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温馨一家人 - 儒道至圣:从替考书童到万国帝师 - 老爷车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90章温馨一家人

“岂是轻易断定?!”赵元桥也急了,猛地从怀中掏出那张被他视为珍宝的诗帖,唰地展开在卢正云眼前:

“卢公请看!此乃那萧宁今日所作之诗!您品品!您仔细品品!”

卢正云目光落下——《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这诗……这诗……

卢正云的眼睛猛地瞪圆了!

这不就是他下船时看到、让他激动不已、念念不忘想要寻找作者的那首神作吗?!

它的作者……竟然也是萧宁?!

那个八岁的书童?!

未来书圣+《哪吒传奇》作者+《咏鹅》作者=萧宁!

所有的线索在这一刻轰然贯通!

卢正云彻底惊呆了!脸上血色尽褪,只剩下无边的后悔与懊恼!

他终于明白吴千户为何那般惊喜!终于明白自己错过了什么!

“哎呀!哎呀呀!!”他猛地一拍大腿,痛心疾首,“是老夫眼拙!是老夫糊涂啊!!”

他再也顾不得什么面子,转身就往外冲:“快!快备车!老夫这就去吴家!把人要回来!”

看着祖父那慌慌张张、追悔莫及的背影,卢盛心中的气闷总算消了一些,但依旧为宁弟感到无比委屈,忍不住低声嘟囔,像是在说给自己听,又像是在向所有人宣告:

“这算什么……宁弟看完《训蒙骈句》,不过随口创作了一首……他会的还多着呢……”

他的声音不大,却如同一道终极霹雳,狠狠劈在了刚刚经历完一连串震撼的赵元桥和卢弘文头上!

两人浑身猛地一震,如同被施了定身法,僵在原地!

赵元桥缓缓转过头,声音因极致的难以置信而颤抖:“盛……盛哥儿……你方才说……这《咏鹅》……是萧宁看完《训蒙骈句》后……随口创作的?”

卢弘文也倒吸一口凉气,喃喃道:“老天啊……”

看完启蒙读物,便能随口创作出这等足以流传后世的神作?!

那他的才华……他的潜力……

两人已经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心中的惊骇。

他们对萧宁的价值评估,在这一刻,被彻底颠覆,推向了一个无法想象的极致高峰!

卢府前厅,陷入了一种近乎凝固的、极致的震惊之中。昨夜,是萧家许久以来最安稳香甜的一夜。

父亲萧仲远和大伯萧伯度终于从阴冷潮湿的牛棚回到了温暖的炕上,睡得格外沉实。

尤其是萧仲远,几乎是将儿子萧宁搂在怀里睡了一夜,仿佛生怕一松手,这失而复得的宝贝就会消失。周氏在一旁看着丈夫和儿子,脸上带着傻傻的、满足的笑容,尽管被父子俩挤得有些热,心里却比喝了蜜还甜。

清晨,天光微亮。

嘹亮的鸡鸣声和窗外愈发喧嚣的蝉噪,将萧宁从睡梦中唤醒。

他睁开眼,感受到父亲依旧环抱着他的手臂,听到身旁母亲均匀的呼吸,一种难以言喻的舒适与安定感包裹着他。

金窝银窝,终究不如自己的狗窝。回家的感觉,真好。

轻轻挪开父亲的手臂,萧宁起身走出屋子。

院子里,全家人都已经起来了,个个脸上都带着一种久违的精气神。

祖母老余氏正精神抖擞地指挥着:“云哥儿,去村头老张家问问,他家麦子收得差不多了没?要是差不多了,问问他家老大老二,愿不愿意来咱家帮工收麦,工钱一天十五文,管一顿晌午饭!”

三十两巨款,如同最强的定心丸,让这位一家之主重新挺直了腰杆,说话做事都有了前所未有的底气。

堂兄萧云闻声应了,他看起来比之前清瘦了些,但眼神明亮,身上竟隐隐带了点书卷气,见到萧宁,兄弟俩默契地相视一笑,碰了碰拳头。磨难并未磨灭兄弟间的感情。

萧宁注意到,祖母、母亲和伯娘交换了一个眼神,那眼神里充满了希望和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

他隐约猜到,家人或许已经商量好,等夏收忙完,就不再让他回卢府做书童,而是要送他和云哥儿一起去邻村李夫子的私塾正经读书了。

“宁哥儿醒了?”老余氏看到孙子,脸上笑开了花,“去活动活动筋骨!瑶儿,帮你娘生火做早饭!咱们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收麦是头等大事!”

萧宁连忙道:“祖母,我也能下地帮忙!”

“好!好!我孙儿懂事!”老余氏笑得合不拢嘴。

不知为何,只要萧宁在家,仿佛所有烦难的事情都能迎刃而解,空气中都弥漫着轻松温暖的气息。

早饭时,王氏特意给每个人的粥碗旁都多加了一颗咸鸡蛋。

一家人围坐在院里的老槐树下,就着清晨的凉风,喝着温热的小米粥,啃着扎实的窝头,细细品味着那流油起沙的咸蛋黄。

简单的食物,却吃出了前所未有的满足和幸福滋味。

然而,这份宁静并未持续太久。

院门外,一个穿着体面、腆着肚子的身影踱了进来——正是萧家村的村正。

看到村正,老余氏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拉了下来,不等对方开口,便先发制人,语气硬邦邦地问道:

“村正大人大清早来,可是衙门里又下了什么苦役徭役的名额,要摊派到我们家头上?”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