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第233章一城两面
第233章第233章一城两面
为了尝到眼前这份鱼杂煲原本的味道,禾嫒尺往自己碗里加上少许山胡椒油,浇上一勺热汤混合均匀,再将锅里的鱼杂往里泡了泡,才放进嘴里。
鱼籽的颗粒刚入口,便在嘴里逐渐散开。
咸鲜中带着微酸辣意的鱼杂汤早已渗入每颗鱼籽的缝隙当中。
随着咀嚼,鱼籽绵密又微微粘牙的口感充满口腔,每咬一下,它便在牙齿的缝隙之间迸开。
再多嚼几下,山胡椒油特有的清香味,便会淡淡浮现在舌尖,赶走高蛋白鱼籽自带的少许腻味。
果然。
禾嫒尺更加确定了自己的感觉。
眼前这锅鱼杂的调味确实和贵州菜有相似之处,尤其是锅里加的新鲜番茄和山胡椒油。
或者说木姜子油吧。
地理不太好的禾嫒尺放下筷子,打开地图搜索湘西的位置。
她发现湘西再往西边过去些还真是贵州,难怪饮食习惯有相似的地方。
省与省之间的界限好像也没那么清晰嘛。
这么想着,她给自己夹起一块脆嫩的鱼泡,随后看向华蕾。
“鱼杂的味道对你来说可以接受吗?”
“嗯。”刚尝过鱼杂地华蕾点头应着,还给自己盛了一小勺鱼杂汤仔细品味。
“有点神奇的调味。”华蕾是这么评价的。
在干掉两大块鱼籽后,华蕾不由自主地开始将注意力放到被禾嫒尺搁在一旁的山胡椒油上。
一边吃饭,一边往那瞄。
最终,她没忍住自己的好奇心,直接越过禾嫒尺将山胡椒油的瓶子拿起,打开瓶盖闻了好几下。
“你是说,我之前对这里的饮食不太适应,就是因为这个小瓶子里的油对吗,不难闻啊?”
她疑惑地思考着,像是想起些什么:“好熟悉的气味,像芳香油……”
似乎是因为觉得山胡椒油的气味闻起来不难受,她干脆往自己的筷子上倒了一滴,然后放嘴里尝。
有时候人就是这样,越不让吃越要吃。
禾嫒尺虽然让t厨师别往鱼杂锅里放山胡椒油,却一点也不影响华蕾非要亲自试试它的味。
尝过山胡椒油的华蕾吧唧两下嘴,然后满脸一言难尽的表情看着禾嫒尺。
好奇心是会传染的。
从未试过空口吃山胡椒油的禾嫒尺也给自己弄了一滴油尝。
凉凉的,香气很浓,但油本身不咸不辣不酸不甜,也不麻,没什么味。
“嗯。”
这里的山胡椒油确实和木姜子油是一个东西,之前她在家做贵州调料测评的时候尝过,差不多就是这个味。
对了,这家店的鱼杂煲感觉还不错。
禾嫒尺招来服务员:“你好,我是做自媒体的美食博主,可以商量个事吗,我想在店里取点视频素材……”
……
或许是因为弄明白了自己之前对湘西菜不太能接受的缘由,接下来几日,华蕾对当地美食兴趣越来越浓厚。
甚至还尝了尝禾嫒尺买的当地零食鱼嘴巴。
两人游玩路线相对一致,便干脆直接结伴从张家界路过芙蓉镇再玩到凤凰古城,成功将热门湘西旅游路线打卡一遍。
也是这个时候,禾嫒尺才知道,张家界-芙蓉镇-凤凰古城这条游玩路线不光在国内有名,在国外也有一定名气。
“难怪在路上总能碰见好些外国游客。”禾嫒尺恍然大悟。
“是的,我也是外国游客。”华蕾说这句话的时候,正跟禾嫒尺一起在凤凰古城非常有名的虾饼店外排队买虾饼吃。
前边也在排队的两个半大小孩听了还好奇地偷偷瞄她几眼,然后把刚拿到手的虾饼放进嘴里。
下锅之前还新鲜得活蹦乱跳的小河虾在做成饼后,虾肉依旧饱满紧实,吃起来没有虾壳的坚硬感,一口咬下“嘎吱”作响。
明明是油炸的虾饼,吃起来却充满河虾的鲜甜清香。
小朋友吃上几口虾饼后,满脑子都是如何能让家长再买一个的想法,再没思考是不是能用外国游客练习一下英语口语的事。
而这位小朋友心中的外国游客则正操着一口被腌入味的湘味普通话对炸虾饼的奶奶说:“少刷点辣酱谢谢!”
……
禾嫒尺对凤凰古城的第一印象印象不算太好。
虽说她出行的日子是淡季,但或许是因为她到凤凰那天恰好碰上周末吧,古城里从附近过来的游客数量还真不算少。
白天在古镇里逛着,总觉得镇子稍微小了些,街边店铺里的商品千篇一律,路上到处都是举着牌子揽客的商户,照相馆开得到处都是。
晚上酒吧里头乱哄哄,大街小巷上到处都是在大声说话做直播的主播,除了夜景灯光好看以外,好像没啥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