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又让诸葛亮料中了,来者可是子龙乎( - 三国:事后诸葛亮,三兴大汉 - 神纹本神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86章又让诸葛亮料中了,来者可是子龙乎(

第86章又让诸葛亮料中了,来者可是子龙乎(1更)

黄河北岸。

一营骑兵沿黄河东行,随风而飘的“刘”字旗号,表明了主将的身份。

骄阳洒落下,映照出刘备那虽经风霜砥砺但却异常坚毅的面庞。

“吁!”

刘备勒马驻足,眺望前方地形,随后下达了驻军扎营的军令。

由于天气渐热,且自延津北岸沿黄河东行到高唐又相距六百余里里,故而刘备挑的基本都是凉快的时辰行军,等到了炎热的时辰便寻个地儿驻军扎营。

得了军令的军士,忙碌的在背阴处安营。

刘备看向一脸疲惫、嘴角都干裂了的辛哲,表达了歉意:“因我之故,让辛都尉受累了。”

辛哲“咕咚”的灌了几口水,摇头道:“是我拖累了左将军的行军才对。”

在当骑营都尉前,辛哲只是袁绍的帐前吏。

虽然也会骑马,但军旅生涯太少,似此番自延津北岸东行到高唐六百余里的长途奔行,辛哲还是头一回。

为了照顾辛哲,刘备还减少了日行里程。

即便如此,连日的奔行以及作息紊乱也将辛哲折磨得不轻。

其实这次刘备出守涿郡为都督,辛哲本可以不用跟来。

辛评甚至都已经为辛哲求了个仓官以为历练,十万步骑的仓官可不是人人都能当的。

结果辛哲却以“大丈夫当效子干公,文可为士,武可为将”为由,坚持要留在骑兵营,让辛评又气又无奈,只能捏着鼻子认了辛哲的决定。

辛评又不能直接告诉辛哲:儿啊,当初让你当骑营都尉是为了防止刘备拐走大将军的骑兵,现在任务完成了,你也不用跟着刘备了。

而刘备在听闻辛哲坚持留在骑兵营的理由后对辛哲也更为器重,行军途中既对辛哲关怀备至又悉心指点军旅常识。

辛哲倒也有几分不凡,即便被折磨得不轻也没喊苦叫累,更效仿刘备与士卒同甘共苦。

对于一个家境优渥的士族子弟而言,能吃苦耐劳如斯也是挺少见的。

叙说间。

斥候策马而来:“禀将军,疑有山匪窥营。”

辛哲不由惊呼:“怎又有山匪窥营?冀州的山匪何时变得如此多了?”

东行数日。

每日都有山匪窥营,有时候是一波,有时候是几波,最多的一日遇到了六波山匪窥营!

辛哲阅历浅,不明白缘由。

刘备却是明白:所谓的山匪,其实只是躲避赋税徭役的百姓聚众隐匿于山野间,青州的袁谭还发兵搜捕过隐匿山野的百姓,就像猎捕鸟兽一般。

都说冀州富饶,但冀州的富饶往往代指的是士族豪强富饶而非治下百姓人人有饭吃有衣穿。

袁绍刚灭了公孙瓒,便征发了十万步骑、二十余万民夫。

军威的确有了,苦的却是百姓,治下百姓只是隐匿山野当山匪而非直接跟黄巾一般起义,都算是袁绍走大运了。

“元直,分些军粮出去,莫要伤了人。”刘备叹了口气,心情也变得沉重。

徐庶没有多言,带了一队军卒熟练的搬上军粮堆放在营外,又向窥营的山匪喊话,称是“左将军发粮”。

显然,徐庶已经不是第一次执行这样的军令了。    而就在徐庶以为山匪会如之前一般取走军粮且高呼“左将军仁德”时,却见这波山匪既不来取军粮又不离开,就在原地窥视着营地。

“奇怪!”

徐庶觉察到不对劲,暗令军卒戒备。

不多时。

又见山匪身后出现数骑,皆是持枪背弓,披甲戴胄。

“竟有骑兵?”

徐庶瞳孔一缩,顿知今日遇到的山匪跟前几日遇到的截然不同,忙令军卒吹号示警。

营内的刘备正与众军卒攀谈,骤闻示警号声,不由讶异:“元直只是去分发军粮,怎会吹号示警?”

觉察到不对劲的刘备,一面令众军士备战,一面引黄忠、陈到来到营前。

“元直,什么情况?”

刘备扫了一眼营外的山匪以及那显眼的数骑骑兵,蹙紧了眉头。

“我如往日一般分发军粮,但今日的山匪既不来取军粮又不离开,不多时便来了数骑。”徐庶面色凝重:“或是曹操的细作偷藏于此,将军不可大意。”

就在刘备疑惑之时,又见对方为首一骑,竟策马向前行了几步。

“将军小心!”

黄忠、陈到二将同时向前,如雁翅一般护在刘备前方。

“此人好生雄壮!”

刘备眺望来者,见其生得极其雄壮,顿觉对方不凡。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