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第一次进货
“贺厂长,我们这次只带了2000块钱,你先让人给我整理出2000件。其中,要有1000件中号,1000件大号!!”胡大海说道。
胡大海他们已经了解过了,中号的适合小学一到三年级的孩子,大号的适合四到六年级的孩子。当然,还有适合学龄前儿童的小号t恤。
“好,我这就让人给整理!”贺军指示车间主任,让他把工人都召集起来。
然后,他又问道:“你们是怎么来运的?”
胡大海说道:“我在西关路有个仓库,麻烦你们给我送过去!”
这个仓库,是他们上午刚租的,距离城关镇大院很近。五十块钱一个月,彭远志一次就交了半年的租金。
贺军想了想:“既然就在咱们铁山的县城内,我就让人给你们送!”
这时,车间主任已经招来了几十个妇女,她们嘻嘻哈哈地开始翻拣那些尾货。
趁此机会,胡大海和阎明则抽样检查,看看有没有次品。
还好,他们抽查了几十件,都没有发现残次品。
2000件t恤整理出来之后,车间主任不知道从哪里推来一辆脚蹬三轮车,招呼那些妇女往车上装货。
彭远志看到三轮车,不由得眼前一亮。
前世,他最早是在南方打工时看到很多工厂里有这样的车子,主要是食堂用来买菜的。
而在同一时代的苏北,很多单位的食堂里,人家买菜都是用带架筐的自行车。
所谓的“架筐”,就是用两根棍子将两个竹筐绑成一体,中间隔出约三十公分宽,正好可以卡在自行车的后座上。
这个年代的农村,很多人都习惯于用平板车,两个轱辘平行的那种,上面放一个木板架,可拉可推,也称“平车”。
至于脚蹬三轮车,苏北地区直到90年代初才渐渐多起来。彭远志的父亲直到95年才买一辆。
让彭远志没想到的是,他这才重生不到十天,就见到脚蹬三轮车了。
“贺厂长,你这辆三轮车不错,从哪里买的?”彭远志问道。
贺军笑道:“这不是买的,我们厂里的机修师傅买来材料自己焊的。你别看它样子很丑,却很好使。带上三四百斤的货,骑起来不比自行车慢多少,比平车可快多了!”
“没有厂家卖的吗?”
“前两年彭祖市有一个三轮车厂,但是凭票购买。有人能出得起钱,却拿不出票。最终,这个厂子倒闭了。现在,本地就没有卖的了。至于别的地方,我就不知道了!”
这时,1000件大号t恤已经整理完成,打成捆之后,全部装上了三轮车。如此一来,那1000件中号就得下一趟了。
胡大海先向彭远志使了个眼色,又向阎明说道:“阿明你跟下一趟吧,我先去仓库开门!”
昨天,彭远志骑车从城关镇大院来到服装厂,路上骑了十多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