或者是一,一步直接走商刺史的位置上面,这样的安排,也不失一个优秀的安排。
就在这个时候,李恪突然注意到了尉迟宝环今天带来这样怪异的书,怪异的纸,和这本书上面怪异的字。
如果这些东西是自己的敲门砖,那自己升为主簿,应该是争议最少的升职方式。
做主簿,便是自己擅长的领域。
“王爷,我信中给你说的,让你了解我成纪的主簿体系,不知道你有什么看法?”
经过尉迟宝环这么一提醒,李恪突然醒悟。
成纪县城的主簿制度,他的这个主簿,可比县城大唐普通地方的主簿,职责要的多的多了。
成纪的主簿,除了为县令负责之外,还有自己专门的一道体系,分布及其广泛,结构却又及其严谨。
主簿体系,尉迟宝环说的是主簿体系。
不得不说,尉迟宝环在成纪县城创建的这种主簿形式,着实新颖,给人的感觉是踏实。
“宝环兄,你是想要让我到了州里,继续做把主簿这个体系做下去?”
李恪心里面虽然已经有了七八分的肯定,却还是试探着问道。
看到尉迟宝环点头,李恪明白了,这尉迟宝环就是想要把主簿这个体系,从县城做上去。
自己这半年的时间,一直都在思考,尉迟宝环搞出来的这个主簿体系,可能会随着他的调任,会变得形同虚设。
李恪对着身边的人说过,李恪也跟着自己的先生讨论过。
尉迟宝环的主簿体系,看似庞杂,不过随着对他的主簿体系的进一步深入了解,就会发现尉迟宝环提出来的主簿体系,真可谓是包罗万象。
一开始的时候,在李恪听说了尉迟宝环在成纪县城,夸大了主簿的作用,甚至把主簿扩充到了各行各业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