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青衿陷阵,士林操戈 - 皇明 - 雨落未敢愁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皇明 >

第122章青衿陷阵,士林操戈

第122章青衿陷阵,士林操戈

东林会馆外。

王纪眉头一挑,显然对孙玮能够将皇明日报搅黄的方法很感兴趣。

“纯玉,速速与我道来。”

孙玮看了周围人来人往,说道:“此处不是说话的地方。”

“那要去何处?”

孙玮神秘一笑,说道:“首善书院!”

闻听此言,王纪似乎知道孙玮的方法是什么了。

两人一道,坐轿前往首善书院。

首善书院位于北京内城宣武门内,紧邻天主堂,与象房隔街相望。

其地属士大夫聚居区,距国子监约3里,距贡院不足2里,为进京举子、监生往来必经之地。

此书院为邹元标等东林党人筹建,邹元标、冯从吾等东林学者常在此讲学。

进京的举子、国子监的监生,常在此地盘桓。

王纪也算是大儒,也时常在此地讲学,有不少拥趸。

进入首善书院,孙玮选了一间雅间密室,紧闭房门之后,两人相对而坐。

“纯玉,此地无人,可直言罢?”

到了此地,孙玮也不藏着掖着了,当即说道:“惟理兄岂不闻‘釜底抽薪’之计?

那皇明日报所用雕版、纸张、油墨,哪一样不是仰赖江南供应?

苏州顾氏掌控松烟墨,徽州吴氏独揽澄心堂纸,这两家与东林渊源极深。

只需一封密信.”

孙玮脸上露出自得之色,紧接着说道:“让江南断供原料,再鼓动国子监生以‘禁绝伪报’之名上书废除司礼监的印书局,届时陛下难道还能为几张废纸,与天下士子为敌?”

要说,这个世界上,谁最容易煽动,谁最容易上头。

答案只有一个:年纪轻轻的读书人!

年轻的读书人最容易被煽动,是因为他们往往血气方刚、涉世未深,对理想抱有纯粹的坚持,却缺乏对社会复杂性的深刻认知。

他们尚未经历现实的磨砺,容易受到激昂言论的感染,将书本中的道义简单套用于现实,从而在煽动者的引导下,不加辨别地投身于看似正义的行动中。

此外,读书人群体聚集在书院、国子监等场所,彼此影响,情绪极易扩散,形成集体行动的浪潮。

“惟理兄在这些监生,读书人中,素有威望,他们信你说的话,只要你一番煽动,他们必定会为正义之事奔走,届时,以国子监监生、进京赶考的学子在前冲锋,我等在后声援,陛下又能如何?难不成,将这些监生、学子全部杀了不成?”

王纪听到最后,也忍不住深吸一口气。

孙玮此计,当真是毒计!

利用那些未谙世事的学子,让他们去对付皇帝。

如此一来,他们在后面,就不需要承担什么风险。

便是皇帝龙颜大怒,杀的,也是这些人,而不是他们。

而事情一旦成功,他们便可以顺势而出,主要的功劳,又是他们的。

妙!

妙啊!

“纯玉兄当真有好主意!”

王纪眼神闪烁,当即说道:“我这便去将我的几个得意门生唤过来!”

他手下的学生有很多,此刻有能力,有胆子为他奔走的,王纪脑海中,已经是有人选了。

王纪沉吟片刻,随即出了密室,吩咐随从:“去把赵明远、陈子瑜、郑世襄三人请来。”

不多时,三名年轻士子快步走入雅间,皆是青衫儒巾,眉宇间透着锐气。

赵明远身材修长,面容清俊,是三人中才思最敏捷的,曾以一篇《论新政》在国子监引起轰动;陈子瑜则沉稳内敛,但笔锋犀利,尤擅策论,家中在江南颇有产业;郑世襄年纪稍长,性格果决,因祖上曾出过进士,对功名极为热切。

三人因泰昌帝驾崩,会试延期,正郁郁不得志,此刻见王纪召见,眼中皆闪过一丝期待。

王纪微微一笑,道:“今日唤尔等来,是有要事相商。”

孙玮接过话头,目光灼灼:“三位皆是俊杰,如今朝廷奸佞当道,伪报横行,正需有志之士拨乱反正。”

赵明远眸光一闪,拱手道:“先生若有差遣,学生万死不辞!”

陈子瑜与郑世襄亦齐声附和。

“学生等也一样。”

王纪目光灼灼,环视三人,沉声道:“诸位可知那《皇明日报》为何物?此报表面宣扬新政,实则暗藏祸心!它违背祖制,擅改圣贤之道,若任其横行,将来必为阉党所用,成为诛杀忠良的利器!“

他猛地一拍桌案,声音愈发激昂:“尔等皆是饱读诗书之人,当知'文以载道'四字的分量。今日若能挺身而出,阻止此等奸佞之举,非但能匡扶社稷,更能青史留名!届时陛下必知尔等忠义,天下士子亦当以尔等为楷模!“

赵明远眼中燃起斗志,拱手道:“先生教诲,学生铭记于心!这等祸国之事,断不能容!“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