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亲蚕礼二蚕宝宝:怎么回事,今天不…… - 大明一家人 - 小到中雪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大明一家人 >

第48章亲蚕礼二蚕宝宝:怎么回事,今天不……

第48章亲蚕礼二蚕宝宝:怎么回事,今天不……

皇后要搞亲蚕礼,于礼于理都要大操大办、大办特办。

毕竟,明朝自立国起就重视桑、棉、麻的种植。

凡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棉各半亩,十亩以上倍之。

因此,桑棉麻的种植遍及全国,为纺织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校料。

不过,这次对参加亲蚕礼的外命妇,品秩上的要求没有,但得真的会织布。

“织布?如今、哪还需要我们自己织布?”

“难道,皇后就会自己织布?”

汉朝的皇后,还真会织布呢。

在宋元之前,织布确实是和耕种一样是日常技能。

一匹布,宽二尺二,长四丈。一个普通的织女大约能日产一匹。

但宋元之后,棉纺普及,织业逐渐从手工向产业化发展。

制丝和机织也分开了,织户都是从市场上直接买丝棉原料的。

去籽的搅车、弹棉的弹弓、纺纱的纺车,也极大提高了纺织效率。

所以明朝大户人家的闺秀,十指不沾阳春水,女红也许会一些,织布真是难说了。

在这里,织女还真就是一份工作了。

“织布?”张宛自嘲,“织布,我确实不会。”

想来张皇后本人也不会。

但我就是宽以待己、严已律人,怎么了?

“再说了,我自己不会用手织,未必就不能织。”

宫女:……不愧是皇后,这话就是听着深奥啊……

正月一过也快到春天了,宫里也要裁制春。

各种各样鲜亮的料子,都送到了皇后张宛这边、让她挑选。

话说张宛小时候,她妈还真的带她去买布做过衣服,但现在专门卖布的店,已经是看不到了。

就算有,也是昂贵的私人定制。

所以现在的小孩子完全没有买布这个概念,只有买衣服。

张宛摸着新送上来的料子:“这是哪一家的?”

“殿下,这是杭州织造进献的。”

“花样倒是不错。”

大明在江宁、苏州、杭州三地,都设有专供宫中织品的皇商。

宫里派提督织造太监管理,织造各项衣料及制帛诰敕彩缯,供宫廷祭祀颁赏之用。

除此之外,两京都设有内外织染局,南京还设有供应机房。至少有几万人,都是为了供应皇室。

看来,贪官污吏固然猖狂,皇帝更加是大明最大的蛀虫啊。

张宛要是不当这个皇后、还真不知道。

宫中贵人的衣物都是只穿一次的,并不浣洗,每天都穿新的。

“一次性衣服?”

这么奢侈?!

不光如此,每日每次方便,用的居然是名贵丝绸。

这种丝绸由四川独有的野蚕吐丝制成,经过重重工序才制作而成,专供皇帝上厕所使用。

其质地细腻,触感柔滑,每一卷手纸都代表着独特工艺和皇帝的尊贵身份。

不用问,肯定也是一次性的了。

赵鸣和张宛这样的穷惯了的,纵然穷人乍富,也是真受不了这种。

“疯了疯了!拿这个擦屁股,能擦出黄金来不成?赶紧换掉,不是已经有纸么?”

“什么?纸是用来写字的、当手纸亵渎了……你听听、你这说的是人话吗?”

赵鸣下旨,说如此手纸太过于奢华,以后不必再进贡了。

他自觉是一件好事,反正肯定不是坏事吧。

没想到,当地的官员却奏称,说——圣上诏书到后,川中野蚕竟不再吐丝结茧了!

赵鸣:???

——村民中多有以此为业者,皆流离失所,衣食无继,恳请皇上收回成命,以救万民!

好家伙,他不用这手纸,老百姓都要饿死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