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误会,都是误会!
听赵瑞刚如此说,刘忠民猛地抬头:“那咱咋办?就看着大伯被关着?”
“当然不。”
赵瑞刚嘴角勾起一抹淡笑,眼神却锐利如刀。
“他们想含糊,咱偏要逼他们亮明态度。”
刘德昌眼里闪过赞许:“你小子心里早有谱了?”
赵瑞刚眉毛一挑:“爹,您忘了咱们瓦窑大队目前最大的依仗是什么了?”
赵瑞刚话音刚落,会议室里众人的眸光顿时亮了。
第二天一早,赵瑞刚就去三零八研究所下辖车间找到了孙玉明。
要求孙玉明暂停所有工厂任务。
孙玉明愣住了:“这怎么行?县工业局的人几乎是两天一来探进度,盯得死死的。况且工期这么紧张……”
“你就照办吧。”赵瑞刚打断他的话,“要是有人来催,你就让他们直接找我。”
他知道孙玉明的性子,太过刚直。
这事儿暂时不能跟他说透。
孙玉明虽然满心不解,但见赵瑞刚神色凝重,想来定是事出有因。
于是点了点头:“行,我这就去安排。”
果然。
三天还没到,县里工业局的北荒项目相关领导就坐不住了。
整个北荒农机项目的工程全部摁了暂停键,机器全部停工。
工人们一问三不知,全都推给了瓦窑大队赵瑞刚。
办公室立即派了干事来到瓦窑大队,急吼吼地要见赵瑞刚。
赵瑞刚双手一摊,面色十分平淡:“不是我们想停,是实在有困难。刘队长被带走后,车间里人心浮动。老师傅们手不稳,万一出了岔子,我们可担不起。”
他喝了口水,继续道:“现在一停工,发货肯定也要延期了。”
干事无奈,不情不愿地回到县里。
当天下午,远在市里的罗卫中就气得甩飞了一个搪瓷缸子:
“反了,一个大队的车间,竟然敢卡北荒项目的脖子?”
可转念一琢磨,又觉得不对劲——
赵瑞刚不是不知轻重的人,况且当时可是立了军令状的,他怎么敢突然停工?
罗卫中抓起电话打到县工业局,三问两问才知道,瓦窑大队的队长刘永才被调查组以“通匪”以及“倒卖军用物资”的罪名抓起来了。
罗卫中捏着听筒沉默片刻,忽然笑了:“好个赵瑞刚,跟我玩这手!”
第二天一早,县委办公室的电话铃声骤然炸响。
话筒里,罗卫中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我是北荒农场重点项目的军方督导罗卫中,你们县里的案子我管不着,但工厂和瓦窑大队车间必须在两天内复工,耽误了国家计划,这个责任你们谁担得起?”
县领导握着听筒的手直冒冷汗。
刚挂断电话,就赶紧派办公室主任赵大有再去瓦窑村。
可赵瑞刚并不露面,还悄悄吩咐大春,让他表哥给刘永才带句话:稳稳当当住着,别着急回来。
办公室主任赵大有在大队部门口蹲了半天,询问了好几个路过的社员,到底也没见到赵瑞刚。
正急得团团转时候,忽然看到廖荣生背着步枪走了过去。
廖荣生的身份,县里的老干部都门清儿。
“廖同志怎么在瓦窑村?”赵主任惊得差点掉了眼镜。
旁边正在玩儿土的半大小子搭话:
“廖叔在我们瓦窑村住小半个月了,队里还给他分了两间瓦房呢。廖叔现在天天帮着搞民兵训练。”
赵主任后背一阵发凉。
廖荣生是罗卫中的老部下,复原后又是罗卫中的司机,他长期驻留瓦窑村,分明是对瓦窑大队和车间的暗中保障。
如今罗卫中不直接施压工厂,反倒逼县委,这是明摆着支持赵瑞刚。
他又想起几天前,一个叫马松山的人,带着冯一涛写的条子和一封举报信来到自己面前,瞬间就明白了过来。
这冯一涛和赵瑞刚之间的纠葛矛盾,他们县委的干部也略有耳闻。
说到底,是一零二研究所和瓦窑大队车间的角力。
这次所谓的“通匪”案闹到现在,明眼人也都看得出,根本不是查案子,而是冯赵两派势力的较量。
冯一涛想借着那封举报信,给瓦窑大队来个釜底抽薪。
先把队长刘永才拉下马,再顺藤摸瓜给赵瑞刚扣个“同伙”的罪名,彻底压垮这个敢跟他叫板的村级车间。
没成想赵瑞刚棋高一着,直接拿北荒农场项目当武器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