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高畅和李唐的第一次交锋
第415章高畅和李唐的第一次交锋
九月十三,恒山郡。
房山城外十里,高畅的左军大营。
高畅一身银白色铠甲,头戴亮银盔,肩上披着一件红色披风,腰挎一柄华丽的佩剑,卓立在高台之上,高台下,两千甲胄鲜明的士卒排着整齐的队列沉默地站着,两千多双满含着崇拜和敬仰的目光直直地投向高台上的那人。
北风吹来,台上的旌旗迎风招展,呼呼作响。
尉持恭从一侧走上高台,右拳紧握,放在左胸,他朝高畅微微躬身,行了个军礼。
高畅一句话也没有说,目光平视,尉持恭神情自如地回望着他,目光炯炯,下颌的虬髯随风轻轻摆动,半晌,高畅解下佩剑,将它递给尉持恭。
尉持恭弯着腰,双手接过高畅的佩剑,神情恭谨地平举在胸前。
“此次攻打井陉关,前锋就劳烦敬德和你的左军了!”
高畅轻声说道,披风随风舞动,猎猎作响,他在尉持恭的肩膀上轻轻拍了一拍。
“臣,定不辱使命!”
尉持恭斩钉截铁地说道,再次行了个军礼,猛地转身下了高台,随后,高台下响起一连串急促的鼓声,在大营的上空,远远地传了开去,踏着鼓点,士兵们排着整齐的队列从营门鱼贯而出,一刻钟不到,台下已然一片空荡,几片枯黄的落叶在风中无聊地舞着。
高畅仍然站在高台上,望着远方,在西面,连绵的群山起伏如龙,依稀可见,千里太行山,将是他的下一个对手。
太行山首始河内,北至幽州,凡百岭,连亘十三州之界,有八陉。第一轵关陉(在今河南济源县),第二太行陉(在今河南沁阳县),第三白陉(在今河南辉县),第四滏口陉(在今河北磁县),第五井陉(在今河北获鹿县),第六飞狐陉(在今河北蔚县),第七蒲阴陉(在今河北易县),第八军都陉(在今北京市昌平县)。
所谓陉者,不过是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这些羊肠小道盘桓于山腰,蜿蜒于云端,古人凿岩建道,在崖壁上悬空铺路,宽处十几米,窄处仅能过一匹马,徒步行走尚且困难,兵马辎重过太行更是难上加难。
太行八陉中的帜关陉、太行陉、白陉合称南三陉,是古来山西与中原之间的要隘,它们与高畅的领地范围不相连接。
滏口陉起于河北邯郸峰峰矿区石鼓山中,处于战国时期赵国的腹地,与太行陉、白陉一样,这条古道也通往长治(上党),途经磁山、响堂、神头岭、黎城、潞城。
赵郡,武安郡打着的是李唐的旗号,除非高畅夺得这两郡,否则也无法通过这个太行通道去进攻李唐。
井陉本古地名,以地形而得名。《太平寰宇记》云:“四方高,中央下,如井之深,如灶之陉,燕赵谓山脊曰陉,下视如井,故谓井陉”。
井陉关位于太行山井陉之口,因而得名,恒山郡已经暗暗投降了高畅,然而,井陉关却始终掌握在唐军的手中,守关的将领乃是李唐族人,不管敌情司如何威逼利诱,他都不会背叛李唐,转投高畅。
高畅若想进袭晋阳,最近的距离就是从恒山郡通过井陉,直达太原,要想达到这个目的,他就必须先将井陉关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
眼看就要入冬了,这个时候,并不适合大军作战,不过,出于对下一步战略的考量,高畅还是决定在今年将井陉关打下。
井陉关若是掌握在唐军手中,太原郡的唐军随时可以出井陉来攻打河北的夏国领土,退则可以依靠井陉天险以少量兵力来对抗夏军的攻击,形势明显对高畅的夏国不利。
当初,秦将王翦伐赵,即据井径而直趋赵地。
公元前二○四年汉将韩信用伏兵夺取井径,而后以万人背井径绵蔓水列阵以战,击败赵军二十万,使赵将陈余被杀,赵王歇被俘,它是历史上有名的韩信破赵的“背水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