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知音难觅
原来,皇后和萧景佑根本没有走远,她们就留在咸安宫外等着萧庆宁和白靖文发出动静成好事。
不出白靖文猜测,她们果然用了在茶里放催|情|药这种下三滥的招数,不管是萧景佑的主意还是皇后自己的主意,堂堂国母做出如此卑劣之行径,可知大宁前朝颓靡,后宫也是烂得不成样子,究其原因,这个皇后跟那个皇帝乃是一丘之貉,一位是母仪天下,一位是九五之尊,活生生把皇族朝堂折腾成了演喜剧的舞台。
萧庆宁这些年与这种兄嫂相处,当真难为她。
看见萧庆宁和白靖文从咸安宫出来,皇后恶人先告状,质问道:“庆宁!你干了什么?!景佑和怀安怎会如此?!”
萧庆宁赖得跟她争辩,冷冷道:“他们为什么这样你心里清楚,赶紧把他们带回你的坤宁宫,这种事张罗出去先坏他们的名声,再丢皇兄的脸。”
皇后霎时间变脸,强词夺理道:“你竟敢对她们下|药!”
萧庆宁不管她,只说:“怀安是被你们牵连进来的,你要是为她考虑赶紧带她走。”
萧庆宁抓中了皇后的痛点,皇后看了脸色酡红的怀安,当即命令手底下的女官将怀安送上她的凤銮,往坤宁宫送回去,但她仍不甘心,转头瞪萧庆宁想要撒泼,却发现后院起火――
萧景佑药效发作,忍不住拖拽一个宫女发|情,那宫女害怕,两人便拉扯起来。
皇后怒瞪萧景佑,喝道:“你要干什么?!”
萧景佑:“我、我要纳她为妃!”
白靖文:“……”
皇后恨铁不成钢,绝不能让萧景佑在后宫胡来,便命令两个心腹太监道:“把他送回王府交给王妃处理!出了宫乘马车,别让人看见!外面传半句风言风语,仔细你们脑袋!”
又转头怒喝这一群女官、嬷嬷、宫女和太监,“管住你们的嘴!”
女官等人齐刷刷下跪,皇后:“跪什么!还不回宫?!”
想起怀安那副样子,她也不敢再跟萧庆宁撒气,只得灰溜溜赶回她的坤宁宫。
待皇后一群人离去,咸安宫前瞬间清净。
上官妙云“呸”了一声,说道:“活该!毒不死你们这帮损货!”
萧庆宁脸上却没有半分欢愉,这种事对她来说只嫌恶心,堂堂大宁皇族沦落到在后宫上演这种闹剧,她作为当朝长公主,心中羞愤又惭愧,愧疚来自于有心无力。
上官妙云最了解萧庆宁,看萧庆宁闷着脸不说话,愤慨道:“就该让他带着那些废物文官去幽州,最好被燎狗一锅端了得了!慕容雅博做得没错!”
上官妙云说的“他”指的是宣和帝,她的意思是就该听慕容雅博的话,让宣和帝带着那些文臣北上幽州与燎国国主会面,但她忽然这么说在外人听来便云里雾里,因为皇后和萧景佑这件事跟宣和帝有什么关系?
白靖文也觉得奇怪,萧庆宁看了眼上官妙云,说道:“别说这种话。”
上官妙云这种性子看不得萧庆宁受了委屈还得忍让,也不管白靖文在场,直接说道:“他能做我们不能说?要不是他默许,皇后和萧景佑敢这么做?!”
白靖文:“……”
这件事背后还有宣和帝的默许?!!
上官妙云脾气上来了便不收话:“这都多少回了?!不是他,皇后敢发懿旨给你乱点鸳鸯?景行懦弱就算了,他们是父子我不说什么,但他再要欺负到我们头上,我把这点破事全抖漏出去!”
萧庆宁用了严肃的语气,“好了!”
上官妙云:“我――”
萧庆宁示意她看白靖文,上官妙云这才意识到白靖文不是自己人,她跟萧庆宁是内部矛盾可以调和,她们跟白靖文是外部矛盾需要斗争,便道:“白眼狼!有种你敢嘣出去半个字。”
白靖文:“……”
他倒没心思跟人说这些八卦,只是替萧庆宁感到不值,原来一切针对萧庆宁的各种机心,都是在宣和帝的默认下进行,皇族宗室本就凉薄,萧庆宁与宣和帝这对兄妹尤甚,外面传言的所谓萧庆宁受宠,不过是天家“外宣”的假象罢了。
如此,白靖文便越发理解萧庆宁的难处。
他甚至开始考虑,慕容雅博那番话是否有一定的道理。
或许在这种形势下,他真是萧庆宁最好的驸马人选?
当然,这个意思他不至于在这里当着萧庆宁的面表达出来,便委婉道:“有什么我可以帮忙?”
萧庆宁:“没有,回翰林院好好读你的圣贤书,这些事离得越远越好。”
白靖文多少料到她会这么说,不再做声,径直往宫门方向走,上官妙云看他走远,忽然想起一档事,喊道:“后天十五了,赶紧把猫还我们!”
白靖文没理会她,叫守在咸安宫前面的黄门郎领他出宫,上官妙云看他头也不回走远,冷哼道:“果然是白眼狼,救了他也不知道说句谢谢。”
萧庆宁:“是他告诉我茶有问题。”
上官妙云:“啊?!”
萧庆宁:“萧景佑把他带过来的时候,路上有宫女给他塞了个纸团。”
上官妙云反应很敏锐,说道:“不是我们的人!”
萧庆宁:“我觉得是慕容雅博。”
上官妙云:“那就是我们的人出了问题,这种事她们竟然没有事先通知我!”
萧庆宁眼神一冷,说道:“去查一查,宫里有些人不能再用了,不用手软。”
上官妙云领命,她先送萧庆宁出宫回长公主府,而后精心策划了三则假消息,马上通过联络线发给宫里的暗桩,果不其然,当晚便有一个消息泄露了,上官妙云倒查过去,发现是坤宁宫那个暗桩手底下两个太监出了问题,这两个太监因为在宫里赌钱漏了马脚,被皇后的人抓住了,因为怕死继而叛变,把他们的上线,也就是萧庆宁留在坤宁宫的暗桩出卖,这才导致萧庆宁没有及时收到皇后要做小动作的消息。
上官妙云没有手软,那两个太监第二日“病发身亡”,皇后怒不可遏,势要把凶手查出来,然而她再也查不到了,因为坤宁宫那个暗桩也“自尽”了。
至此,皇后请萧庆宁和白靖文进宫这出闹剧便以三条人命作为结局。
后续之事白靖文并不知情,他只知萧庆宁的处境比原先想象得困难得多,而他自己看起来也不能就这么轻而易举置身事外,只要宣和帝跟皇后一日不放弃对萧庆宁手中内务库的觊觎,他这个状元郎便一天不能安生。
还是那句老话,人在庙堂,身不由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