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龙旗蔽野,豹略临戎
第146章龙旗蔽野,豹略临戎
在中央集权体制下,皇帝对军队的绝对控制是维持统治、防范内乱、抵御外敌的基石。
一旦军队失控,轻则权臣篡位、藩镇割据,重则王朝倾覆、神州陆沉。
东汉末年汉献帝无直属军队,沦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傀儡,终被曹丕篡位。
唐末昭宗禁军被宦官与藩镇控制,皇帝遭囚禁弑杀,唐朝名存实亡。
景泰帝因疏于掌控京营,导致英宗复辟,忠臣于谦被杀。
汉献帝、唐昭宗等“傀儡皇帝”的悲剧,皆因无兵权而任人摆布。
强军则国强,军散则国亡。
皇帝拥有一支绝对忠诚的军队,是防止内乱、抵御外敌、维护皇权的生死线。
失去军队控制的皇帝,轻则大权旁落,重则身死国灭。
前朝关于此事的教训,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因此,朱由校对于京营,对于新军,都是极为重视的。
天启元年一月十一日。
皇帝骤然间下令,巡视驻守在丰台的京营。
得到皇帝诏令,内阁首辅方从哲、礼部尚书孙慎行、兵部左侍郎张经世,迅速到达乾清宫,拜见皇帝。
东暖阁内,朱由校已经是准备出发了。
得黄门太监通报,方从哲等人求见。
“让他们进来。”
朱由校心中清楚,这些人因何来见他。
不就是劝他不要出宫吗?
很快,三人便心事重重的进入东暖阁,对着皇帝重重行礼。
“臣等,恭请陛下圣恭万安!”
朱由校缓缓问道:“诸位前来,可有要事?”
内阁首辅方从哲须发微颤,礼部尚书孙慎行以额触地,兵部左侍郎张经世官袍后背已洇出汗痕。
“陛下!”
方从哲声音沙哑,说道:“京营新整,兵卒多充流民,恐有暴戾之徒混迹其中。御史代天巡狩本是祖制,何须圣驾亲临险地?”
孙慎行直起身,朗声说道:“臣查《大明会典》,天子巡营需先净道、设帷,如今京畿流民众多,匪患未清,若有人以火器行刺,恐怕.”
话未说完,他瞥见皇帝唇角讥诮的弧度,慌忙伏地。
朱由校将手中奏本重重合上,青玉扳指在紫檀案几上磕出脆响。
他目光扫过阶下跪伏的方从哲等人,忽而轻笑一声:
“诸位可知《汉书》载汉文帝自代邸入未央宫时,周勃进言‘愿陛下毋轻出’?文帝答‘朕闻古之帝王,不窥牖而知天下,今朕视事不明,当亲巡四方’。
神宗皇帝在时,朕随驾南海子围猎,见猎户为贡鹿皮冻毙道旁。御史的奏章里,可会写这些?”
汉文帝之所以贤明,便是知晓民间疾苦。
朕欲效仿贤君,尔等何意阻朕?
张经世急叩首:“陛下!汉时匈奴在漠北,今建奴距京师不过四百里!京营虚额七成,若遇刺客.”
“京畿重地,焉有刺客?”朱由校没有让张经世把话说完。
他之所以骤然下令巡视京营,本就是防刺客。
若是提前通知了,才给有心人准备的时间。
“朕乃大明天子,若连个紫禁城都不能出,还算什么皇帝?”
久困紫禁城,一旦言路闭塞,那他便要成为第二个袁世凯了。
这种事情,他绝对不能让他发生!
见方从哲三人已经不敢多说了,朱由校缓缓说道:“朕非出巡,还在京郊,诸位无须多言了。”
朱由校巡视京营,还在京城周遭转悠,本质不是出巡。
朱由校的言外之意很清楚:若是那天他真的出巡,譬如下江南这种,你们劝谏反对,朕不会多说,若是连巡视京营都要阻止,朕得怀疑你们的用心了!
“臣,明白了。”
方从哲当即表态。
对于这些人的心思,朱由校心知肚明。
大臣反对皇帝出宫,表面理由是安全、财政、礼法,实质是文官集团与皇权的博弈:
文官需将皇帝禁锢在紫禁城,以维持“内阁-六部”主导的行政体系。
毕竟在南京,还有一整套行政班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