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秋日 - 我有福娃会种田 - 绯红雨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71章 秋日

周郡忙忙碌碌的时候,别人家也没闲着。这不周大福和王虎又去白灵山拉了两板车观音土回来。周郡都惊呆了,这两车可是满满的辆车,十二袋土。这么多要做什么?

周二贵憨憨的笑了,而周大福眼里却有精光,他对周郡说再烧制一批陶罐来。这回大家都帮忙,因为分家后大家的厨具用具盛东西的都捉襟见肘,又加上之前被打砸烂过一批,更加少了。他们分的粮食也不舍得卖掉,只好打周郡的主意了。

不过他们说也不白让周郡给他们帮忙,每家拿了一斤的麦子来。周郡就说不要,不要。他说都是一个大家庭的,不用这样,以后大家互相帮助就行。他烧制的不好,大家不要介意,一起帮忙挖坑,挖土,砍柴火就好。周郡想的是这么多人帮忙,他就不用做那些基础的活计,只要把握胚子做好,而且掌握好火候就行。而且这烧制成功了,也比不上集市上买的。他这半吊子技术自己心里还是有数的。到时候肯定有漏水的陶器出来,万一用的不好,收了人家的粮食来落得埋怨。

不如谁家的粮食都不要,一次性让他们得了实惠,就算有瑕疵也说不出话来。而且还欠他人情,人情这东西,欠的太多不好,但是不欠也不行。这些人欠了他的人情,以后有什么也好商量,况且那些小麦实在是不值钱。反正对于他只是多费些功夫罢了。

可是大概这回他们的动作太大了,下营村的看热闹的更多了。第一次冬天做的时候还都是孩子们来看热闹。这回土坑挖的更大了,大人老人们也都来看热闹。有的还开玩笑的拿来几个鸡蛋,让周郡帮忙做几个土盆来。

周郡没想到他们这么热情,之后想了想说要先把自家人用的东西烧制出来,如果还有剩余的就帮他们烧制。随后几天大家伙就热火朝天的干起来。真的是热火朝天,汗滴如雨,大夏天做这个真是受罪,看火候的时候感觉跟在火海里炙烤一样,周郡觉得自己都快被烤熟了。

最后他感觉自己要中暑了,把看火候交给了周明和周林,躺在那里让路云给他浇凉水,一头一头地往下浇,后来又回屋里躺了大半天,周娇心疼极了,咬着嘴唇给哥哥扇风。这都九月初了,秋老虎还这么厉害。

藿香正气水,求藿香正气水,周郡满脑子都是这个。我的妈,他身体崩坏到这种地步了吗?他才十八岁啊,周郡缓过劲来想以后绝对不能这么实在了,要学会偷懒,不然真的可能英年早逝,而且还回不到现代去。不能,要苟着苟起来。所以接下来他就扶着路云,偶尔去火坑里指点指点几句。这个烧制又不是很难,周明和周林完全可以胜任。

后来证明他的眼光不错,周郡做了前一批,后三批都是周林他们烧制的。除了不良品率高一点,漏水的多一点外,烧制的外观更难看外,其余没毛病。

这回家家户户都摆上了七八个陶罐,碗碟也有五六个。又把观音土用光了,最后只剩下半袋,被周郡要了回来,放在架子上,说以后有用。

要不是他们烧制的太难看,周明还问这个能不能拿去卖。卖估计卖不掉的。人家大窑砖窑烧制的瓷器贵,可是陶罐并不是很贵,小的一二十文就能买到,花盆土盆大概三四文钱能买到。他们这个是卖不出什么价钱来的。

秋天一到,水稻即将成熟了,金黄色的麦穗秋风一吹,犹如浪花滚滚的,看着着实可爱。周郡的大豆早就成熟了,他都收割一轮了,还留着一批,留着做豆种。讲真这大豆比小麦好收多了,就是剥壳处理难。不过大豆嫩的时候吃,贼香,晒干之后成了黄豆,也好储藏。周郡种的大豆引起了人的注意。他种的有七分大豆,别人家都种一点豆米,不过豆米和大豆虽然都是豆子,品种却不同的,豆米很小,黄豆大一点硬一点。

王家沟的人对周郡浪费土地种大豆的行为表示惋惜,水稻才是粮食啊,是大米啊,是可以换各种东西的硬通货,而大豆一旦多了,立马就贬值。不过周郡不在乎,他看重的是黄豆的各种附加价值,比如可以发黄豆芽,可以磨豆腐,可以磨豆浆,可以做炒豆子。总之他喜欢大豆!

比如他家现在折耳菜没了,那么就大豆和黄瓜换着吃。黄瓜没了,那么韭菜就该出来了。而且桂花和槐花还有山林里的野果野菜又该出来了。之前周林不还是说在蔡湖村靠近桐乡的地方发现了板栗树吗?

总是要换着口味吃的。秋收马上就开始,要赶快补身体贴秋膘了。今年中秋节一定不能像去年那样寒酸啦。他早就答应过路云和路拾,要买肉买糖果糖葫芦给他们。先去摘板栗。野生板栗很小,而且看着也不好看,还有毛刺。周郡和周林他们几个年轻人不怕远,几乎是翻山越岭地去摘板栗。

周林自从夏天后就没在家待过几天,一直漫山遍野的转悠,所以晒得黑不溜秋的,好在他牙口不错,是白牙,所以一笑看着还挺精神的。但是这种板栗结的很多,天生地养的野果子,谁看到了就是谁的。周郡他们摘了满满一袋子,后来差点和别的村的小伙伴们吵起来,为了争一点板栗。周林果断地让他们退了。

“打起来咱吃亏。”这不是他们的地盘,几人扛着一袋板栗回家去。周郡知道板栗可以炒着吃,煮着吃,当零食吃,当菜吃,当主食吃。而周林要去卖板栗。

“就这么一点,卖给谁啊?”周明不同意,“我们自己吃得了。”这么一袋撑死了八十斤,他也不知道这板栗多少钱一斤,要是一两文钱一斤卖什么。那八十文钱也还不够买十斤粮食的。他们带回家自己吃多好。周林可能是山里打到的什么猎物都不舍得吃,想去城里卖。但那是原先,她们在周家村不缺吃的,野味可以调剂也可以卖。现在当然紧着自己吃了。

要是贵点可以卖。可这山里长得东西,能有多贵,他们也不知道。

周郡也不同意,他想着这是零嘴,千辛万苦弄来的,当然要留着自己吃了。周林只好同意了,在场的小伙伴们提前分了。周郡分的大概有十斤左右,他回去的时候就让路云去大集上买一只鸡架子回来。

板栗炖鸡!

板栗洗干净,把壳剥掉,然后鸡架焯水剁碎,一起扔进坛子里煮。大火煮熟后添小火炖,闷上小半个时辰,放入盐巴,不放麻油了,再去地里挖点大豆,扔进去,再添一半瓢水,一把材大火收汁,出锅后撒上青菜碎。

OK,香喷喷美味至极的炖鸡板栗就成了。板栗很清香,鸡架有鸡肉味,混入一起。就是没有米饭,要是再配上一碗白米饭,那才是人间绝味。他们的主食是馒头。周家村的人还带着她们在平县的饮食习惯,爱吃面食,经常做粗面馒头。周郡手里的这就是他拿了麦粉托周家做的馒头。里面还混着粗粮。是挺实惠的,虽然味道没有白面馒头甜口感好。

周郡觉得他应该去学做面食,不过周娇说不用,说她快学会了,只不过他们没有蒸笼,这馒头就不好做。周郡点头,还是米饭吃得香。他喜欢吃米饭。

路拾吃的头也不抬,咬着骨头不放手。最后吃的小肚子圆鼓鼓的,周郡拍拍他的小肚肚,“西瓜快熟了?”

“西瓜好吃吗?”这小家伙的关注点永远再吃,一听到瓜,就又看着摆着的黄瓜,想吃。可是他一开口就打了饱嗝,周郡给他揉揉肚子,“先别躺着,去走一走。”

路云吃饱了懒得动,周郡也踢他,“把碗洗了,等下我们去河里挖沙子。”

“哥哥,挖沙子做什么?”

“炒板栗!”周郡说了板栗吵着有多香多好吃,路拾又开始吸溜吸溜了,眼珠儿转动着,恨不得立刻就吃上哥哥说的那种好吃的炒板栗。

路云一跃而起,也跃跃欲试,已经把木盆都给搬出来了,准备盛沙子用。可是周娇一句话打消了他们的兴奋,“哥哥,我们没有铁锅。”她记得哥哥说过炒菜要用铁锅的。

是哦。周郡笑容一顿,路云也挠挠头,“赵婶娘家也没有铁锅,咱们整个村里好像只有郑村长家有。”这还是郑村长的小孙子炫耀的,说他城里的姑姑回来给他们带了铁锅。用那种铁锅炒菜可好吃了!

行吧,那只有煮着吃了。板栗这东西生的能放的住,所以他们不必着急一下子煮完,晚上带壳煮了,做零嘴饿了吃也很香甜。

周林每日都在林子里山里乱窜,路云也眼馋,道:“哥,我们带在路拾去山里转转。不走远,就在咱村旁边的山转悠。”

周郡也想去,周娇道:“这山里整个下营村的大孩子小孩子没事都去转悠,除了一些野果和野菜,真没其他的东西了。”因为山头离得近,一到秋天,像赵三娘赵大郎赵大牛和路云及王奔那样的大孩子们特别爱去山里转悠。里面没什么危险,山不高不深,就是一个小山头,种着一些歪歪扭扭的树。他们村的大部分柴火都是这山头提供的。周娇挖野菜也和周妮去过几次呢,但是她们没往里面转悠,她害怕有蛇。

“路拾运气好,里正阿爷说明天会下雨,咱等下雨后再去,说不定能找到蘑菇。”路云早就盘算好了,去年中秋前他们就找到了蘑菇和野鸭蛋。今天说不定也能!蘑菇!他想吃蘑菇!

周郡认为可以去。夏天天气又热又晒,山里蛇鼠乱穿的,这秋日天气这么好,就算找不到东西吃,去山里玩玩也不错。他好久没这么放松了,既然要贴秋膘,那么精神食粮也是粮食。而且赵雍快回来了,他记得他好像说过他们下营村这山头里长着那叫三步跳的东西。说是草药,虽然价值不高,但是如果会炮制,也能卖到钱。但这种三步跳是有毒的,生的不能吃,炮制要会用方法。

周郡想了想跑去赵雍那里,找赵婶娘借用了赵雍的笔记。就是他之前看过过的那种旧的上面有文字和草药图的那本笔记。扒拉出了三步跳的那一张,发现上面的记载:这三步跳又叫半夏、燕子尾。半夏味辛,性温,生微寒,熟温,有毒,归脾、胃、肺经,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凡诸血证及自汗,渴者禁用。

妥了。周郡仔细看了草药图片,三步跳是个圆球状,叶子大概有三到四片的样子。怎么和四叶草有些像?他弄一些来,等着赵雍回来看他会不会炮制。这上面好像没写他炮制方法。也不知道赵雍那本《黄帝内经》买回来没有。

隔天下了果然下起了太阳雨。周郡借了个竹筐,竹筐里背着路拾,还装了两壶水,四个粗粮馒头去山里,他直接抗了个锄头。周娇和路云把门一锁,各自拿着自己的草篮子和小镰刀及木铲子小匕首,出门了。没别的,也可以砍些柴火回来。反正不会空手回来。

路阳见他们,眼睛闪了闪,凑过来,“周郡,你去山里,我也去。等我一下。”

周郡不知道路阳凑什么热闹,但多他也不差什么,就等了一会儿。路云去借用了王冬嵩的斧头,说要去砍些木材做烧火。

几人走了小半个时辰就到了山头。周郡他们就先去树底下找蘑菇。蘑菇,各种蘑菇……好看的不要,颜色艳丽的不要,有味道的不要。其实也没找到几株蘑菇。路阳去砍柴了,周郡把路拾放下来,他们就跟着路拾的步伐,当然路云走前面,能够及时地处理掉一些荆棘和枯树枝,免得刺到或者绊着路拾。

他们可是准备在这儿待一天,所以并不着急。周娇开始挖野菜了,周郡也找了一棵树,觉得适合做桌子,正在慢悠悠地砍。路云就不着急,背着路拾晃悠悠地找宝贝。他坚信有路拾在,他绝对会找到好东西。

可是到了大中午,他们都饿了,周郡的那棵树砍下来了,周娇的野菜两个篮子都装满了。路云和路拾依旧没找到啥好东西。

周郡看着倒下的树,他一人也抬不回去,想着提前拖回去。

“哥,咱先吃饭。”周娇累得用树叶扇风,她啃了馒头喝水。这个时候路云找过来了,他只带了水壶,没带馒头,周郡拜了一半给他:“路阳哥,坐下歇歇。”

路阳听到这个称呼,嘴巴抽了抽,“周郡,我早就想说了,你喊我哥,喊我媳妇婶子,你是怎么想的?”路阳终于问出来了,他是真的很纳闷。媳妇也和自己吐槽过,周郡怎么就平白无故地给她长了一辈,难道是她长相太老了吗?

路阳以前没在意,听了媳妇的话后一看还真是的,现在他终于找到机会可以问出来了。他的问题让周郡懵了。

他道:“我是跟着路云喊的。”路云先喊得,他也就没在意跟着喊了,真没啥别的意思。路阳笑了,挤挤眼:“那你以后喊我媳妇嫂子啊。”

周郡表示以后一定不会喊错了,路阳又问:“去年就说要弄什么烧炭,入秋了,是不是可以做了?”他有些不好意思,“是这样呢,我和你嫂子打算要个娃,但是现在手头紧,想做些事能攒点钱。我去镇子上问过,我没什么能做的事情。我就寻思着天冷烧炭可以卖。”当初那赵家舅舅也是漫山遍野的砍树烧炭,郑村长还指着过他们。而且他听媳妇和小周氏她们说过,好像说过一两嘴周郡好像会烧炭。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