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五年后,再度回京
李静训的二叔李济同家也是只有三个儿子。
婶婶和三个堂哥也对李静训都好得不行,在二叔那里知道了李静训的存在后,每次都要和李静训通信,并给她寄了很多好东西。
简直就是和王珈音李济川之辈来了个两级反转。
李静训能感受到二叔一家的真心,对待有心人,李静训能做的向来就是投桃报李。
齐氏皇权很有智慧,他们自一百年前起就对驭臣之道颇有研究。
为了巩固皇权,实行诸侯分封。
一般诸侯都被分到边远的疆域为齐氏治理边城。
就像苏照青一样,他世袭了云城的城主之位。
但皇帝怕苏照青这样的王公侯爵不在朝廷的眼皮子底下,容易滋生逆反之心,自立为王。
所以特别增设了戍边将军这个将职,表面上是协助城主管理保护边疆城镇,暗地里则是上传下达,实行皇上的代理监督的功能。
而一方面,朝廷又害怕这些将领和城主府勾结,一同反逆。
便会将戍边大将的至亲父母,妻儿都放在京城里监视,只等十年之期一到,戍边大将职位便会交替。
而今年,也恰好是李济同在云城的第十年了,月旬前他就接到了圣旨,只等着新的戍边大将一到,他就得回京复命去了。
李济同怎么也不同意李静训留在云城,留在太岁山给那个牛鼻子老道当丫鬟徒弟使。
那老道说是教李静训本领,除了一身医术勉强能看,其他的简直和过家家一样。
李静训学的那一身三脚猫功夫,勉强连他身边的副手都打不过。
所以李济同对李静训的师傅着实有些意见,这五年来,只要孩子在他身边,想享受一下天伦之乐,那老道总要找借口和他抢孩子。
所以,李济同根本不给缥缈道人好脸色看。
苏照青这个城主好友又老是帮着李静训的师父说话,搞得李济同郁闷不已,只等着时机一到,就带着孩子回京去,再也不回来了。
也不知道缥缈道人最近在忙什么,知道李济同要把李静训带回京城去,也不跳出来找存在感了,只是叮嘱李静训要好好学武功,等时机一到,他自然会去京城看小徒弟去。
李静训本人这些年也是十分挂念京城的故人。
也该回去看看了。
九月十三,天气晴朗,是个适宜出远门的好日子。
李静训的师兄苏陌北拍着胸脯向他爹保证,一定会照顾好师妹,便也一同加入了回京的队伍。
自从李静训一年前将苏陌北的娘亲的顽疾治好,苏照青夫妇俩就把李静训当做亲女儿对待了。
加上他们知道了李静训从前过得是什么样的日子,更不放心李静训回京了。
难得苏陌北这个臭小子愿意积极一回,想一同去京城保护妹妹。
苏照青大手一挥,批准了他随从护卫的身份。
一行人足足走了三个月。
回到京城时已经是晚冬季节了。
过了这个月,马上就是新年了。
年尾越近,百姓们的脸上都多出了几分喜色,整个上京热闹极了。
皇上给李济同赐的府邸和宰相府、尚书府等各府不在一个方向,老牌勋贵人家多在东城和北城方向安家。
像李济同这样的后起之秀则大多在西城和南城方向安家。
毕竟李家人也是因为李济同出息的原因,才能从隔壁金陵城迁来到京城定居。
祖父和二叔一家从未去打扰过李济川,所以李济川现在压根就不知道李家人也来了京城。
真是可笑李济川这个户部尚书了,他认为的仇人母子已经成长起来,他却没有在最合适的机会先下手为强,只能说天意使然了。
只能说李济川这个人过于自负,朝廷之官,多如过江之鲫。
他攀上宰相府之后,就更不将外放的官员放在眼里了,那些人有可能是自己一辈子都记不住的小角色,他只要将京城里的这点人脉捏在手里就行。
所以导致李济同做了戍边大将回来,官级就已经和李济川同级了。
再加之他不重视的女儿李静训又和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搅合在一起,背叛了自己,将李济川气得吐血。
当然,这都是后话。
李静训跟着李济同回了将军府,除了祖父和祖母去郊外庄子上小住还没回来。
婶子常月和大堂哥李辉、二堂哥李觉以及三堂哥李闯都给了李静训丰厚的见面礼。
并早早就在家里给她布置了一个漂亮温馨的院子。
李静训想得开,这也是自己血脉相连的亲人,所以跟着二叔一家生活,没什么不可以的。
现在李静训迫切地想知道,当初太子殿下有没有完成对自己的承诺,帮她和尚书府断绝了关系?
所以她安顿好以后,第一时间就想去找自己的好姐妹,赵玉娇。
因为当年她也是当事人,有些事情询问她要简单得多了。
苏陌北满心满眼都是这个自己看着长大的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