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狎宴伏甲,铜驼锁胄 - 皇明 - 雨落未敢愁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皇明 >

第128章狎宴伏甲,铜驼锁胄

第128章狎宴伏甲,铜驼锁胄

泰昌元年,十二月十五日。

大雪终于停了。

承天门的事情,渐渐落下帷幕。

撺掇上书的主犯王纪、孙玮二人,被判凌迟之刑,诛三族!

其余人各有论罪。

而借着这股东风,朱由校更是将与京营、晋商有勾连的所谓的文官,尽数问罪。

要么问斩,要么抄家流放,总之,一股脑都处理了。

这下子,没人敢上奏说个不字。

便是请他派文官协理西山锐健营和丰台大营的奏疏,这几日都少了许多。

而《皇明日报》的发行节奏愈发紧凑。

第二期、第三期、第四期接连刊印,几乎三日一简讯,七日一详报。

国子监学子奏议、京营弊案、晋商勾结等要闻轮番见诸报端。

这些报道自然难称公允,字里行间皆透着鲜明的立场。

其用意,正是要撕下那些道貌岸然者的伪善面具,更要让黎民知晓:当今天子确是在宵衣旰食,为社稷苍生励精图治。

这时候的百姓尚未开蒙,识字者不多,能通文墨者更是凤毛麟角,具备明辨之智者实属罕见。

这份钤着官府大印的邸报,辅以铺天盖地的宣讲,在庶民眼中自是金科玉律。

茶坊酒肆间,但凡识得几个字的,无不对着报纸指指点点;即便目不识丁者,听闻官差敲着铜锣宣讲报章,也都竖起耳朵连连称是。

朝廷喉舌之威,正在于此:它说太阳打西边出来,百姓就真会去西边找日头。

京城这边的事情告一段落,而在另外一边。

在皇帝下诏催促之后,两万京营兵卒紧赶慢赶,终于加快速度,在今日到达了开封。

京营全体将士在城外驻扎。

河南总兵张嘉策在京营大军到了的第一时间,便至营中,拜见英国公张维贤。

他本来认为京营兵卒是大明的精锐,然而,才踏入京营大营,眼前的景象就让他心头一震。

营中军士三三两两聚作一团,有的袒胸露腹倚着兵器打盹,有的蹲在泥地上掷骰赌钱,呼喝之声不绝于耳。

更有人拎着酒坛踉跄走过,衣甲歪斜竟无人约束。

沿途所见帐篷破败不堪,篷布上补丁摞着补丁,几处灶台边散落着发霉的馍渣。

兵器架上刀枪锈迹斑斑,弓弦松弛如枯藤,箭囊里羽箭七零八落。

战马瘦骨嶙峋,马槽中草料混杂着泥沙。

远远的能够听到一阵喝骂声,却是两名军汉为争半只烧鸡扭打在地,周围兵卒非但不劝,反倒哄笑着下注赌输赢。

张嘉策攥紧马鞭的手微微发抖,这般乌合之众,莫说剿贼御虏,怕是连河南汛兵的操演阵仗都比不得!

这是我大明京营的精兵?

河南总兵张嘉策怀着复杂的心情,进入京营的中军大营,见到了端坐在大营之中的英国公张维贤,旁边侍立的,正是其子张之极。

除此二人外,还有一个身穿司礼监太监袍服的司礼监随堂太监李永贞端坐一旁。

“河南总兵张嘉策,拜见英国公!拜见李公公!”

“总兵官无须多礼,起来罢。”

张维贤并没有摆什么架子,而李永贞没有说话,只是对着张嘉策点了点头。

“坐吧。”

河南总兵张嘉策是个精干的中年人,他是万历皇帝钦点的河南总兵,泰昌帝登基之后,他这个河南总兵,其实被撤换了,调宣府副总兵王洪为河南总兵官。

然而,这任命还没到王洪手上,泰昌帝便驾崩了。

直至今日,也没见到王洪前来,自然这河南总兵官,还是由他做着。

为了保住自己河南总兵的位置,张嘉策接到皇帝密旨之后,便决心要将皇帝给的差事办好,给新君留下一个好印象!

“国公一路行军至此,辛苦了,陛下已有密旨,此番卑职全程听从国公指挥,还请国公言明,在下到底需要做些什么事情?”

刚坐下去,屁股还没坐热,张嘉策便迫不及待的想要干活了。

张维贤却并没有着急,他沉吟片刻,问道:“总兵方才进营,一路上来,可有什么感受?”

感受?

张嘉策咽了一口唾沫。

我能直说京营的兵卒,连他手底下的乡兵还要不如吗?

思索良久之后,张嘉策昧着良心说道:“国公治军,果然别具一格。末将方才入营时,见将士们不拘小节,颇有古时‘解衣盘礴’的豪迈之气。

这等自在气象,倒比那些整日绷着脸的营盘更显真实,想来国公是故意松了缰绳,好让儿郎们养足精神应对之后的练兵之事?”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