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良玉避祸,崇明蓄逆
第502章良玉避祸,崇明蓄逆
天启三年,一月十五。
重庆府城的雪终于开始融化,檐角垂落的冰棱滴着冷水,在青石板路上砸出一个个小坑,混着泥泞汇成黑褐色的水流,沿着街道蜿蜒淌向大江。
湿冷的空气裹着煤烟味,明明已过正月,却比深冬还要刺骨。
更让人寒心的,是城里弥漫的紧张气息。
府前街往日里该是叫卖声不断的,此刻却冷冷清清。
几家布庄、粮铺的门板紧紧关着,只在缝隙里露出一双双警惕的眼睛。
偶尔有行人匆匆走过,也是缩着脖子,贴着墙根快走。
前几日,城西张记粮铺被一群挎刀的白杆兵抢了半仓米,掌柜的拦着说理,竟被一刀劈在胳膊上。
昨日又有传闻,城外李家村的佃户,只因多说了两句“兵爷不该拿东西”,就被拖到村口的老槐树下打了二十军棍,至今还躺着起不来。
“哪是白杆兵啊……”
茶馆里,一个穿短打的货郎压低声音,对着同桌的人叹气。
“我前日在城门口瞅见了,有几个兵的口音,分明是贵州那边的。
怕不是奢家的人,借着秦总兵的名头作恶!”
这话一出,同桌的人赶紧摆手,示意他别再说了。
如今城里谁不知道,“白杆兵”的名声已经臭了,可谁也不敢明着说,怕惹祸上身。
士绅们更是急得团团转,这几日递到府衙的呈文堆了半尺高,全是请求巡抚徐可求驱逐秦良玉的。
再这么下去,重庆府的民心都要散了。
此刻。
府衙内堂。
徐可求坐在主位的酸枝木椅上,他穿着一身绯色官袍,鬓角的白发在烛火下格外显眼,眉头皱得紧紧的,显然也被外头的风声搅得心烦。
下首左侧,奢演正襟危坐。
他端起茶盏,却没喝,只是轻轻吹了吹浮沫,说道:
“抚台,您是真能忍啊!秦良玉和她的白杆兵,在重庆府都闹成什么样了?
百姓怨声载道,士绅人人自危。
就算陛下先前看重她平叛的功劳,也不能不顾重庆府的民生吧?
这样的人,不把她赶出重庆府,日后怕是要出更大的乱子!”
他话音刚落,右侧的黄守魁立刻点头附和。
这位四川副总兵穿着一身墨绿色武官袍,腰间挂着长刀,面容刚毅,只是眼底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
“奢家郎君所言极是!”
黄守魁往前凑了凑,说道:
“秦良玉身为总兵,却管束不了手下,纵容士兵劫掠百姓,这已经失了军心民心!
依末将看,她根本不配坐这四川总兵的位置!”
这话里的私心,徐可求不是听不出来。
黄守魁是万历十七年的武探花,从南京浦子口守备一路升到四川副总兵,资历、战功都摆在那里,早等着接总兵的位子。
谁知道去年陛下一道圣旨,就把总兵之位给了秦良玉,黄守魁心里的憋屈,府衙上下谁不清楚?
如今有机会挤走秦良玉,他自然不会放过。
徐可求沉默着,似乎有些松动了。
奢演眼尖,看出徐可求神色松动,立刻趁热打铁。
“抚台,还有一事。
听闻江南那边,袁可立大人已经对苏州府的王好贤用兵了。
王好贤那厮勾结乱党,势力不小,可一旦他不敌,肯定会往南逃窜,到时候衢州就危险了!”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更恳切。
“眼下正是需要兵力支援江南的时候,不如就借着这个由头,调秦良玉和她的白杆兵去衢州。
既解了江南的急,也能让重庆府喘口气,岂不是两全其美?”
这话正好说到了徐可求的心坎里。
若是能把秦良玉调走,既不用直接处置她,免得触怒陛下,又能平息重庆府的民怨,还能给朝廷一个“支援江南”的政绩,简直是一举三得。
他抬眼看向黄守魁,见黄守魁也连连点头,眼底的犹豫渐渐散去。
是啊,这么一来,所有问题似乎都能解决了。
“只是,如何让秦良玉心甘情愿调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