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小孩连 - 抗战:野兽们的荣耀 - 破金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402章小孩连

第402章小孩连

“哈哈哈哈哈……”

爽朗的笑声是宋喆原的标志,而此时此刻的宋喆原尽管没有因通县胜利召开盛大酒会庆祝,依然还是将身边这些人叫到了自己家里,在书房举办了一个小型的聚会。

这场聚会许朝阳参加了,但李副主任没去,其余参加人员还有秦徳纯、佟临阁、张志忠。

这帮人聚在一起且得聊呢,不到半宿半夜的准结束不了……

“哎,你们说这消息要是上了明天各国的报纸,小鬼子的脸是不是得气得焦绿焦绿的?”

佟临阁说完这句话,扭头看向了张志忠。

张志忠夹着烟抽了一口:“气死他们活该!”

秦徳纯则看向了许朝阳:“朝阳,这回你们217团可是给咱29军争了口气,你怎么不说话?”

徐朝阳坐在沙发上,用手肘拄着膝盖说了一句:“我折了四百多兄弟。”

一句话,所有人都沉默了。

这是所有将军从古至今的悲哀,三国时的凌统,部曲消耗殆尽后,在史书上就再无笔墨点缀,就连三国演义里关公要去战长沙的时候,喊的都是‘只带五百部曲即可’。

部曲是什么?

不是普通的兵!

是三叔、六舅、大侄子,没准还有隔着辈的二舅姥爷!

他们往往在战场上身先士卒,在攻城时攻坚、撤退时断后,因为在他们眼里,这是在为自己家的基业打仗,只要这帮人不打没,部队就有精气神儿在。

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

许褚为什么打没了自己带的三千亲兵之后垂头丧气?

这就不是死多少人的问题。

“行啦!”

穿着洋睡衣的宋喆原这时候转过了身来,左手雪茄、右手酒杯的走了过来:“不就是兵么?我给你补!”

这宋喆原说的可不是外行话,而是……

“前一段,我回乐陵扫墓,曾经的乡里乡亲总是在给自己孩子找出路似的要把孩子送到部队里。”

“我也是被逼没招了……”

“不收吧,又怕这群乡亲在背后编排我,说我宋喆原当上了大官就不认人了;收了,你说,让我将这群孩子往哪放?”

“这么着,朝阳,这群孩子我都交给你,让你打小养,养个几年,都成了十七八的装小伙子,就是一批全新的战斗力。”

许朝阳这时候抬头看向了宋喆原,问道:“都是乡亲?”

宋喆原乐了,他知道,许朝阳这是听懂了:“还亲戚套着亲戚。”

可不么!

许朝阳终于想起这群孩子是谁了,这帮孩子,是29军最小的英魂——小孩连!

小的十二三岁,大的也才十五六,在‘韩立才’描述的‘七七事变最后的证言者’中曾经提到过这批孩子。

那时候由于没有合适的军装,这批孩子就甩着宽大袍袖,挽起裤脚在29军军中进行半天文化课教育、半天军事化训练的课业,七七事变后,才随军撤出了北平,去了保定整编。

而迎接他们的命运,则……    当时的宋喆原下令将16岁以下的280人送回原籍,17岁以上的290人留在军中待命,一岁之差,就是生和死的差距。

这群小孩连军史中都没有写,是1983年有人采访了小孩连的排长余安详收集抗战史料才浮出水面,余安详曾两次给张志忠将军当过警卫员,后来才成为了整编后的59军特务营营长。

对,就是那支所有人都知道的59军。

而这批小孩,在临沂之战时,被没有援军的张志忠推上了战场,当时他们就守在战场上的高坡上,那还是1938年,曾经的小孩连,全都18了……可最终的结果是,战斗结束时,整个小孩连,只剩下了余安详和两个小孩。

他们没怂,甚至和鬼子在阵地上展开了白刃战,一个人打不过就两三个人对付一个鬼子!

“你这小子,不就是损失点兵么?咋还流眼泪了?”

许朝阳的眼眶的确湿了,为了这支小孩连,可宋喆原却觉着他依然是心疼自己的四百多弟兄。

“老顶,你用一群孩子换朝阳四百多久经战阵的兄弟,搁我,我也哭。”

哈哈哈哈哈!

秦徳纯还在缓解气氛的笑上了,他的笑声带动了屋子里的其他所有人。

宋喆原都在笑声中抿了一口酒杯里的洋酒,说了一句:“我能光给朝阳这批孩子么?”

“以咱们许朝阳的功劳,早该升上来了。”

又要升官了?

许朝阳这才抬起了头。

秦徳纯在许朝阳没漏出半点笑模样的情况下打趣道:“抬头了哎,一听升官来精神了。”

“朝阳啊,暂时还升不了你的官,毕竟大沽船厂那地方对咱29军还是太过重要……不过只要过了这个风头,你升官是板上钉钉的事。”

“你记不记着你送上来那批抢?”

宋喆原一看张志忠,张志忠接话道:“朝阳啊,那批抢太能吃子弹了,我就没见过这么能吃子弹的枪,我用那批枪组建了一个机枪连,我的天老爷,一个机枪连打光了我一个团的子弹!”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