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团聚
《黄裳元吉》第六十三章团聚
听到刘侃说这里是书香之地,宝音借机说了来这里的公干目的,“我听掌门说过这里是书乡,是华北有名的雕版印刷和年画之乡。所以他才让我搭忽必烈王子快马来这里,主要是寻找一家靠谱高质量雕版印刷的作坊,未来掌门要印刷一些道家书籍。”
刘侃一听兴奋说,“道长问我真是问对人了,我知道哪一家最好。”
宝音,“真的,太好了,谢谢你,谢谢忽必烈王子,那我什么时候可以去看看?”
刘侃有些犹豫,“就是这最好的印刻作坊不在邢州城内,而是在附近的县城。”
忽必烈关心,“有多远?”
刘侃,“大约一百八十华里地,那个地方是邢州雕刻印刷和年画之乡,因为战乱,很多作坊匠人都流失了,但是我知道最好的一家,荆掌柜的还在经营生意,我可以带你们去看看。”
忽必烈一听有两天的路程,他来这里是有重要的工作的,于是面露难色,“金真道长,要不让刘侃陪你去,我下面还有重要的事做,现在就是出来透口气,还有就是担心你的安危,找个机会把你找回来。既然刘侃知道雕版的作坊,不如让他陪着你去,我们完事后再聚?”
“那太好了,谢谢王子。”
宝音巴不得忽必烈不在,她好认亲,忽必烈看到宝音开心的感谢自己,脸上都是喜悦,他于是心满意足的豪气的说,“好,那我就去元帅府了,刘侃你好好陪金真道长,我会同你们都元帅打招呼,帮助你们要辆车,再派几个警卫护送你们去。”
“谢谢忽必烈王子,”
金真恭敬的一个抱手鞠躬礼后,忽必烈带人走了,看到四下无人,刘侃一鞠躬作揖,“敢问金真道长可是姓耶?”
宝音看到周围无人马上握住刘侃的手,“表弟,我是你表姐耶律萱,你赶快带我去找我母亲和弟弟吧。”
刘侃激动握住宝音的手,“表姐,他们现在住在宁晋。”
“宁晋,在哪里?”
“就是离这里一百八十华里雕版印刷之乡,我们坐元帅府的好车马去,路上要走两天。”
“哪个我哥哥?“
“他很好,现在他改姓荆,就是落草邢州的意思,上次他见完你后,就在宁晋买下了一家雕版印刷作坊,那家老板就姓荆,老板见了蒙古官兵杀来要跑路,就把作坊都卖给你哥换成钱带着逃跑了。现在蒙古人占领邢州后,正好重新登记人丁,你哥哥就正好用了荆姓,以后他身份在金朝和蒙古都洗白了,不会再有人想到找他麻烦。”
宝音激动的,“太好了,管他姓什么,只要好好活着就好。”
“表姐说的对,你说你这次来找雕版印刷作坊,是不是冥冥之中有股无形的力量让你们家团圆呢?”
“表弟借你的吉言,老天就是这样安排的吧,我等不及了,我们马上出发吧。”
“好,我去看看帅府的马车来了没有,现在天气冷了,骑马我们受不了。”
刘侃去文庙门口等马车去了,宝音在孔庙前拜了又拜,“感谢神灵,感谢师父你们的在天之灵,给了我家人的平安,他们都还好好的活着呢。”
宝音走出文庙,不一会看到都元帅的车夫驾着马车来到文庙,后面还跟着有五位怯薛军的护卫和五位都元帅府的护卫,宝音虽然不喜欢有忽必烈的人跟着,但是心里还是有些感动忽必烈对她的保护和照顾。刘侃和宝音坐在马车里,由车夫驾车朝宁晋驶去,宝音小声好奇问,“耶律庆现在做什么?”
刘侃附在她耳旁,“书店的掌柜,你不知道那个书店有多大,宁晋的书是全国有名,你哥哥经手后,生意越来越红火,并且我们这里的书院都从你哥哥那里买书。“
第二天的下午,宝音坐着马车来到了宁晋县城驿站,刘侃对车夫和卫队骑兵说,“你们先在驿站休息吃点东西,我陪着金真道长去刻板作坊去看看,办完事马上就回来,有你们军士跟着会吓坏人家的。”
刘侃带着宝音走出了驿站,先是故意在街道的几个书刻作坊浏览一番,看到没有人跟着,刘侃带着宝音来到一个安静的大街。宝音看到大街的中段有一家豪华的书店,书店里面有个十七岁的英俊青年在整理书籍,在柜台后面是三十多岁的商人打扮的儒雅男子在看账本,宝音赶忙走上前动情的称呼,“大哥,”
“妹妹,你来了,”
“姐姐,你是姐姐,终于见到你了,母亲她想死你了。”
穿着圆领夹棉青色袍的耶律庆一下子过来抱住宝音,宝音被激动的弟弟拥着朝书店后院走去,现在叫荆律明的大哥赶忙挂出打样的招牌,把书店铺面的门关起来。宝音跟着弟弟来到后院,看到穿了一身淡青色圆领棉袍,五十多岁头发发白的脸相依然富态的母亲,正坐着院子中纳鞋底。她擡头看到宝音被儿子拥着进来后,听到宝音喊,“妈妈,妈妈,我是金针啊。”
宝音的母亲放下手中的活计,站起来激动的扑过来,“孩子,好孩子,金针终于见到你了。”
说完母女俩抱头痛哭,激动人心团圆时刻,荆律明和耶律庆和刘侃都围在周围感动的落泪。最后宝音擦干净眼泪,一家人互相搀扶着到堂屋的大热炕上说话。看着母亲和妹妹有说不完的话,耶律明就去厨房招呼仆人开火做饭,然后他拉着刘侃到院子中聊天把时间空间都留给宝音外,他主要是了解宝音和谁一起来的。当听到是和托雷的公子忽必烈一起来的,并且还派车马和护卫军专门陪同,耶律明思想上有些警惕,“你和我妹妹吃完饭就出发返回邢州城吧,不要让那个王爷找到这里来,金针好好的活着就好,现在她的身份特殊,我知道了她的落脚点,以后到燕京送货时候,我会常去看她。”
熟读周易和天文的神童刘侃用心的掐算了一卦,“表哥你说的没错,这个蒙古小王子,不到十五岁,心思非常的缜密,气派不凡,以后的青云路是必然的。”
耶律明忧虑,“这种人不好打交道,特别是我妹妹,听说成吉思汗的子孙很多的,成吉思汗去世后,现在新的大汗经过两年才继位,就知道王位争夺有多激烈了。我希望金针以后不要搅合到他们王权的纷争中,上次金针的师父对金针非常的好,但是他是成吉思汗近侍,让我有些忧虑。”
刘侃,“你说的刘忠禄?他和成吉思汗一起去世了。”
荆律明一听声音有些高了,“你看,当时刘忠禄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成吉思汗去世他也走了,绝对不正常,我希望我妹妹不要和那些王子们走的太近。”
刘侃摇摇头,“我看你妹妹逃不掉,她长的太美了,幸好是修道的,要不是……”
“哥哥,吃饭了。”
耶律明一撩门帘在堂屋喊院子里他们,话没说完的表兄弟俩一起回到堂屋里面。看到坐在炕桌旁的金针依偎着母亲,和耶律庆一起比划着左手的银杏叶瘢痕,“看看,我的叶子要好看些,一定是当初母亲烫你的时候下不去手。”
母亲娇啧的看了一眼宝音,“谁说的,你们都是我心头肉,”
耶律庆伸着左手说,“母亲这样做就是多余,我们白白的挨了了一顿酷刑,火烧的皮肉之苦,姐姐,小时候我什么都记不清了,就记着母亲用铁簪子烫我。结果现在姐姐找回来,也不是银杏叶的作用。”
宝音说,“才不是呢,是银簪子。要不是表弟看到这个瘢痕,才不会和我相认的,呵呵。”
刘侃笑着不说话,看着他们姐弟俩才相认几分钟就像在一起长大了一辈子吵吵闹闹的感觉。耶律庆问刘侃,“你弟弟怎么没有跟着一起来,上次他说要跟着我学刻板呢。”
刘侃说,“我在元帅府住,不常回家,今天是公干的时候看到你姐手上的银杏瘢痕,我才认识了她,我们是坐元帅府的马车来的,等会要马上回去。”
宝音的母亲有些意外,“这么急?才来呢。”
荆律明说,“妈,妹妹现在身份特殊,我们都相认了,以后我到燕京去送货,我带着您去燕京看她,现在她跟着蒙古的王子来的,所以……”
宝音明白了哥哥的谨慎,“哥哥说的对,我以后单独来的时候多住一会,这次就算了。”
荆律明好奇,“以后单独来?”
宝音,“对啊,我们掌门要我找一家雕版印刷的作坊,准备印道教书籍。”
荆律明一听高兴,“太好了,简直是苍天开眼,以后我们见面就方便了,不过回去后都不要同任何人说我们和你关系,以后全真教的道经我包干了,一定是价平质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