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劝言“与虎谋皮,终被虎伤。”…… - 春台濯雪 - 月酣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春台濯雪 >

第86章劝言“与虎谋皮,终被虎伤。”……

第86章劝言“与虎谋皮,终被虎伤。”……

萧显在家陪了她几日后,又开始忙碌,不过无论多晚,都坚持回披香殿与她共眠,近来阿霁身体结实了不少,食量也大了些,江容抱着都感觉到她沉了不少。

这几日阿霁吃的干净,吃不到剩余的他还觉得有些遗憾,“阿霁怎么不让奶娘喂?也不知道给阿耶留点。”

江容险些一巴掌扇过去,美目含嗔道:“多大个人了,孩子口粮你也惦记!”

为了哄她开心,献宝似的端来一个匣子,神神秘秘道:“我给你看个东西。”

她好奇探头看去,待看清楚匣子内东西时,满眼无奈,匣子内是她曾经送给他的,穿不了的小衣服,“你怎么还留着呢?”

听她这话,他将匣子紧紧抱在手中,生怕她抢来扔掉,“阿容所赠,定当惠存,怎么能扔掉呢?”

他将小衣服拿出来,满意的前后翻看,还仔细的给她展示了一番,这样式剪裁都很时兴,“你说我们的阿霁过几个月,是不是就能穿这身衣服了?”

江容当初送给他,没想过有朝一日能有穿的机会。

她不敢置信,语气惊诧,“这是按照你当日所穿样式,裁剪出来小郎君穿的衣服,她怎么穿?”

她摸了摸衣服面料,检查了针脚,扯着给他看,“这衣料、这针脚这么粗糙,你敢给她穿,有你这么当阿耶的吗?”

“……”

萧显被她劈头盖脸批评了一通,哄人不成反倒是挨了一顿骂,他自知有错,灰溜溜的将匣子放回来凌霄殿妥善保管。

-

秋万入京的消息,经由观潮阁传到了邠州,江淮远将信读罢,一瞬就明白萧显的意图,攥紧信纸,气得砸了茶杯。

杯子碎裂的声音后,屋内仆从噤若寒蝉,半点声响不敢发出,他犹觉不解气,又胡乱的将桌上的书卷摆件砸在地上,满地狼籍。

一股急火攻心,剧烈的咳嗽起来,面颊泛起不健康的红晕,他用帕子捂在唇上,感觉喉头溢出腥甜,素色的帕子上染着鲜红的一滩血迹。

他竟然咯血了。

慌乱的擦擦嘴角,将帕子藏起来,装作没看见,拿起新的茶杯倒了一杯茶,想要将喉头的腥甜压下去,一杯下肚,犹觉不够,又多吃了几盏茶,才堪堪将腥甜压下去,半晌过后,才平复紧张的呼吸。

自从崔娢与他和离后,按照释因大师所言,他遭受命盘反噬,多年借取气运一朝收回,他承受不住险些丧命,被救回后明显觉得气运不济,身体每况愈下。

府医曾与他言,多年殚精竭虑已经将他身体掏空大半,从脉象来看,已有油尽灯枯之像,如若仔细保养或许能撑足一年,若是继续如此,一旦出现咯血之像,便只剩不足三月了。

空气中仿佛弥漫着淡淡的血腥味,以一种强势感提醒他,他命数将绝。

擡眸环顾书房,透过窗棂的缝隙的缝隙看向窗外,除了风雪再无其他,他的生命进入了最后的阶段,孤零零的一人在举目无亲的邠州。

曾拥有的圆满一一离他而去,如今府内空余婢女仆从,均对他又惧又怕,他当真是孤苦伶仃。

颓废的靠在椅背上,闭目回想他这一生。

他出身淮阳江氏,祖上曾官至宰辅,名门望族,位列世家,但大雍立朝后,推行科举,广纳寒门之士,世家式微,江家子弟未有杰出之士,逐渐没落。

他是江家这一代最杰出的子弟,身负复兴家族的重担,进士及第后,为了仕途,抛却青梅竹马,娶了太傅之女崔娢,又以亲缘作引开命盘巧借运势,前半段人生如登天梯。

高处坐久了,就不想再回忆来时路。

当初他初入官场,深受崔太傅赏识,才有意将女儿许配给他,虽然他已和郑氏定亲,但还是隐而不言,去见了崔娢。

年芳二八的崔娢面容姣好、学识渊博、通晓律法、名声极好,是名满长安的贵女,只一眼他便沉溺其中。

起初他是真心喜欢崔娢的,崔太傅对他颇为关照,一手扶持,官场情场均得意,生活仕途顺遂至极,只是他总是不满足,想要爬的更高。

释因大师帮他开命盘借取气运后,他官至左相后,距离位极人臣只有一步之遥,因与崔家有姻亲关系,崔太傅在一日,他就永远不可能位列三公。

他想着,既然已经借取运势,不妨就再多借一点,那时的他利欲熏心、贪得无厌,一心只往上爬。

却没想到,就算没了崔太傅,三公之位宁可空缺,也不给他,机关算计、汲汲营取仿佛是个笑话。

他对位极人臣、位列三公执念颇深,既然明帝不肯给他这份殊荣,他便另谋君主,试图投靠过多方,目的只有这一个。

他没忍住又是一阵咳嗽,夹杂的血腥气越发浓重,身体已至极限,他怕是等不到新帝登基了。

为了权势,坑害至亲之人,到了油尽灯枯之际,他隐隐后悔。

借取的气运虽好,但终究不是自己的。

他将手中的皱巴巴的信纸抚平,又将上面的内容读了一遍。

信是观潮阁背后之人寄来的。

观潮阁背后之主,乃是当朝四皇子赵王。

四皇子赵王虽是成年皇子,但因跛脚一直不受重视,朝堂论及储君人选,他从来不被当成选择,成年皇子都进行议亲,唯独他被忘记,三皇子萧显成婚已一年有余,他的婚事还无人提及。

就这样一个身体残缺、朝堂边缘、不受重视的皇子,在所有人的忽略下,在长安最为招摇的平康坊,建立了观潮阁,以“风起云涌,观潮不动”为意,明目张胆的发展自己的情报网。

如今大雍各地均有观潮阁分舵,情报网罗织紧密,发生的所有事情都逃不脱他的眼线。

明帝暮年,储君未立,成年皇子都蠢蠢欲动,在赵王眼中,燕王、齐王虽是大势人选,但德不配位、能力手段不足,都不足为惧,唯有裕王,还有几分抗衡的能力,应着重对付。

起初他被裕王蒙蔽,真的以为他对皇位并无觊觎之心,一心想当闲散王爷,后来发现他只是藏得比较深,他对于皇位的渴望有过之而无不及。

裕王就成了他登位最大的绊脚石,他几次派人暗杀,均未成功,还打草惊蛇让他增加防备,愈发不好下手了。

江淮远被贬邠州,背后就有赵王的手笔。

起初赵王对于江淮远与裕王的姻亲关系颇为头疼,尤其是知道裕王颇为爱妻,更是不知从何处能将二人离间。

后来因为裕王不愿帮他在郑琼月一案上做手脚,他担心被贬离开长安,另作打算,主动找上赵王。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