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税收
只要你能让我吃饱饭,我就跟着你走。放在现在的大唐,基本上差不多。
“大人,那你这么说,那我是不是也可以纳几房小妾?从原州来的难民中有几个还不错,我……”
面对着王县尉的试探,尉迟宝环只是点了点头,他很想说:“不能强迫!”这句话到了嘴边,还是没有说出口……只要你能让我吃饱饭,我就跟着你走。
放在现在的大唐,基本上差不多。
“大人,那你这么说,那我是不是也可以纳几房小妾?从原州来的难民中有几个还不错,我……”
面对着王县尉的试探,尉迟宝环只是点了点头,他很想说:“不能强迫!”这句话到了嘴边,还是没有说出口……
不能强迫!
在这个战乱初定的年代,很多事情都是在强迫与半强迫之间的灰色地带,很难界定。
这是一个真实的世界,没有我们学生课本里面的那种摒弃了各种限制条件的公式,模型,一切都是模糊。
这个是世界,也不是固定的abcd,而是你面对着一个难题的时候,根本不知道应该怎么解决!
给一个逃荒的女人,给足她吃的喝的,能让她活下去,奴隶她都当,何况还是睡觉生孩子!
这还不是乱世,这是在大唐,只不过是国家初定。
尉迟宝环一开始也是拿着后世太平盛世的一套伦理道德来评论古人,来评判古人的做法正确与否,渐渐地,他发现不是这个世界错了,而是自己错的很离谱!
来到大唐已经两年的时间,尉迟宝环其实还没有真正的融入到这个世界之中。
现在他提出来的这个解决人口的方案,或许在这个世界上很早之前就有,只是没有形成一个标准的口号,或者说官方为了一些个不能说的避讳问题,一直没有通过官方说出来而已。
总之,朱秀才娶张家小姐张永玲的事情,就是尉迟宝环在武功县提出解决大量战死将士遗孀问题的一个开始,包教包会包婚配,这个在千年后可能只是一个玩笑的口号,或许尉迟宝环还真得能够把它变成现实。
三月初十。
成纪县城南边,陇城小镇这边,已经是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世界,而在成纪的北边,还是浅草才能没马蹄的时候,张家人最近这段时间是最忙的时代,他们正在田地里面匆忙的耕地,给土地施肥,准备种植粟谷。
至于他们家的未来女婿,朱秀才,则是在张家家主的贵宾房中,喝着茶水。
张家的家主,理所当然,变成了张瓦罐,至于张瓦罐的那个妹夫,变成了张家的长老!
张瓦罐没有那种赶尽杀绝的狠劲,他的夫人张淑雅在得到族长夫人之后,才知道了自己做错了一件事情,这个族长实在是没啥可当的!
“你是说,现在族里面只能够这么做?”
朱秀才看着还不死心的张淑雅,自己这个专横的丈母娘,点了点头:
“县令大人说了,要是想要留下土地,也不是不行,只是要按照土地收税,而不是按照人头收税!”
跟张永玲不同的是,朱秀才还是客客气气地说着自己知道的情报:
“家中这么多的土地,根据我的估计,有将近一半的土地是荒地,这些土地也都是要收税的,昨天晚上永玲算了一下,就是今年免税,明年开始缴纳的税收,怕是远远超过收获的田产!”
朱秀才说完之后,张淑雅停顿了一会,再次问道:
“那你们大人把这些田产交给了普通老百姓,他们就能够有所收益,他们就能够在田地里面种出粮食上缴税收,还有存粮?”
张淑雅的三连问,朱秀才曾今也这么问过尉迟宝环。
尉迟宝环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是否定的答案。
尉迟宝环都认为这个不可能,佃户贫农收获土地,那是肯定可能种出大丰收的粮食,甚至粮食减产都是很正常的情况。
怎么可能?
还怎么可能,这是肯定的,这些个佃户虽然在田地里面耕种,但是他们都是听得地主家的吩咐,根据地主家的节奏再走,要是突然没有了地主家的指挥,这些个老百姓怎么种田?
答案是有一半的老百姓将不会种地。
哪怕他们跟着地主种了一辈子的田,但是到了他们当家做主耕种的时候,就不会种田了。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那就是一道数学的题,老师讲得时候,每个人感觉自己都会做,每天都能够跟着老师的节奏,在课堂之上都会做题。
但是到了考场之上,不知道有多少人将会变得不会做题!
这就是一样的道理。
这些天的相处,知道自己的丈母娘不是一个简单的人,朱秀才便直言说道:
“大人说了,交给老百姓耕种,总比荒着要好!”
把地种着,总比荒着要好。
这句话,如果说出去,可能会刺激到很多地主的心。
其实在大部分的地主家里,实际情况都是很多土地都荒着,不是这些个地主懒惰,也不是这些个地主不够聪明,当然,更不可能是这些个地主自毁长城,压制地方发展。
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市场决定的、。
在一个小小的城镇里面,你这个地主土地再多,你种再多的地,种出来的粮食谁吃?
吃不完到时候怎么办?
这些个粮食吃不然,必然是会造成粮价下跌。
这就是古代地主的一个用途,其实他们就是当时的市场监管局,他们能够基本上保证一个地方的物价稳定。
让当地的老百姓生活下去,而不是因为某一样东西的突然产能过剩,导致当地出现混乱的状态。
“你们大人的意思是,他能够保证粮食价格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