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黜虚求实,禁报集权 - 皇明 - 雨落未敢愁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皇明 >

第213章黜虚求实,禁报集权

第213章黜虚求实,禁报集权

天启元年,四月初十,殿试后一日。

天穹澄澈如洗,万里无云,炽烈的阳光倾泻而下,将紫禁城的金瓦朱墙映得熠熠生辉。

虽才过立夏,但酷暑之势却愈发逼人,空气中蒸腾着燥热,连一丝微风也无。

天将亮未亮。

少年天子朱由校便已端坐于奉天门御门听政。

他身着明黄龙袍,眉宇间虽稚气未脱,却透着与年龄不符的沉静。

待奏疏逐一议毕,他略一抬手,内侍即刻高呼“摆驾文华殿”。

顷刻间,仪仗如云,旌旗蔽日,帝辇在侍卫的簇拥下缓缓穿行于宫巷。

辇轮碾过青砖,朝文华殿而去。

此刻。

文华殿外,以首辅方从哲为首,孙如游、孙慎行等一众阁臣早已伏跪阶前。

“臣等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见天子驾临,众人齐声山呼万岁,声震殿宇。

“众爱卿平身。”

朱由校稳步下辇,缓步踏入文华殿,殿内檀香缭绕,金砖铺地,御座之上雕龙盘踞,威仪尽显。

他拂袖落座,目光沉静地扫过阶下众臣。

首辅方从哲手捧笏板,趋前一步,躬身行礼,声音恭敬而沉稳:

“陛下,昨日臣等已从殿试答卷中遴选出上佳之作十二篇,皆文采斐然,见解独到,恭请陛下御览钦定。”

殿试名次,历来由天子亲裁,状元、榜眼、探花三鼎甲之选,更是关乎朝廷颜面与士林风向,非帝王不可决断。

朱由校自然知晓流程,他此刻倚靠着龙椅,表情很是放松。

“念吧。”

“是。”

读卷官孙慎行手持一份殿试策论,恭敬跪伏于地,双手捧卷,朗声宣读道:

“臣谨奏《理财十疏》,伏惟陛下圣鉴:

学生倪元璐谨奏:为陈理财十事以裕国用事

学生闻治国之道,必先足食;经邦之略,首在理财。今国用匮乏,民力凋敝,臣不揣愚陋,敢献十策。

其一曰清丈田亩。江南膏腴之地,豪强隐占者十之五六。宜遣廉能之臣,履亩丈量,使赋役均平

其二曰裁撤冗费.

其三曰整顿盐法.

其四

其五

半刻钟后。

殿内檀香氤氲间,孙慎行诵读的策论声戛然而止。

朱由校眸光微动,这《理财十疏》的锋芒他再熟悉不过。

昨夜殿试烛影摇红,少年天子亲自为伏案疾书的倪元璐掌灯,看着他写下《理财十疏》。

此刻策论重现朝堂,朱由校唇角掠过一丝几不可察的笑意,目光扫过阶下低眉顺目的方从哲。

老方,你也是一个识抬举之人了。

感受到皇帝的眼神,方从哲暗叹一声,与身侧的孙如游交换了个心照不宣的眼神。

昨夜皇帝破例为寒门举子秉烛的轶事早已传遍京师。

既蒙圣眷,这三鼎甲之位便如同烫金玉带,他们这些读卷官岂敢不顺势成全?

他这个傀儡首辅,还想着多当几年呢!

“陛下,此卷已念毕。”孙慎行恭敬的合上考卷。

司礼监掌印太监魏朝闻言,躬身将考卷呈至御前。

朱由校接过殿试考卷。

这份殿试卷规制森严:卷首礼部大印鲜红如血,其下‘倪元璐’三字笔力千钧。

翻过扉页,蝇头小楷写就的履历详实如牒:浙江上虞人士,万历四十六年举人,天启元年贡士,三代名讳工整列于黄麻纸上。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其父倪涷的仕宦记载:琼州知府任内拓海疆、兴文教,虽已作古,却留得清廉刚正的官声在士林流传。

能写出如此策论,想来倪元璐幼承庭训,耳濡目染间早将父亲经世济民的抱负化入骨髓。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