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第149章谢谢大家的流量,比心……
第149章第149章谢谢大家的流量,比心……
一家店开的年限只要够长,喜欢的人够多,就是会有粉的。
所以有小部分喜欢在网上冲浪的土味龙虾馆粉丝跟禾嫒尺在评论区干了一架。
648:我在土味龙虾馆消费这么多年,充卡都充了5000以上,这家店的虾连腮都是白的,不然我也不会去吃那么久。
[消费记录照片][订单记录][虾的照片]
朗读不好:这家店能做清蒸,冰镇虾,如果虾不好,一下就看出来了,店怎么可能开这么多年?
更别提还年年排队,点评一万多条,总评分4.5,在必吃榜上就没下来过,你该不会是对家买来的水军吧?
大石榴:对家出了多少钱?我土味龙虾馆出双倍[狗头]
……
诸如此类的评论不少。
要说是否带来影响呢?
有,真有。
其实小龙虾测评是禾嫒尺本人在小龙虾店踩了好几次坑,诞生出自己不想花冤枉钱吃小龙虾,也希望粉丝们能少花冤枉钱的想法后,才做出来的作品。
这种城市限定测评作品做出来其实有点吃力不讨好。
首先,因为画面没那么吸引人,内容干货太多,看着略枯燥,野生浏览量不比普通探店视频高。
因此,哪怕前一篇数据还不错的小龙虾旅吃vlog能给测评带来流量。
作品基础数据也不是很高,几乎只能由禾嫒尺的鹏城老粉支撑,好在粉丝量不算少,倒也将互动量撑了起来。
原本这篇测评发了就发了,大家看完过上一两周,也该沉下去,给各店的客流量也好,黑流量也好,便会到此为止。
好在土味龙虾馆的粉丝们来了。还在评论区发出不同意见。
有意见就自然会引起争议。
有争议就有评论,很快,属于土味龙虾馆粉丝们的楼便被顶起来。
真是谢谢大家。
这回有热闹看了。
原本对小龙虾、或是鹏城测评不感兴趣的网友在看见评论区有争议时,会停下几秒吃吃瓜。
吃瓜嘛,肯定不能干吃。
不管站哪边也好,总归点个赞,或是按个踩,来个表情包甚至点评几句。
这种事多了吧,互动量便开始莫名其妙往上涨。
大数据都是这样的,互动量涨,流量就来。
能看到作品的人变多后,居然还有热心网友在评论区,将小迟在视频内点评土味龙虾馆的时间标注出t来,好让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们继续吃瓜。
原本对视频不感兴趣的网友们为了弄清楚怎么回事,便也开始看起视频内容来。
时间一长,评论区居然被路过的网友们建起一个个高楼。
只是后来这些高楼跟土味龙虾馆已经没啥太大关系。
禾嫒尺发布的作品内容是鹏城小龙虾测评,又不是土味龙虾馆测评,本身份给土味龙虾馆的篇幅就不是很多。
所以观众们没将那么多注意力分给它,反而留给了测评内出现的其他店。
被禾嫒尺用作测评的不少大店,大多是连锁店。
例如被丢进灰榜的小明蒸虾,总店就在湖北,而且在当地相当出名。
进入灰榜的原因就是比总店难吃很多。
估计是名声太大,平时店里客人多,所以为了让出餐速度加快,店里的虾子都会提前做预处理。
也就是非现点现杀。
小明蒸虾处理虾子的方法是标准的三剪一抽,为了不让虾肉在抽走虾线之后变散,会提前过一道油,再开始正式烹饪。
实际按照标准流程做,过油这个步骤不能久,过完油之后,得尽快入锅炒制焖煮,最后烹饪出来的成品只会觉着肉质紧致,酱汁风味十足。
但预处理就不同了。
虾子得在油里多待会儿。
把小龙虾剪好洗净之后,丢锅里油炸,然后放到一旁,等客人来点单的时候再烹饪。
这样做出来的虾,肉倒是不散,却干,而且一旦虾子备下的时间距离下锅时间过长,炸过的虾肉吃起来还会有一股油哈喇子味。
明明是店里当天现做的菜,吃起来却预制感满满,相当可怕。
小明蒸虾足够有名,在全国各地一线城市基本都有自己的分店,而分店管理实际上也参差不齐,会这么干的店也不是一家两家。
原本只是随便路过的其他城市网友们看见评论区居然还有专属小明蒸虾的吐槽楼,联想起以往经历,也跟着一块凑热闹。
像来自上海的网友本本钟就评论:难怪有时候到店晚了吃的小龙虾不好吃,还以为是出品不稳定,原来是预制时间太长。点赞572
正面例子当然也有,例如被重点推荐的虾鱻鱻。