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薄胎瓷
第2章薄胎瓷
宋明珠挽住了妈妈的胳膊。
她面上笑嘻嘻的,往妈妈身上靠,撒娇道:“放在二胖那里了嘛,他回头给我送回家。”
孙佳慧戳了下她的额头:“二胖二胖的,没大没小,那是你舅舅!”
孙二胖在小镇进出入收费站工作。
宋明珠从火车站打出租回来,出租车不能进古镇。她带了一个巨大的箱子,两个背包,热出一身汗,站在古镇门口发愁。
从门口收费处到她家,有二里地,都是铺的青砖,行李箱特别不好拖。
她还在考虑,是否让她爸爸骑电动车过来接她。
孙二胖远远看到了,就把她的行李拎到了收费站里,对她说:“你先回家,晚上下班了我给你送过去。天这么热,累不死你。”
宋明珠自然乐得轻松。
孙二胖的确是她舅舅,是她妈妈最小的一个堂弟;同时,他也是她同学,他和宋明珠同一年出生的,他们俩打小一块儿上学。
高中毕业之后,孙二胖没考上,又懒得复读,家里托关系在收费处找了个工作;宋明珠则去了北京。
几年下来,孙二胖更胖了。
她小时候还管孙二胖叫舅舅,后来孙二胖说把他叫老了,而且那些缺德的男同学会笑话他。
“再叫舅舅,我要揍你了。”
所以,她改叫了他的外号。
只是,每次她妈妈都要数落她一顿。
“知道了,舅舅、舅舅的,好像舅舅很值钱似的。”宋明珠扮了个鬼脸。
天色渐晚,古镇的光线变得暗淡。
借助这朦胧的遮掩,宋明珠问她妈妈:“阿泽哥怎么到瑶里来了?”
孙佳慧:“他说他没灵感了,最近一年多都在外面旅游。这次回来,是祭拜他外公的。
他过来看咱们,还说要画一幅你爸爸利胚的画。没想到,看了一上午,他突然问你爸爸要不要一个绘画的,他不要钱,包吃住就行。
你爸爸正缺个帮手,说不能不给钱,只是不太多。一个月一千二,包吃住。他就留下了了,已经做了两个多月了。”
瓷器的工艺程序里,有绘画这一道。
宋明珠的爸爸虽然擅长薄胎瓷,却也不是天天都做它。
薄胎瓷工艺复杂,全靠手工,价格很昂贵。一般都是有了订单,才会做。
平常时节,爸爸会去其他的瓷器厂,帮人家利胚。
景德镇以瓷器闻名世界,工种分得特别细。
拉胚有专门的拉胚师父,利胚也有专门的利胚师父。
所谓拉胚,就是制作瓷器的第一道工序:把湿泥放在轮车上,拉出瓷器的形状。这道工序,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做的。
如果拉得不好,瓷器进窑去烧,会烧破的。
景德镇的拉胚师父,一天能车出几十个瓷器,收入几百元。
比拉胚师父更值钱的,是利胚师父。
拉胚做出来的瓷器,表面粗糙。现在人追求精致,因此利胚就顺势而生了。
利胚也叫修胚,就是把拉胚做出来的瓷器精修。这个精修更复杂,一不小心修得不好,更容易烧破。
因此,拉胚师父做完工,当天可以拿钱,利胚师父却要等瓷器烧出来,没有烧破,才可以按个算钱。
利胚师父的工钱,是拉胚师父的十倍还不止。
宋明珠的爸爸,平常时节去瓷器厂帮人家利胚,一天能赚上千。
只是,不可能天天有活,一个月能有半个月的生意,就算不错了。
没活的时候,他也会自己做一些手工艺品,放在孙佳慧的店里卖。
自己做的手工艺品,他自己拉胚、利胚,绘画上色和烧制。
当然,前面几道工序,不能假以人手,后面的绘画却可以托人去画。
宋明珠虽然是学中文的师范专业,却也是从小练习画画,为了帮她爸爸上色绘画。
汤泽本身就是画家,他愿意留下了帮忙,价格又不贵,宋家自然愿意收留他了。
“原来如此。”宋明珠道。
“你还记得他吧?”孙佳慧又问宋明珠。
“……有点不太记得了。”
“你这个孩子,没记性。小时候他对你多好啊,每次来都给你带礼物,衣裳鞋袜、点心玩具的。”孙佳慧说。
宋明珠笑了笑。
“他长得变了不少,对吧?”孙佳慧又对女儿道,“小时候没这么高。现在嘛,不太爱说话,也不怎么笑,不像小时候活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