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烧炭 - 我有福娃会种田 - 绯红雨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73章 烧炭

“嘘!小声点!”路阳让媳妇别大声说话,他还站起来看看有没有人来。

“我们怎么跟做贼似得。”路嫂子转头就对周郡吐槽,“没必要这么小心吧?这里没人。”

周郡还没回答,路阳就道:“怎么没必要?”要他说就很有必要。他们三躲在这里守着土包烧炭,就是在做贼。烧炭挣钱那是要惹人眼红的,他们家又没有那么强的实力可以撑得住。

“我知道了。”路嫂子道:“这不是没人吗?我想起来动动,都在这守了一夜了。”她打了个哈欠,“郡哥儿,你回去睡吧。我们俩在这守着就行。”

周郡昏昏欲睡的,他们夫妻俩的吵嘴,揉揉眼,爬起来看着土包。“再等一个时辰应该差不多了。要是这炉成了,时间来得及的话,我们可以再烧制一炉,夜里只安排一个人守着就行了。”

这在野外烧制木炭就是提心吊胆的,不光担心有人来,还要担心把山点着了。他本来以为路阳选的地方不错,可是一看就惨兮兮的,没有山洞,周围还有高大的树木和干草堆,取材的确是方便了还能够遮人耳目。但是太危险了,一不留神干草堆就能被火星点燃,他们只好又重新找了个石头堆,这样一来,没有火灾危险,但是湿泥土和草堆还要他们自己准备,搬运过来,不能就地取材。

在野外烧制木炭不难,找那种好一点的木头砍伐,弄成一段段的,挨个堆在一起排成圆柱状。圆柱状的木头上要再弄成小段的好的枯树枝,在最外围要裹上枯草和敢树叶,把木头都裹在里面,然后呢,开始用湿润的泥土把他们都围起来,对了,还要在木头顶部和挖坑。

最后成型的就跟圆形的塔锥一样,顶部暂时不能封口,而底部周围要挖四五个坑出来,让空气流通,因为木炭是不完全燃烧,全部封死后里面的木材根本烧不起来。泥土封上后,在顶部用枯树叶点火,放入里面燃烧。然后就等着,等着火光从底部的几个口里透露出来,透的是那种红红的火光后,这个时候就要封口了。

要用泥土把所有的空气口都封住,然后等着再检查一遍,不留一丝缝隙,最后把顶部的口也给封住。之后就需要守着了,这段时间要时不时地注意下有没有火光透露出来,泥土有没有干巴,有的话用湿泥土再次补上去。

没有的话可以短暂的休息一会儿,像他们这样的小规模等了八九个时辰大概差不多了。等土堆冷却后扒开就行。

因为他们是第一次烧,所以用的木材量不是很大。时间也就用的少,周郡和路阳夫妻俩是早上来的,熬到现在弄到半夜了,显然今夜是没法回去了。幸亏他们有准备,带了两床棉被来。

周郡摸摸土包,已经凉了,他示意路阳夫妻俩过来,三人开始扒土包。心情怎么说呢,既期待又紧张,应该能成吧?路阳搓着手看着比他们更紧张,这可关乎到他能不能靠这个挣钱,能不能早日抱上好大儿呢。

三人把土包扒开后,看到一团碎的粗粗的黑黑的木炭,在火把的照应下,木炭还泛着红光。他上手摸了摸,手上一团漆黑,然后又掰断几根大的木炭听了听声音,还挺脆的,放在鼻子那闻了温,味道不太好。

不过应该能用吧?听声音是合格的,味道不太好,就是不知道烧起来的说话烟雾大不大?

路嫂子和路阳眼巴巴瞅着他,火把把他们的脸照的通红,周郡点点头,“能不能用,成没成,咱们试试就知道了。”

当即拿了几块木炭点燃,几人凑近一点,观察着。嗯,能燃烧,有烟,味道还能忍受。

成了!

“这就是成了?”路阳问。

“成功了。是我们选用的木头一般,而且没有那种好的土窖烧,凑合着用吧。”人家那种贵人用的那种无烟无味甚至有淡淡清香好闻香味的银霜炭、优质松木银丝碳,这些烧炭的木材本就是珍贵的树种。更别说那工业化的烧制流程和烧制用具了。

他们这种木炭就是平常富贵人家能用得起的木炭,所以卖应该没毛病。路嫂子显然也知道一些,笑着说:“这不费劲,郡哥儿,你带着我们做了。以后路阳卖碳,分你一半。”

周郡摆摆手:“别,别,不用这样,烧了碳给我一份就行。”

“这不行,这方子是你的,你教我们的。”路嫂子道:“我们不能白占便宜。”他们夫妻俩学会了这个方法,不管以后到哪都能用得上,而且可以源源不断地赚钱,也可以把这个方法留给他们的后代,这么大的便宜不能就这样占别人的。

再说她也想和周郡打好关系。周郡是个聪明活泛的人,不声不响的,但是看着很有底气,会读书认字,会烧制陶器又会烧制木炭,以后说不定还会有更多的惊喜。更难得是周郡知恩图报,懂得感恩,有来有往,她愿意和这样的人相处。她就拍板定下了,“我们卖炭的钱一分为三。”

周郡不太想入股,要是入股了,他是不是一整个冬天都要这样偷偷摸摸地来山里烧炭,露宿外面的,想想都遭罪。而且按照这个小家庭作坊,他的支出明显大于收入,他们从砍伐树木到挖土到烧炭守着,这都是时间啊。

而且他看一眼烧好的那堆木炭,估计不到二十斤。现在市场上的木炭好的能卖到100文,当然有人说也有二两银子一斤的碳,但周郡想象不出来。不过达官贵人什么都贵,二两银子也没多大吧?差的大概10文一斤。像他们这样的大概10到20文之间吧。看天气状况和市场上的供求关系。

别看木炭10文一斤不是很贵,但也不是贫苦人家用得起的,因为一斤木炭大概只能烧一刻钟左右,而一个一家四口烧一顿饭如果用炉子烧至少要两到三斤碳。所以还是用不起的。一般有家底的人家也只是冬天最冷的时候才会卖炭,在家里烧炭取暖罢了。

他们这次砍伐了两颗树,木头大概斤二百斤,才得了不到二十斤的木炭,就算15文一斤,那么也就是300文钱。三百文前三人分,周郡一百文。不划算啊不划算。要是以前周郡肯定就干了,但是他现在手里还有点家底,就不想来干这个。现在天气不太冷,还能支撑得住,但到了冬天,风餐露宿的,天寒地冻的,身体搞垮了就太不值得了。所以他不想入股。

但他看见路嫂子和路阳一脸期待,他道:“要是觉得不行,我就把方子卖给你。一个方子你给一两银子就行。方子给了你,除了我自家想做,不会再把方子给别人。以后要是有咱周家村和王家沟的人问我要方子,我可就推在你们身上了。”

周郡半开玩笑似得说,“要是有人知道方子是我的,我可直接说方子卖给你们了哈。”他不能两面不是人。

没想到路嫂子直接答应了,“我给你二两银子,这方子就算我买了。”她没想到周郡这么大方,竟然一个烧炭方子只要二两银子。她别的不知道,却是知道有的大夫就靠着一张祖传的方子传世立足治病救人,养活一大家子。

这二两银子是她占了便宜,可是,“你嫂子我现在没有二两银子,先欠着。你放心方子给了我就是我的,和你没关系了。”

很好。周郡喜欢路嫂子这样的聪明人。他想了想又提出以后要是他和路云及周娇要烧炭了,这个方子还是能用的。还提出如果以后他和路云要是来帮着他们一起来烧炭,那么烧出来的碳他们可以拿走三分之一。他不是去卖,只是自家要用。因为付出了劳动,要劳动所得没问题。

路嫂子都同意,她说方子本就是他的,没有卖了人后就不准他自家再做的道理。协商很融洽,于是周郡很愉快地说:“那我们趁夜再烧制一炉吧。”

砍树。挖土、劈材去!

路阳在一旁看到自家媳妇和周郡说了一些话,然后这烧炭就成自家独家生意了?做生意也太简单啦。他一向听媳妇的,根本没啥想法,也乐呵呵地去提着斧头举着火把去砍树。

周郡和路阳夫妻俩是趁着天黑偷偷地扛着两袋木炭回来了。他们都灰头土脸的,因为回来说话大部分人都睡了。周娇和路云还在等着他,他们知道哥哥是去做什么的,白天还给他们打掩护了,说他和路嫂子他们去上山摘野果挖野菜去了。说这回要走的远一点,去了蔡湖村前面的村庄。

现在见哥哥回来,一颗心都放回了胸膛里,路云扒拉着哥哥带回来的木炭,还特地的点起了蜡烛凑近看,眼睛亮晶晶的,“哥,以后我们有碳用了。”

“要不再去当铺里买个炉子回来,这样做饭就不用再等很久了。”路云提到用大厨房做饭,心里就不是很舒服。一开始是哥哥做饭,他做饭很简单的,就是用坛子煮。他们用的坛子就是他们之前逃难的时候在那个无人村庄捡到的。

这个坛子大,夏天的时候随便在屋子前面垒几块石头,然后生火烧就是。因为夏天嘛天热也容易熟,所以他们使用大厨房次数不多。但天气转凉后,周郡哥忙起来了,他也要下地干活,菜园子里忙活,周娇就担负起做饭的任务来。因为要用蒸锅蒸米饭吃,晚饭是要去厨房做的。

周娇一般在做饭的时候都会帮着前面做饭的人烧锅。但是前面的人烧好饭后就直接走了,也不帮着周娇一点,还有就是她们总会抢在前面,说周娇和他人小,动作慢,要是让他们提前烧饭,恐怕会耽搁后面的人做饭。

周娇不介意,路云却不爽。他觉得她们是因为他人小欺负他们。不过周娇说最后做饭也有好处,起码别人不知道他们家吃什么,还用上了麻油和粗盐,更是省心。“这又不费事,不就是晚一点吃饭嘛。”

可是这样用大厨房,偶尔他们家吃好一点,每天都能吃米饭,偶尔哥哥买大骨头和鸡架子,有油腥,还是被人打趣说家里伙食不错啊。那语气他听着觉得酸溜溜的。

新来的那个王奔有时候吃饭的时候端着碗往他们屋里凑。挺惹人闲的。

但路云也知道,王奔人小,是嘴馋的,而且小路拾受宠,每日谁家有好吃的,见了路拾都会给他一点。路拾吃人家的,那么他也不能这么小气。但路云还是觉得最好不要再用大厨房了。他们自家也建个厨房最好。有什么就能敞开吃了!

周郡不知道路云心底的小九九。但是对于他买个炉子回来的提议却动了心,有炉子冬天用热水就方便很多。现在烧炭成功,他们不缺碳了,想喝热水就不用等着了,而且炉子放在屋里冬天也能保温一点。

“赶明我们去梨源当铺看看,要是有合适搬一个回来。”炉子是硬通货,最后要是用不起了再去卖了也可以。既然能改善生活,就应该用。不过,他语气沉下来:“这木炭用着可要小心,使用的时候必须开着窗户,记住了。”

烧炭不小心会死人的。还有小路拾,不过他睡了,明天他准备给三个孩子讲一讲烧炭导致一氧化碳中毒的各种事例,普及一下用碳小常识。

路阳夫妻俩准备烧炭卖,一开始大家是不知道的,但是后来他们夫妻俩频繁地早出晚归,好几天不见人影,没一个月就被人知道了。毕竟住的这么近,屋里面有什么动静,也瞒不住别人。路嫂子会做人,挨家挨户地送了木炭去,说自己和路阳找到了个方子实验了几次烧成功的木炭。还没去卖呢,想等着最冷的时候去卖些钱来。

王家沟的人知道了也只能羡慕,这是人家会的手艺,就像王嵩冬会做木匠活一样,祖传手艺。你能怎么办,只能羡慕羡慕嫉妒嫉妒了。不过路嫂子承诺要是真能挣到钱,也会带着他们一起做。他们也不好说什么,还拿着人家的碳呢,这可是留着过冬的好宝贝。

不过周家村的几户人家心里就有想法了。周林一家是会打猎,有门路,得了木炭也没多在意。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