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让举人老爷和秀才公下田……收麦子?!
萧家的麦田里,此刻是一片热火朝天、却又井然有序的景象。
二十名精壮的军汉,在吴千户的亲自带领下,人手一把镰刀(部分是村民们“热情”贡献出来的),如同二十台不知疲倦的高效收割机,在金黄的麦浪中快速推进。
镰刀挥舞,麦秆应声而倒,随即被麻利地捆扎成结实的麦捆。
吴枫混在士兵中间,虽然动作略显笨拙,却干得格外卖力,仿佛这不是农活,而是一场有趣的竞赛。萧宁那句“干得好给你做个哪吒磨喝乐”的许诺,比任何军令都管用。
周围的田地里,其他村民几乎停下了手中的活计,远远地望着这前所未见的景象,脸上写满了羡慕与敬畏,却无人敢上前搭话,更无人敢说半句闲话。千户大人的威严和军汉们的煞气,形成了一道无形的屏障。
老余氏站在田埂上,看着自家那飞速减少的麦捆,脸上笑开了花,皱纹都舒展开来,心中是几十年来从未有过的欢畅和扬眉吐气。
田边,几口大锅已经支起,村里的妇人们自发地帮忙烧水、做饭,香气四溢,殷勤地准备犒劳“军爷”们。整个萧家村都弥漫着一种萧家即将“发达”的兴奋与巴结的氛围。
日头偏西,麦子已收割近半。
就在众人沉浸在这片奇异的丰收喜悦中时,村口方向再次传来了嘚嘚的马蹄声和车轮滚动声!
这一次,动静似乎更大。
村民们下意识地停下手中的活计,循声望去。
只见村口土路上,烟尘微扬,一支由五辆马车组成的车队,正不紧不慢地驶来。马车样式古朴,却自有一股文雅气度,与清晨吴家父子的军伍气势截然不同。
有了早上的经验,村民们几乎下意识地冒出一个念头:
“这……这不会又是……来找宁哥儿的吧?”
这个想法让他们自己都感到荒谬绝伦,却又忍不住如此猜测。
车队在村口停下。
第一辆马车的车帘掀开,一位面容古板、身着襕衫、头戴方巾的中年男子皱着眉头走了下来。
有眼尖的村民立刻认了出来,低呼道:“是……是卢氏族学的赵夫子!赵秀才!”
秀才老爷亲临?村民们又是一阵骚动和惊讶。
然而,更大的震撼还在后面。
第二辆和第三辆马车的车帘几乎同时掀开。
两名男子先后下车。
前面一位年纪稍轻,约三十许,面容与卢正云有几分相似,同样身着儒生襕衫,气度沉稳,眉宇间带着书卷气,正是卢家大少爷卢弘文(其具体功名需根据前文设定,此处假设为举人或准举人气度)。
而紧随其后下车的老者,才是真正让所有村民呼吸骤停的存在!
只见他头戴乌纱襥头,身着盘领右衽的蓝色绸衫,腰间束带,脚蹬皂靴,面容威严,目光如电,通身上下散发着久居人上的官威与文气——正是刚刚归家不久的卢家大爷,正牌举人老爷卢正云!
“举……举人老爷!”
不知是谁先颤声喊了出来。
扑通!扑通!
仿佛被无形的力量牵引,田埂上、村道旁,所有看清来人服饰气度的村民,竟齐刷刷地跪倒了一片,纷纷磕头,声音因激动和敬畏而颤抖:
“拜见举人老爷!”
“给举人老爷请安!”
在重文轻武观念根深蒂固的乡下,一位活生生的举人老爷的冲击力,远比一位武官千户来得更加强烈和直接!
村正气喘吁吁地再次从村里跑来,一天之内接连接待武官顶流和文官大佬,让他只觉得头晕目眩,腿脚发软。
卢正云微微颔首,算是回应了村民的跪拜,目光扫过,直接对村正道:“老夫卢正云,此来是为寻一孩童,名叫萧宁,速带老夫前去。”
村正连忙躬身,声音发颤:“回……回举人老爷的话,宁哥儿……他……他此刻正在麦田里……”
他下意识地补充了一句,语气带着几分与有荣焉的激动:“宛南城的千户吴大人,正带着军爷们,在帮宁哥儿家收麦子呢!”
“什么?!”
卢正云和卢弘文闻言,脸色同时一僵,变得有些难看。
吴家动作竟然这么快?!他们已经紧赶慢赶,还是被抢了先?!
就在这时,最后一辆马车的车帘被猛地掀开!
卢盛气急败坏地从车上跳了下来,一路小跑到祖父和父亲面前,眼睛都红了,也顾不得礼仪,指着两人就带着哭腔埋怨:
“祖父!爹!看看!看看!都是你们干的好事儿!非要……非要……”
他气得话都说不连贯:“我就知道!我就知道吴枫那小子肯定会跑来献殷勤!这下好了!宁弟肯定更生我的气了!”
他越说越急,猛地一跺脚,对着两位举人老爷和一位秀才夫子,发出了一个石破天惊、足以让所有村民怀疑自己耳朵的指令:
“还愣着干什么?!赶紧的!都去!都去给宁弟家收麦子去吧!”
“……”
寂静。
死一般的寂静。
一阵风吹过麦田,掀起层层波浪,却吹不散村民们脸上那彻底石化、震惊到麻木的表情。
让……让尊贵的举人老爷和秀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