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后汉演义(上册)》(1) - 后汉演义 - 蔡东藩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后汉演义 >

第一章《后汉演义(上册)》(1)

出版说明

1915年至1926年,蔡东藩先生辛勤笔耕,先后完成了《清史演义》(1916年)、《元史演义》(1920年)、《明史演义》(1920年)、《民国演义》(1921年)、《宋史演义》(1922年)、《唐史演义》(1922年)、《五代史演义》(1923年)、《南北史演义》(192年)、《两晋演义》(192年)、《前汉演义》(1925年)、《后汉演义》(1926年)等十一部通俗演义。全套书六百余万字,合称为《历朝通俗演义》,上起秦始皇,下至民国九年(1920年),两千多年间中国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尽载书中。其内容跨时间之长,人物之众,篇制之巨,实属罕见。

这套以正史为底本的演义体著述问世后,流传甚广,深受大众喜爱,出版以来多次再版。史学大家顾颉刚先生给予其高度的赞赏:“一般历史通俗演义,在过去也曾出版过不少,可是似乎还很少能和蔡东藩先生这一部相提并论的。”蔡东藩先生也因此被称为“一代史家,千秋神笔”。

蔡东藩先生“以正史为经,务求确凿;以轶闻为纬,不尚虚诬”的创作态度贯穿于这一套书的写作过程中,并在《明史演义》的自序中得到进一步发挥:“《明史》多繁复,苦费抉择,不得已搜集成书,无论为官史,为私乘,悉行钩考,乃举一代治乱兴亡之实迹,择其大者要者,演成俚语,依次编纂。

其间关于忠臣义士,及贞夫烈妇之所为,尤必表而出之,以示来许,反之,为元恶大憝,神奸巨蠹,亦旨直揭其隐,毋使遁形。为善固师,不善亦师,此鄙人历来编辑之微旨,而于此书尤三致意焉。”

“我伸我见,我为我文。不必不学古人,亦不必强学古人;不必不学今人,亦不必盲从今人。”品味这样铮铮有力、振聋发聩的话,知蔡东藩先生真不愧为民国时期历史演义第一人。

然而,限于蔡东藩先生生活的时代,其历史观不可避免地烙有时代局限性的印记。相信今人自当有鉴别力,能在历史语境中解读作者之观点和事件本身,不必贸然苛责前人。

在此次整理出版过程中,我们以1935年上海会文堂新记书局出版的铅印本为底本,并参考了其他版本,做了细致的校勘,订正了原书中明显的错误,存疑处根据正史进行了考证,对原书中蔡东藩先生自批自评的特色,毫无遗漏地保留了下来。为方便读者,我们对书中的生僻疑难字词进行了注音、释义。

限于编者的水平,书中如有不足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中国言实出版社

2018年1月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