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以威立威,以恩收心
第186章以威立威,以恩收心
杨涟彻夜未眠。
实际上,今夜的淮安府的官吏商贾,利益相关者,能够睡着的人并不多。
整整一夜,淮安府喋血。
昨夜的骚乱渐渐平息,雷霆行动之下,各方都来不及反应。
但杨涟心里很清楚,要整顿运河漕运,光杀几个人,那是完全不够的。
如果真这么简单,历代的巡漕御史,有胆魄,有手腕的人早就做了。
雷霆行动虽以铁腕肃清了漕运积弊,但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若不能妥善善后,漕运瘫痪、民变四起的危局恐难避免。
当务之急,是要迅速填补权力真空。
杨涟深知,唯有擢拔一批德才兼备的实干之臣坐镇要职,方能将这场变革推向深入。
他指尖轻叩案上名册,这些名册是锦衣卫先期收集而来的名单。
烛火将漕运副总兵陈璘、淮安府通判张文焕、户部仓场主事林汝翥等人的名字映得忽明忽暗。
他抬眼看向李养正,声音低沉却透着不容置疑的锐利:“漕运衙门经此一役,百废待兴,此些人底细如何?可堪大用?”
李养正虽肩伤未愈,仍挺直脊背,沉声答道:“杨公明鉴,此三人皆非趋炎附势之辈,虽在漕运衙门多年,却未被杨国栋之流拉拢腐化。”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陈璘善水战,曾率轻舟截杀白莲教水匪,身中三箭仍死战不退;张文焕执掌漕粮核验,素有‘铁面判官’之称,连周德兴的贿赂都敢当堂掷回;至于林汝翥,杨国栋曾以三千两白银诱他虚报仓廒存粮,反被他将贿银封存,直呈户部弹劾!”
“这么说,这些人都是可用之才了。”
杨涟眸光微动,朱笔在名册上重重一划:“既如此,本官要见一见他们。”
太阳渐渐升起。
漕运总督府衙门的青石阶上还残留着未干的血迹。
陈璘、张文焕、林汝翥三人依次踏入大堂。
他们官袍齐整,神色肃然,虽一夜未眠,眼中却无半分倦怠,反倒透着几分锐利。
昨夜动乱,消息渐渐传递出去,三人既是兴奋,又是担忧。
兴奋的是,漕运终于有人来清洗了,担忧的是,漕运经过如此震荡,当真不会出乱子?
众人心情复杂,对着案前的杨涟、李养正行礼。
“我等拜见天使、总督!”
杨涟端坐案前,指尖轻叩桌案,目光如刀,缓缓扫过三人。
“昨夜淮安血流成河,诸位可知为何?”他声音低沉,却字字如铁。
陈璘率先抱拳,嗓音沙哑却坚定:“杨公雷霆手段,诛杀叛逆,肃清漕运,末将虽为武夫,亦知国法不容亵渎!”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狠色。
“杨国栋、刘三刀之流,早该伏诛!”
杨涟目光微动,这是个可用之人,锦衣卫密报没写错。
他转头转看向淮安府通判张文焕。
“通判以为呢?”
张文焕面色冷峻,袖中双手紧握成拳:“下官为通判数年,亲眼所见漕粮亏空、贪腐横行,却碍于周德兴等人权势,屡屡弹劾无果。”
他抬头直视杨涟,声音微颤。
“昨夜见杨公斩尽奸佞,下官……只恨未能亲手刃之!”
林汝翥话语更加激动,说道:“杨公明鉴!下官曾三次密奏户部,揭发仓场亏空,却皆被压下。若非杨公此番犁庭扫穴,下官怕是此生难见天日!”
堂内一时寂静,唯有烛火摇曳。
杨涟缓缓起身,袖袍一振:“好!既如此,本官今日便给你们一个整顿漕运、青云直上的机会。”
他目光如炬,一字一顿道:“陈璘,即日起代掌漕运总兵官之职,整顿军务,肃清余孽;张文焕,暂代淮安知府,安抚百姓,清查府库;林汝翥,升代仓场侍郎,三日之内,我要见到漕粮账目分毫不差!”
三人闻言,齐齐单膝跪地,声音铿锵如铁:“下官(末将)必不负杨公所托!”
杨涟微微颔首,目光中透出一丝赞许与期许。
他负手而立,声音沉稳而有力:“陛下求贤若渴,常不拘一格擢拔人才。尔等若能在此番差事中尽忠职守,这‘代’字去留,不过陛下一句话的事。”
陈璘闻言,虎目圆睁。
升官进爵的机会就在眼前,陈璘做了多年副总兵,如何不把握住这个机会?
他当即抱拳朗声道:“末将愿立军令状!十日之内,必肃清漕运沿线匪患,整顿水师,若有差池,甘受军法!”
张文焕深吸一口气,心中激荡。
通判到知府,看似是一步,然而这一步,许多人一辈子都没有跨过,如今机会再面前,张文焕如何不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