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皇帝的新想法
尉迟宝环躺在了兵部的,这消息立刻就传开了。第一个来兵部看望尉迟宝环的,是现在抱病在家的前任宰相,封德彝的家人。
这老家伙不愧是尉迟宝环的铁杆盟友,他来的时候带着的是大夫,带着的是补品,还带着伺候的丫鬟等等一大帮子的人……
第二个来看望尉迟宝环的,是尉迟宝环的亲哥哥,尉迟宝林。
自己家的两个兄弟见了面,自然是一番推心置腹的眼神交替。
尉迟宝林现在经营着尉迟家在长安城的一切生意往来,现在看到尉迟宝环的时候,两个人除了嘴上几句简短的寒暄之外,其他都是眼神交流。
第二个来看望尉迟宝环的,是汉王李恪的仆人。
这里为啥是汉王,那便是因为尉迟宝环的出现,让李恪当了汉王之后,就一直在这个位置上面呆着,没有被贬下来。
当然,汉王李恪,在尉迟宝环的运作之下,秘密的在秦州清水县当县令,在王府里面,代表着他走动的,便是一个太监。
不过这个条件,拿出来的东西,让兵部的官员却吓了一跳。
这太监带来的,可是从皇宫里带来的补品,这太监还说道:“杨妃娘娘觉得尉迟家的小娃娃特别可爱,怎么就病倒了呢?”
第四个来看望尉迟宝环的,是政事堂里面的人。
这政事堂里面的人,从早上一直到了晚上下班,来了七八趟,这样一直拖了三天的时间。
在这三天的时间里面,政事堂贬了那个接待史,还把兵部这个对于对尉迟宝环动手动脚的人,直接也抓起来打了一顿板子。
在兵部,几百个忙忙碌碌的官员,一下子开始变得紧张了起来,他们这些人一开始的时候,对那个躺在门口的县令不管不顾,到了现在,都是人人自危,生怕经过他房间门口的时候,吵到了他。
政事堂的在兵部跑了个五六回之后,在第三天晚上下班的时候,宰相大人降临兵部。
兵部的人迎接之后,想着听听宰相的大人说什么,却不知道宰相直接跑到了尉迟宝环的身边,看到的是尉迟宝环在几个丫鬟的陪伴之下,吃着小鸡,喝着鸡汤。
那就一个惬意,那叫一个舒爽。
“给老夫也来一碗,老夫中午到现在可是滴水未进!”
谁敢这么跟自己说话,尉迟宝环抬头正要骂,看到的是房玄龄,赶紧嘿嘿地笑着给房玄龄也盛了一碗。
“我倒是谁呢?您怎么来啦?”
“你倒是谁?你这几天在兵部里面骄横惯了,是不是还想整一顿在你面前要鸡汤的人?”
“不敢不敢,我怎么可能,我这不是被兵部的人给打了,还在这里养伤嘛?”
“养伤,要是其他的官员,这辈子就在兵部里面躺着吧,我能让他在兵部躺一年,都不准出去!”房玄龄喝了一碗鸡汤,然后眼睛一亮,咕噜咕噜,一碗鸡汤就被他喝的干干净净的。
“再来一碗!”把自己手中的碗递给了尉迟宝环,说道:
“你说说你,要不是你的这武器着实厉害,一个小小的县令还在兵部撒野,看老子不把他拿了,直接扔进诏狱!”
“嘿嘿,我的宰相大人,我这是有冤情,你派我来兵部商谈武器的事情,可是你知道吗,这些个兵部的官员,直接把我扣起来。”
尉迟宝环表现的委屈巴巴的,说着不真不假的话。
大唐最位高权重的宰相,和大唐一个偏远山区的额县令,两个人就那么躺在了房间里面,喝着鸡汤,说着话。
一天之后,尉迟宝环乐呵乐呵地从兵部走了出来,手中拿着一沓在兵部签署的文件。
去了户部,还去了很多的部门,在长安城里面逛了好几天,在十天之后,一支打着尉迟家标签的车队,就这么浩浩荡荡地从长安出发,开始朝着秦州走去。
政事堂。
当朝宰相房玄龄看着自己面前送来的一些个折子,对着自己面前的几个官员说道:
“我怎么感觉我们被尉迟家的这个小子给整了!”
“啊,咱不是买了很多尉迟家的武器嘛?”一个坐在房玄龄身边的老人愣了一下,笑着说道。
“是啊,咱们是买了尉迟家那个小子的武器,可是你别忘了,咱们把尉迟家的这个小子召进京城是来干什么的?”
房玄龄这一说,两个人又都愣了一下,然后互相看着彼此,会心一笑。
“哈哈,想不到号称大唐头号谋士的你,还被一个小娃娃这么算计了一顿!”
“你看看,兵部在户部调走了多少钱给他?”房玄龄把一道折子递给了自己身边的这个老人。
然后又拿起来一道折子,说道:“这是工部的,他把大唐有名的工匠,也调走了不少!”
这个老头子索性一下子把房玄龄身边的折子都拿了起来,细细地看着。
兵部的,户部的,工部的,礼部的、关键是还有吏部的,尉迟宝环在吏部要了几个小官的敕牒文书。
后面跟夸张的,还有刑部的,尉迟宝环还从刑部调走了几个死囚。
“这、这不是胡来吗?你就看着尉迟宝环这么胡造非为嘛?”
“我,我就是想看着他这么胡作非为,我也要有那个胆子,就这些个东西,别人足足可以把我告到告老还家!”
房玄龄把这些个折子收了起来,放在了房间里面一个特定的地方。
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坐下。
“尉迟家这个小娃娃的武器,着实霸道,我带着这东西,可是去见过天子。”
“啥,你去见过天子了?”
“嗯,不然你以为呢?”房玄龄端着自己面前的鸡汤,那种从尉迟宝环手里面学来的手艺熬制的鸡汤,喝了一口说道:
“天子对这样的武器,很是赞赏,说要大规模生产,这样的武器,遇到突厥人的骑兵冲锋,能够打出一个出其不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