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宪台整饬,天津三卫 - 皇明 - 雨落未敢愁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皇明 >

第232章宪台整饬,天津三卫

第232章宪台整饬,天津三卫

永乐二年冬月,明成祖朱棣下诏,在“天子渡津”之地设立天津卫,并命工部督建天津城垣。

初筑的城墙以黄土夯实,形制独特——南北短促,东西绵长,宛如一柄横卧的利剑,镇守渤海之滨。

历经近百年风雨侵蚀,至弘治四年,朝廷拨银重修卫城。

城墙不仅全面加高、增厚,更以青砖条石包砌,四座城门楼台亦重建一新。

竣工之日,工匠在每座城楼前悬挂鎏金匾额,分别题刻“镇东”“定南”“安西”“拱北”四字,昭示朝廷威仪,震慑四方。

此刻,在“镇东”匾额投下的阴影中,天津分巡道佥事陈奇瑜正负手而立,目光如炬,紧盯着官道尽头。

夏风卷起他的官袍,却吹不散眉宇间的肃杀之气。

在他身后三步之距,三道人影如铁塔般矗立。

锦衣卫指挥佥事许显纯手按绣春刀,天津海防同知钱士晋苍蝇搓手,天津饷司黄运泰负手而立。

三人神情各异,却同样屏息凝神,静候京营铁骑的到来。

“兵宪老爷,这都等了一个时辰了,京营的人马连个影子都不见,莫不是要拖到明日才来?”

许显纯焦躁地踱着步子,绣春刀的刀鞘不时磕碰在青石板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他抬头望了望天色,日头已经西斜,城楼上的镇东匾额投下的阴影越来越长。

这位锦衣卫指挥佥事心里憋着一团火。

想他在京城时,每日都能在魏忠贤跟前露脸,时不时递个话、传个信,那才叫风光。

如今被发配到这天津卫,远离权力中心,他只觉得自己的含权量直线下跌。

就像这夏日的太阳,眼瞅着就要沉下去了。

许显纯忍不住又摸了摸腰间的牙牌,冰凉的触感让他更加烦躁。

不能常在魏忠贤跟前奉承,他这官位还怎么往上爬?

再过些日子,那些个会来事儿的同僚,怕是早把他的位置给顶了!

“应是今日到的,再等等罢。”

陈奇瑜的声音平静如水,但眼神却闪烁不定。

他负手而立,目光始终盯着官道尽头。

此番奉旨巡查天津,在锦衣卫指挥佥事许显纯的鼎力协助下,陈奇瑜以雷霆手段彻查天津三卫。

随着调查深入,一桩桩触目惊心的罪证浮出水面,饶是陈奇瑜也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天津三卫(天津卫、左卫、右卫)额定兵力五千六百人,实际兵员竟不足两千。

那些空额粮饷,早被各级军官中饱私囊。

更令人震怒的是,本该保境安民的漕军,竟与本地商户沆瀣一气,盗卖朝廷粮米,暗中形成津门漕帮这等黑市势力。

天津卫指挥使张尔心更是荒淫无度,终日沉湎酒色。

校场荒废,野草疯长足有三尺之高,锈蚀的兵器散落其间,宛如乱葬岗般凄凉。

最令人发指的是,七成军田被军官私占,世代戍边的军户竟沦为权贵私奴,在鞭笞下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

当陈奇瑜提出整饬军备时,三卫世袭军官立即结成同盟,明里暗里处处掣肘。

这些盘根错节的利益集团,就像一张密不透风的蛛网,将天津卫裹挟得密不透风。

面对如此局面,陈奇瑜不得不暂缓行动。

没办法,手中无兵,不敢轻举妄动。

“来了!京营的兵马到了!“

天津饷司黄运泰突然高喊一声,手指向官道尽头。

只见远处尘土飞扬,如黑云压境般滚滚而来。

随着马蹄声渐近,一支精锐之师赫然显现。

兵卒们身披锃亮铁甲,在冬日阳光下泛着冷冽寒光。

个个虎背熊腰,步伐整齐划一,踏得地面微微震颤。

为首三员大将更是威风凛凛,正是神机营参将赵率教、神枢营参将祖大寿、神武营参将黄德功。

陈奇瑜见状,立即整肃衣冠快步相迎,拱手道:“三位将军星夜驰援,本官在此恭候多时了!”

赵率教等人见宪台亲迎,连忙滚鞍下马。

三人单膝跪地,抱拳行礼:“末将参见宪台大人!”

虽见三位参将品级皆高于自己,陈奇瑜却坦然受礼。

他腰间悬挂的尚方宝剑在鞘中轻鸣,仿佛在提醒众人:此刻站在这里的,是代天巡狩的钦差大臣。

陈奇瑜亲自上前,将三位参将一一搀扶起身。

他目光灼灼地望向赵率教,沉声问道:“不知三位将军此番带了多少精锐前来?”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