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皇帝犯错 - 听说我哥是暴君 - 麻辣香橙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49章 皇帝犯错

宫中向来有一些端阳的习俗规矩,谢澹登基后对宫中一些节日庆典宴饮没那么热衷,能免差不多都给他免了,但该有的礼俗还得有。

他原本端阳节这天也没打算干别的,既然小姑娘要上山,谢澹下午就把一些端阳礼俗事项都处置好了。端阳节一早,宫中要给宗亲、近臣赐粽子、香囊,给朝廷重臣赐扇,寓意“庶动清风,以增美德”。

午膳后小憩片刻,谢澹便去了清凉殿,把这些事情都安排好,明天一早他走他的,御前和内廷自然会把这些有条不紊逐一落实。

以及明日一早,按规矩还得到太皇太后宫里坐坐,问个安。不过下午太皇太后就先打发了淑妃来走一趟,照例是问端阳节怎么过。

太皇太后的意思,就算不召宗亲宴饮,不赛龙舟,行宫中除了他们祖孙两个,也就还有淑妃、卫妃两个妃子,家宴总得有的吧。

陈连江对淑妃娘娘的到来如临大敌,殷勤招待她在清凉殿外候着,皇帝差人传了话出来,说请淑妃先回去,稍后他自会去跟太皇太后商量。

楚从婵对此已经习惯了。她进宫这么久了,后宫无旨不得外出,太皇太后隔一阵子就得找个什么理由打发她来御前走一趟,有时有个正经理由,有时就只说太皇太后担心皇帝国事繁忙,使唤她来送个补汤,说几句“保重龙体”。

然后皇帝照例也不会见她,再说几句“谢皇祖母”之类的话,她就可以回去了。

楚从婵回去的路上遇到了卫妃卫临波,卫临波皮笑肉不笑地微微冲她福了福身:“臣妾见过淑妃娘娘。”

楚从婵停住脚,挑眉问道:“卫妃做什么去呀,本宫可提醒你一句,后宫无旨不得去御前,陛下降罪你自己担着。”

“臣妾谢淑妃提醒。”卫临波依旧皮笑肉不笑地说道,“陛下召见,臣妾不敢不来。”

楚从婵一口气堵在心口,气冲冲走了。

卫临波跟身旁宫女说了一句:“她怎么还是沉不出气呀。”一路花枝招展地去了清凉殿。

谢澹召她来还真不光是为了气人,有正事的,问了些后宫的事务。他决定趁着行宫避暑,要放一部分宫女出宫。宫女放出宫的年龄惯例是二十五岁,谢澹以倡导后宫节俭、体恤民情为由,把这次的年龄降到了二十岁。

他登基后就几乎不过问后宫宫务,延始帝的时候后宫嫔妃无数,宫人也冗员,光是宫女宦官就多达万余人,谢澹处理冗员的方式就是卡住源头,逐渐消化。这几年宫中每年放出到年龄的宫女之外,除了少数新进来的奴籍的小宫女,就没有再采选良籍宫女,现有的宫女整体年龄层次偏大。

卫临波心中算了算,笑道:“陛下,要是二十岁都放出去,据我所知的数目,宫里现有的宫女可就去三四分了。”

“那就这么办。端阳节后朕会下旨,此事你和楚从婵一同协理。”

“遵旨。”卫临波心中啧了一声,要这么办,用不了几年,后宫宫人可就都换光了。尤其小宫女不堪用,这个年龄层次的往往都是得用的大宫女,这些人恰好是宫中能够说话办事的人。

“陛下,那臣妾就先告退了?”

谢澹头也不抬说道:“你去侧殿等一等,稍后朕要去太皇太后宫中请安,你陪朕一起。”

卫临波缩着脖子去了侧殿,悄声问陈连江:“陈公公,这阵子后宫又是什么事儿惹到陛下了?”

“哎呦奴婢哪里知道啊,好像也没什么事儿呀。”

有些事儿就像一盘棋,皇帝眼里每个人都是棋子,陈连江琢磨着陛下最近棋路走得猛了点儿,大约是因为……姑娘在行宫?

皇帝这怕不是打算几年内把宫里整个儿清理轮换一遍吧。陈连江心里不禁啧了一声。

然而就算皇帝也不能算无遗策。

叶初闲来无事,午后读书的时候吃了几颗蜜渍青梅,一时心血来潮,就跑去园子里摘梅子了。行宫的园林里种了不少梅树,冬日看花夏日观果,这时节满树的梅子青黄半匀,叶茴最贪吃,决定多摘一些回去做腌梅子。

然后叶初站在梅林亭中望过去,便看见谢澹身边跟着一个穿绯色衣裙的窈窕女子,一起穿过湖边的花石小径往后头去了。

谢澹这次只随身带了两名内侍,由卫临波陪着,从清凉殿穿过大半个行宫去往太皇太后的福宁殿。

叶初眯眼看了看,远远的瞧不清楚,但那个穿甘石色衣袍、身形颀长的人千真万确是哥哥,再远她都能一眼认出来。

“那女子是谁呀?”叶初指着他们问叶茴。

叶茴看了看,头摇得像拨浪鼓:“不知道。”

春江看了一眼,忙笑道:“姑娘,大人他怕是有什么公务。”

什么公务,陪着人家一个年轻女子逛园子,午后临走时却跟她说要去御前当值!

叶初眯眼看了会儿,看见一行人走过湖畔小桥往北边去了。小姑娘心里哼了一声,陪谁就陪谁,做什么要哄她!她指着梅树叫叶茴:“你会飞,你去都摘下来!”

叶茴觑着她说道:“都摘下来我们也吃不完啊,这一小筐足够我们做腌梅子了。”

叶初道:“我们拿回去酿青梅酒。”

叶茴想说,姑娘您会酿青梅酒吗,转念一想,反正厨房肯定是会的。

然后她们就摘了一大筐梅子,丫鬟们自己动手做了一小坛蜜渍梅子,其他的都送去厨房,厨子说足够酿两坛上好的梅子酒了。

谢澹带着卫临波去了太皇太后宫里,楚从婵正好在,她刚告过状,说皇帝又召了卫妃去清凉殿,谁知皇帝没多会儿就带着卫妃堂而皇之来了。楚从婵看向卫临波的眼睛里顿时都能飞出刀子来。

太皇太后看着也心烦,索性挥手叫楚从婵和卫临波都退下了,留谢澹说话。

先说了端阳过节的事儿,又说起放出大龄宫女的事情。太皇太后起先不同意,说这几年本来就只出不进,这么一弄宫人走了近半,人手怎么够用的,再说不能每年采选良籍宫女,小太监也进的很少,这宫里几年下来不就青黄不接了吗。

谢澹则说道:“皇祖母宫里要留的人自然都留着伺候您。朕这也是无奈之举,延始帝的时候宫中光是大大小小的嫔妃,记录在册的就有百十个,宫人自然就多,如今朕这后宫也就这么几个人,哪用得着这么多宫女宦官,宦官不能放出宫,那就只有少进人。国库不充盈,到处都要用钱,蜀地这阵子又闹了蝗灾,这些宫女早早放出去婚配嫁人也是一桩恩典,后宫的用度也节省一些。”

太皇太后道:“你也知道你后宫没几个人,你登基都几年了?后位未立就罢了,你整日只管国事不亲近后宫,至今也没有子嗣,宫人再放走那么多,宫中得多冷清。依哀家之见,宫女你放就放吧,良籍宫女采选也不能一停几年,哀家正琢磨着皇后也该立了。”

太皇太后的意思,自然是立楚从婵。

太皇太后当然不会直说立自己的侄孙女,太皇太后说,忠王是武将之首手握重兵,不得不防,郭子衿如果坐上后位,忠王府一家独大养大了野心,早晚是个祸患。卫家根基还浅,一个妃位也该够了。而楚家是她娘家,几朝元老,自然会对皇帝忠心不二。

“淑妃比那两家适合后位,先把皇后立了,另外再给你挑几个嫔妃,你身边总得有几个可心的人。”

谢澹笑了下,说道:“皇祖母应当明白,朕不喜欢,这后宫立谁为后、再进多少人,无非都是养闲人。”

太皇太后气道:“那你到底要如何?让这大周江山后继无人?”

谢澹漠然说道:“顺其自然吧,朕年纪还轻,看着也不该是个短命的,为何那么急着考虑子嗣储君?”

太皇太后一窒。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